刘自鸿高官子弟 丁名立:我见过的高官子弟
我倒是有过接触高官子女的经历。那还是我上初中的事。我是1962年考入北京四中初中部的。四中可是教育资源优质校,那个年代想到四中读书是每个男孩子的理想。
那时没有走后门之说,你考出好成绩就可以被四中录取。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我觉得比现在的入学制度好。现在不是拼学生的学习,是拼家长的公关能力和经济实力。这样哪还有公平可言。当年你成绩不好上不了四中,也都面对现实,没有看到那个家长还要走后门把孩子推进四中。
我考入四中那年不知道是不是扩大招生了,反正当年四中每个年级都是6个班,就是我们年级8个班。在四中学习的学生既有象我这样的平头百姓子女,有些同学的家长还背负着种种政治历史问题;也有不少高官子弟。
我说的高官子弟可不是什么司局级干部的子女,那都是当时的国家领导人的子女。这些人不少现在自己也成了国家领导人。这些高官子女在学校内也和普通学生一样,学校既没有对他们有什么特殊照顾,他们在学校内也没有高高在上。
大家都是学生,谁也不比谁高一头。大家要是比也是比学习,谁学习好谁就受到大家的尊重。我倒是很羡慕这些同学的家庭渊源。那是一个崇拜英雄的时代,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悲壮历程激励了多少年轻人。许多中学生,包括我自己都觉得自己生不逢时。如果自己生活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是可以建功立业。羡慕这些同学的革命家庭,崇拜这些同学的家长。
这些同学中我印象深的有几个,像贺鹏飞。主要是他的外貌太像他爸贺龙了。不用人介绍,一看他就知道他是贺龙的儿子。人家那时是高中生,虽然在学校中可以见到他,但是从没有说过话。
不过13,4岁的孩子还是好奇,见到贺鹏飞时总会多看他几眼。关于他的两件事我印象最深。一个是当时很多学生中午都到学校西部的食堂吃饭,我和贺鹏飞多次相遇。
大家都是拿着自己的饭盒,饭盆去食堂。贺鹏飞也就是那个坑坑洼洼的铝饭盒,别说现在没有谁用这种饭盒,就是在当年贺鹏飞手中的饭盒也是极其普通。比起家庭生活稍微宽裕点的学生的饭盒都不如。观看他手中的饭盒你是绝想不到他的父亲是国家的副总理。
我可以肯定他绝不是拿这么个饭盒在做秀,一定是他家就是给他准备了这么一个饭盒。有时放学碰巧贺鹏飞也回家。他就骑一个破旧的26车,并没有见到有接他的小汽车。就是这样还是有同学羡慕他,看到他一出校门就沿着西什库胡同向南骑去。
大家都知道他是回在中南海内的自己家。在我的印象中贺鹏飞的篮球打得很好,不过学习估计成绩不是太好。他当年高三毕业的时候还没有考上大学,在清华附中又复读了一年才上的清华大学。
我记得这是64年的事。为他在清华附中复读,学生中还是议论纷纷。认为他是搞了特权,这样学校的老师还给我们解释说是为了照顾他爸的国际影响。其实在现在别说复读,就是当年直接上清华现在的人们都不会大惊小怪。还是那时的社会风气太好了。
那时李井泉的儿子李明清也在四中上学,一张嘴就是四川味。当年许多高干子弟在四中都是有着忧国忧民的情绪。在学习上都是很努力,个个意气风发。
作社会工作积极主动,能吃苦,比一般同学要求要严格。我记得又一次学校有个第二天全校活动需要通知到每个同学,不过早已经放学。那时不是家家都有电话。唯一的办法就是到全校近两千同学的家里。我印象中通知到我都深夜10点了,是两个高二的同学,都是高干子弟,其中一位还是当年国家计委副主任的孩子。
他们没有骑车,就是步行,不知道走了多少路,就是这样一家一家的走遍全校学生的家。比起一般出身的同学,这些干部子弟就更能吃苦,好像还有意吃苦磨练自己。
几个和我同级的同学也是国家领导人了,我们四班也有高干子弟。有时听他们讲自己父辈的事迹,什么在黄埔军校如何和反动的教官作斗争等等。
又一次班里一个同学写作文,说的是自己在中南海的游泳池游泳,遇到了毛主席。毛主席还问他:这是哪家的娃娃。语文老师在班里把他的作文作为范文念给大家。那时能见到毛主席那可是天大的幸福。让我们这些平民子弟真是羡慕不已。不过这些同学平时和大家一样,从没有的到过学校或老师的特殊照顾。
我记得彭真的儿子付洋和我同年级。他入团时听到当年的大队辅导员韩振东介绍说讨论付洋入团的前一天彭真和付洋谈话说要求他一辈子跟毛主席干革命。
这是我亲耳听见的,不过在文化大革命中又说彭真反对毛主席,我就想不对呀,彭真还让他儿子跟毛主席干一辈子革命,怎么会反对毛主席。他也没有必要和他自己的儿子说假话呀。不过也只是心里想想不敢说出口。
看看当年的高干子弟,在看看现在的一些干部子弟。真是天壤之别,社会进步了,社会风气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