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有声的孩子 “兴化帮”的潘有声与“电影影后”胡蝶
民国二十五年2月16日兴化旅省同乡欢迎潘有声先生暨夫人胡蝶女士纪念
1936年春,“电影皇后”胡蝶先后来福州,曾经轰动福州文艺界乃至整个榕城。
胡蝶原名胡瑞华,祖籍广东鹤山,1908年生于上海。她第一部主演的影片是1926年拍的无声片《秋扇怨》。在中国电影史上有三件创举都出自她主演的影片:如1931年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1932年第一部彩色片(部分染色)是根据张恨水原着改编的《啼笑因缘》;1934年创造第一部连续60天卖座最高纪录的故事片《姐妹花》。
所以她长期享誉影坛。1933年初,《明星日报》选举“电影皇后”,她以21334票的绝大多数当选。
1929年的一天,胡蝶就和潘有声认识了。潘有声原籍福建莆田,潘家在福州开“福胜香茶行”,潘有声从小在福州读书,肄业于福州青年会中学,还没有毕业就随家迁到上海,会说地道的福州话。到上海后,潘有声曾在永兴行茶叶部当职员,初会胡蝶时,他在上海礼和洋行任职,后来才到德兴洋行任总经理。
他的经营以纸为大宗,也经营其他货物。由于他善于做生意,又长于交际,明星公司如有用纸之处,也和他有交易,电影界、新闻界的朋友对他颇有好感。
胡蝶与潘有声认识后,虽常会面,但她经一事、长一智,在认识后的头四年,从未和他一起外出。日子长了,她见潘有声像个干事业的人,工作十分能干,办事扎实,待人诚恳、讲信用,肯钻研,英语是自学成才的。虽然他的前妻遗下两个孩子,她对他仍颇有好感;潘有声自然早就从内心深处对影后十分景仰了!
虽然,他俩互相钦慕,但胡蝶对电影艺术有更高的追求,潘有声需要有更雄厚的事业来作为家庭的基础,再加上客观原因,经历了六年的恋爱,直到1935年11月23日他们才在上海结婚,这时胡蝶已经是27岁!
1936年2月10日,正是元宵节后的第三天,胡蝶偕同潘有声乘太古公司的新疆号轮船由上海抵达福州港口。事前,潘有声的干娘许 陈氏闻讯,已命其子许世梁先行回榕,准备迎接。
胡蝶自从与潘有声结婚后,又准备来榕一行,学会说几句简单的日常福州方言,初到许家拜见干娘时,第一句便是用福州话称:“依妈!”但她听其他人说福州话,总是听不懂,觉得如外语,一切会话,都要由潘有声翻译。也许是出于好奇心,她越是听不懂越是想学。聪慧肯学的胡蝶逐渐学会几句福州话,参加宴会时,也会有礼地说声:“奴打扰”“奴谢谢!”于是,胡蝶所到之处,极为引人注目。
胡蝶在福州停留不到十天,却对闽中秀丽的景色印象良好,多次对干娘表示,今后如时间充裕,还会来多住几天。2月18日,她在潘有声陪同下,悄悄登上了太古公司的新宁号轮船,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了榕城。
上面这些虽是72前的往事,潘有声也于1958年因癌症病故于香港,但是,胡蝶的内心却永远难以忘怀!上世纪80年代初,胡蝶自称,离福州后,她认真跟潘有声继续学福州话,“现在我的福州话已是几可乱真,碰到福州人,一交谈,他们就会认我做乡亲呢!”
1989年4月23日,胡蝶在加拿大温哥华寓所病逝,享年82岁。她生前在口述的回忆录里有这么一段话:“福州市的风光,鼓山的林涛,在我心灵的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而那里的名胜古迹游览之地,沿海的沙滩,不仅留下了我们昔年的踪迹,也留下了我们年轻时绮丽的梦。
往事的记忆随着岁月的消逝,反倒更加清晰。对故国的山山水水,故国的亲人好友,思念之情,无时或已。……”她正是带着这种思念之情离开了人间。胡蝶在福州停留不到十天,却对闽中秀丽的景色印象良好,多次对干娘表示,今后如时间充裕,还会来多住几天。2月18日,她在潘有声陪同下,悄悄登上了太古公司的新宁号轮船,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了榕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