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闫肃逝世追悼会:数千人送别 友人忆阎肃正能量老顽童

2018-03-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月18日上午,老艺术家阎肃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一号院大礼堂举行.王洁实.朱迅.濮存昕.李双江夫妇等社会各界人士前来送别.送灵队伍从灵堂一直排到大门以

2月18日上午,老艺术家阎肃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一号院大礼堂举行。王洁实、朱迅、濮存昕、李双江夫妇等社会各界人士前来送别。

送灵队伍从灵堂一直排到大门以外,不少人连夜从外地赶来。在追悼会现场,澎湃新闻记者看到,举行告别仪式的大厅外摆放着花圈,大厅悬挂的横幅上写着“沉痛悼念阎肃同志”,两侧的挽联分别是“时代楷模一腔赤诚大德流芳芳馨沁人间”“文坛泰斗满腹经纶巨笔生花花鲜秀中华”。

礼堂内播放着阎肃生前作词的《红梅赞》,他身着空军制服,安详地躺在鲜花翠柏丛中。前来送别的人们循着队伍徐徐走入礼堂与阎老告别。一位银发老者伫立在遗体前久久不肯离去,低语着“我来看你了”。

10点40分许,阎老的儿子阎宇,捧着阎老遗像走出礼堂,身后数人抬着阎老的遗体。不少人高呼,阎老一路走好,并齐唱阎老作词的86版《西游记》片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人们簇拥着灵车,久久不愿离去。

澎湃新闻在现场看到一位年过半百的退休老人举着一个大牌子——牌子上贴满了有关阎肃去世消息的简报。他告诉澎湃新闻,“我一大早从昌平赶来,为的就是敬送阎老最后一程。前几天我看到报纸上报道阎肃老师逝世的消息,当天就买了6000份报纸,只为寄托哀思之情。”这位老人说。

“老先生就像睡着般安详地躺在那里,也许是太累了,他想休息了吧。”一位60岁的阿姨从灵堂出来后告诉澎湃新闻,“想着今天要来送阎老最后一程,我一夜没睡好觉,五点多就起床赶往八宝山公墓了。我昨晚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索性起来看电视,但一想到再也不能在电视上见到阎老先生熟悉的身影了,便更加心痛。”

54岁的张浩昨天夜里专门从江苏沛县赶来,江苏省和徐州市拥军模范的他,曾个人出资20万元,面向全国征集拥军好歌曲。“(这个活动)得到了阎肃老师的支持和指导,他欣然答应做我们活动的顾问,并为我们题词‘拥军歌声,唱满军营’。

” 张浩介绍,“他对我们的拥军活动很关心,我们两次到阎老家中拜访,他给了我们活动很多指导,并帮我们联系了不少作曲家。生病后我们去看望过他一次,那是去年12月底在空军总医院,当时他已经是昏迷状态了。”

年轻小伙何淼一大早从顺义赶来为阎肃送行,因为喜欢看《西游记》的缘故,他从6岁就开始听阎肃的歌,“其实我才27岁,但也算是老粉丝啦。”

“阎老师特别平易近人,而且才华横溢,我从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他是一个特别好的榜样。”前来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歌唱家王洁实曾与阎肃一起在北京电视台《我家有明星》剧组工作了三年。“这三年里我们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友人忆阎肃:正能量的老顽童

18日上午,著名艺术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办。将近上午11时,阎肃灵柩被抬出。见此情景,现场参加悼念仪式的群众齐呼“阎肃先生一路走好”。

在当天的告别仪式队伍中,阎肃生前朋友孙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非常舍不得阎肃老师。她回忆,当初自己是因为工作关系认识的阎肃老师,后来成为忘年交,是关系很好的朋友,“老人家去世以后,我两次去家里上香”。

在孙女士的印象中,阎家人都非常和善,没有任何架子,“阎肃老师特别和蔼,过去我常去阎肃老师家里,他也邀请我去吃过饭,很爱开玩笑,特别逗”。

“以前,每逢阎老师生日,我们都去祝寿。还曾经说过,要等着给老人家过九十大寿。”孙女士的声音开始哽咽,并忍不住抽泣起来,“我到现在都不相信阎老师已经过世了,总觉得他还在”。

孙女士说,今天来送别阎肃老师的人非常多,“我还碰到两个,是从井冈山过来的,以前也不认识阎肃老师,特地赶来送别”。

“真的没有想到阎肃老师会离开我们。”孙女士难掩悲痛心情,“他就是个老顽童,跟他在一起特别开心。真的非常舍不得他”。

阎肃原名阎志扬,1930年5月9日出生于河北保定,是著名的文学家、剧作家、词作家。阎肃从军60年来,创作了1000多部(首)深受民众和官兵喜爱的文艺作品。1964年,他担任歌剧《江姐》编剧,并为主题曲《红梅赞》作词,令其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