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原因导致胡适不留在大陆
孙行者 胡适之
很多人都不理解孙行者怎么会和胡适之结合在一起呢?他们两个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他们两个是没有关系。那么没有关系的两个人物又是怎么联合到一起的呢?
胡适照片
将孙行者和胡适之联合在一起,这还要从1932年清华大学的入学考试说起。当年的国文考试是由国学大师陈寅恪出题,这道题目其实就是一个对子。上联是“孙行者”,对于这道题,有一半以上的考生都交了白卷,还有一部分考生则答的五花八门,有对“猪八戒”,也有对“唐三藏”等等,而这些也都是不及格的人。有极个别的人对了“祖冲之”、“王引之”的人,这些则勉强过关。只有一个人对了“胡适之”,这个人则受到了陈寅恪的赞赏,陈寅恪还表态说,这个考生想要在清华上哪一个专业都可以,随他自己挑,这个考生就是后来著名的语言学家周祖谟。
那么为什么孙行者对胡适之是最恰当的呢?“胡孙”即猿猴,而胡孙又是猢狲,所以猢狲即猿猴,而行者和适之又都是意义相同的,所以孙行者对胡适之是最恰当的。这也不过是陈寅恪的“故作狡猾”。而孙行者对胡适之不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而且苏句媲美。陈寅恪本来所拟好的答案就是这样,所以当他在众多考生中之看到一个考生答出了,自然是喜出望外。而这一个对子本意就是想调侃同为大学者的胡适,从这也可看出陈大师的幽默。
我的朋友胡适之
说起胡适这个名字,相信对中国近现代史有所了解的人都曾听说过这个名字。胡适作为白话文的大力倡导者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对于促进当时中国封建思想的解放和加速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然而或许很多人都不了解的是,胡适这样一位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确是一个十分亲切和蔼又风趣幽默的人,他一生结交了许许多多的朋友,这些朋友既有跟他一样的知识分子,也有默默无名的平民百姓。他的朋友多到了什么地步?在胡适生前有一句流行语叫“我的朋友胡适之”,可见他交友之广泛。
胡适照片
下面讲一个胡适和一个卖芝麻饼的小贩袁瓞的故事。在1959年胡适担任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时,有一次收到了一封来自陌生人的信件,这封信就是这个叫袁瓞的小贩寄来的。关于这个小贩,在《胡适之先生纪念集》这本书中有一篇叫做《博士和芝麻小贩》的文章,讲到了这个袁瓞虽然只是一个卖芝麻饼的小贩,但是这个人却喜欢研究世界各国的政治问题,而且一遇到自己无法理解的难题,便会向当时的大学者胡适请教。胡适在第一次给他的回信中说道:我很感谢你在辛苦做饼之余写了这封两千余字的信给我,以后我可以向周围的人说有一个每天辛苦做饼的人还肯在工作之余关心国家大事,这已经使我非常高兴和骄傲了。
这个小贩收到回信之后,十分感激,以后便常常和胡适有书信上的往来。胡适还曾邀请他来到自己的南港寓所来见面交谈。他们从人生哲理谈到国家政事,几乎是无所不谈。
“我的朋友胡适之”这句流行语,体现的是胡适作为一个大学者平等待人的高贵品格,让人不禁心生钦佩之情。
人生有何意义 胡适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的白话文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他也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者,不仅吸收了东方文化的精髓,还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是二十世纪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
《人生有何意义:胡适散文精读》
胡适是新红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在1921年所写的《红楼梦考证》,其中有很大篇幅就是对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的批判。他论证了《红楼梦》的前八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以及曹雪芹的生平和家世,完全的动摇了索隐派红学,建立了考证派红学,使红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红学时期。
胡适的贡献有很多,他的作品也有很多,《人生有何意义:胡适散文精读》是由胡适所写的一本散文集,是2007年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这本胡适的散文作品集的内容分为胡适与自由,胡适与文化,胡适与政治和胡适与学生这四个部分。通过胡适与自由,我们能够看到一个甘愿为了自由可以付出一切的斗士胡适;通过胡适与文化,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学功底无比深厚,历史典故信手拈来,同时又可以看到一个能够跳出故纸堆、可以清醒的反省自我的学者胡适;通过胡适与政治,我们能感受到一个对于政治局面有着天生的敏感性和深刻的见证性的政治家胡适;通过胡适与学生,我们又能体会到一个迫切想要呵护青少年的成长,推心置腹的师者胡适。
胡适为什么不留在大陆
胡适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也是中国早期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他在中国做了很多伟大事业,那么胡适为什么不留大陆呢?
胡适图片
胡适不留在大陆的原因是因为胡适一生都崇尚自由,反对专制独裁,即使他想批评,他的方式也是比较柔和,不会尖锐言论。而胡适时期的社会正是毛泽东、蒋介石打仗时期。与胡适友好的几个文人当时都用文字操笔上阵,执笔写批判文章。记者访问在美国的胡适,问他对批判怎么看,当时胡适就回答说,他提倡自己,反对独裁,他对于中国共产党那种做法不能赞同,所以不会跟他们一样用批判性文字去攻击。
有一次他跟友人一起闲聊时说道,在蒋介石和毛泽东这两边选择时,他说选择蒋介石,因为毛泽东喜欢打仗,虽然蒋介石也并不是他心中的好领导,但他没有毛泽东那么无情。从这可以看出胡适是真的不喜欢战争,他喜欢的更是一种平静、自由时代。
胡适对当官没有任何兴趣,他只想做一个中立者。从胡适的任何作为和语言中,我们可以知道胡适他更贪恋自由自在的空气和宽松的政治环境。胡适概括了自由主义的四个基本定义:自由、民主、容忍与和平。胡适不喜欢这种环境,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作为杜威的学生,尝试到了英美经验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的浸透,但这些正好跟当时的大陆是水火不相容的。所以这些就是胡适为什么不留大陆的原因。
胡适老婆江东秀
胡适老婆江冬秀,出生在于安徽旌德县的士官之家,是当时的名门望族,但她的父亲英年早逝。胡适与江冬秀的婚姻是由两家老太太私自决定的,并为通过两人的同意,在结婚后,他们过着相敬如宾的夫妻生活。
胡适与他老婆
胡适的老婆江冬秀,她没有受过太多的文化教育,只读了短短几年私塾,能认识基础的文字。江冬秀虽是乡村妇女,但她并没有一般妇女的娇羞和胆小,反而是有种强有力的胆识。在江冬秀初次跟着胡适到达北京后,当她看到梁宗岱要和他的太太离婚,然后和当时的才女沉樱结婚时,她看不过去,并亲自为何氏辩护,最终梁宗岱败诉,气愤而去,从此江东秀的名字在北京也开始盛传。
在胡适与江冬秀的婚姻中,江冬秀对胡适的性格特征掌握的十分有把握,他知道胡适爱面子,爱名气,江冬秀就是掌握了胡适这一性格,所以在胡适闹出婚外情时,江冬秀将这件事闹得胡适哑口无言。正因如此,在胡适的一生中,就只有江冬秀一个妻子。
胡适老婆江冬秀是一个性情之人,为人善良。江冬秀从不吝啬,对村里的百姓很和善,一直救济有困难的百姓,从各个方面帮助他们,还会不失时机的教育他们。所以村里百姓对江冬秀为人十分喜爱和赞赏。她还是幽默之人,她总是对别人说,他们家里活人住的少,死人住的多,是说他们家都是些历史人物的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