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露吴慧冬 深度揭露宁化“竹筒酒”的秘密

2018-03-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前言: 笔者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暑假时在一个"亲戚"的"竹筒酒厂"帮忙了一段时间,当时我就纳闷,一个包装如此"正规"的酒,为何要躲在一个偏僻的

前言: 笔者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暑假时在一个“亲戚”的“竹筒酒厂”帮忙了一段时间,当时我就纳闷,一个包装如此“正规”的酒,为何要躲在一个偏僻的山坳坳里?生产环境和条件竟然会如此之脏乱差?笔者经过多方了解,初步掌握了其中的猫腻。

下面从四方面进行解密。配发的一些图片,部分来自网站平台,部分是官方媒体披露,部分是我自己偷偷拍摄。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担忧这种“竹筒酒”存在严重卫生安全方面的隐患,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另一方面是不想我的家乡——宁化客家祖地的形象受到损害。

一、“竹筒酒”的由来

在宁化的历史上本来并没有“竹筒酒”的说法,与其有一定关联的是宁化治平乡的“竹根水”,因治平乡有较为悠久的造纸历史,当地的毛竹种植广泛,从山中流淌下来的山泉水拥有淡淡的竹香味,故名“竹根水”,用当地的山泉水酿造的酒也有着“不易察觉”的竹香。

2008年以来,有人突发奇想,将普通的白酒,注入到已经成熟的毛竹中(注入未成熟的嫩竹中会使竹子停止生长枯萎),过段时间再将毛竹砍下,取出竹内的白酒,这时的酒液会呈现淡黄色,有轻微的竹香。

因这种工艺操作流程费时费力,产量不高,并未在市场上流通。有不法分子似乎看到了商机,把竹子砍下后锯成竹筒,然后在竹筒中注入普通白酒售卖,才有“竹筒酒”的概念,他们把所谓的“竹筒酒”宣传包装成宁化的特产,宣传其有各种功效和作用,并利用外地人不清楚情况的弱点,通过电商平台进行售卖牟利。

二、宁化“竹筒酒”的“五宗罪”

1、一宗罪:无证生产经营。通过对有关部门的了解,宁化当地并未批准任何企业或个人进行“竹筒酒”的生产销售,当前市面上流通的和网络电商平台上售卖的均为非法生产销售的产品。至于为何得不到批准,接下来会有所阐述。在宣传单、网页、包装、标签上面标注的某竹酒公司、QS标志、许可证号等都是伪造的,涉嫌无证经营,冒用公司等名号进行非法生产销售。

2、二宗罪:生产场所、设备、条件脏乱差。“竹筒酒”的生产场所几乎为小作坊式的黑窝点,在较为隐秘的山中搭建简易棚房或民房家中进行灌装,生产场所狭小,脏乱差,此为未能得到批准的原因之一。不法商家进行的宣传的“纯天然”、“原生态”、“绿色健康”等,涉嫌虚假夸大宣传,严重误导消费者。

3、三宗罪:买到手的产品短斤少两。“竹筒酒”盛装的容器为新鲜的竹节(自然脱水的竹节会有裂缝,无法盛装),新鲜竹节的密闭性和防水防渗透性不佳,会造成竹筒内的酒液发生挥发和泄露,所以消费者买到的“竹筒酒”往往是酒精度不够或容量不足,甚至竹筒内一滴酒液也没有了,此为未能得到批准的原因之二。涉嫌损害消费者利益。

4、四宗罪:竹筒作为容器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因用竹筒作为容器,灌装是用钻孔机在竹筒的顶部钻出牙签大小的小孔,然后再用医院中打点滴的输液针管慢慢滴注进去的,最后用牙签封住小孔,涂上封蜡。因竹节未经过脱水和消毒,竹筒会出现霉变,竹节内可能存在异物和致病菌,消费者饮用了被污染的酒液后,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严重的危害。

此为未能得到批准的原因之三。不法商家宣传采用“高压微创工艺”、“高压渗透”等手段灌装,与实际不符,涉嫌虚假宣传。

5、五宗罪:竹筒内酒液质量参差不齐。较有良心的生产者可能会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酒液注入到竹筒中,如遇到无良的生产者,为提高利润,会使用工业酒精、色素和香精进行勾兑。无法保证竹筒内酒液的质量安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此为未能得到批准的原因之四。不法商家宣传原酒是通过“客家传统酿造工艺”、“名贵药材浸泡”等同样涉嫌虚假宣传。

三、宁化“竹筒酒”的现状

1、生产。在看到制售“竹筒酒”存在高额利润的情况下,大有家家户户都想去做的趋势,黑窝点、家庭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虽然非常生产的风险已越来越大,但是利益的驱使下,还是有人去冒险。

2、销售。在宁化当地,几乎在实体店看不到“竹筒酒”的存在,本地人也都知道“竹筒酒”的猫腻,更不用说去饮用它。“竹筒酒”的销售几乎全部是利用电商平台,通过快递物流销往外地,欺骗外面不知情的消费者。

3、查处。一开始的“竹筒酒”,类似平常百姓家中泡药酒的状况,无可厚非,毕竟是自用,未在市面上流通。但被不法分子包装宣传成宁化特产、客家特产后,实际的生产情况已完全不同于原来自产自用的生产做法,对外地不知情的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侵害,同时也严重损害客家祖地宁化的形象。

当地公安、工商、食品药品等有关部门已开展对黑窝点、黑作坊进行了严厉的打击,销毁大量的“竹筒酒”,捣毁了部分黑窝点,抓获了一些非法生产的制假售假者。

但是仍有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窝点更加隐蔽,甚至把窝点搬迁至其他的周边县市,大有换个地方继续大干一场的趋势。同时有关部门也对为“竹筒酒”生产销售提供场所、运输服务等便利条件的快递物流业进行了查处,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法分子又通过整车装运到周边县市或半路拦截客运车辆进行运输,依然未能完全遏制住“竹筒酒”的生产销售。

四、“竹筒酒”何去何从(假想)

1、严重损害了宁化的形象,在有关部门的严厉打击下烟消云散。

2、在外地消费者慢慢了解真实的“竹筒酒”后,“产业”萎缩。

3、有部分有良知,有资金的生产商联合起来,建立规范化的“竹筒酒”生产基地;注册合法的公司企业;拥有符合要求的生产场所、设施设备;竹筒容器经过脱氧、脱水、碳化等处理工艺,使其符合盛装酒类容器的卫生标准;原酒通过自身生产或正规厂家购买,保证原酒质量的合格;取得QS生产许可证。树立正面形象,最终打造属于宁化客家祖地的地理商标,成为真正的宁化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