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晃出师表 听焦晃诵读《前出师表》 感受国学朗诵之美

2017-11-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两年前看过川剧<岁岁重阳>后,我再没进过剧场.前天晚上,听说焦晃丁建华于芳都来了,来为成都的一个诵读活动捧场,便急急忙忙下了班前去.这个不太冷的晚上,不知道为什

两年前看过川剧《岁岁重阳》后,我再没进过剧场。前天晚上,听说焦晃丁建华于芳都来了,来为成都的一个诵读活动捧场,便急急忙忙下了班前去。这个不太冷的晚上,不知道为什么,变得有些特别。竟然像是《青春万岁》里那个春风沉醉的夜晚,年轻的郑波走在北京的街头,“像个诗人似的想了一刻”。

热闹的致辞和颁奖环节过去了。等到9点,老爷子上台压轴。低头沉默了半响,“臣亮言”。像是一记温柔老成的惊堂木。

《前出师表》是整场诵读中惟一没有配乐的。场子里并不那么安静,我就听见背后的一男一女轻轻跟着他读,跟不上,后来也就放弃了。朱自清记录老舍朗读诗歌:“不像吟旧诗、词等的样子重读韵脚,而是照外国诗的读法顺着辞气读过去……大概是只要郑重和平静的效果的缘故。

”焦晃用的大概也是这个法子。虽然最后“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却仍是郑重和平静的。他后来说起有人扯着嗓子激昂地读“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样不对,曹操那不是说喝酒多快乐”。

于芳老师的《醉翁亭记》也很妙。全文超过20个“也”,她每一个都能“拖”出不同的趣味来。不过,还是抵不过焦晃的人气,这个退休后才接拍了《雍正王朝》的话剧演员,因为《北平无战事》里的何其沧备受追捧。他上台的时候,全场快要尖叫起来。

网上流传所谓《北平》粉的鄙视链,是粉中年明星陈宝国的鄙视粉青年明星刘烨(更不要说那些高喊着心疼孟韦的孩子们了),粉中年演员俗称戏骨倪大红的鄙视粉中年明星陈宝国,粉老年演员正宗好戏骨焦晃王庆祥的鄙视一切。是的,我就是那个站在鄙视链最顶端的焦晃粉。好像这一晚,坐在台下的人都是。

可是何其沧在《北平无战事》里却不朗诵,爱朗诵的是他的学生,梁经纶。“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将自己的爱人拱手相让给另一个阵营里的人,梁先生只说:“现在,这首诗属于方孟敖了。”

萨特粉跟铁血救国会的上级汇报工作,“古老的夜晚和远方的音乐是永恒的,但却不属于我。”不好好说话就是这么迷人。

至于为什么这样迷人,姚鼐说学文要“放声疾读”,久而自悟;曾国藩提倡读佳篇要“密咏恬吟”,以玩其味;朱自清专门写《论朗读》,开头一句便是:“在语文的教学上,在文艺的发展上,朗读都占着重要的位置。”

我们上学那会儿也要诵读。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中学里,每天早上有晨读课,45分钟。有时是自己在下面乱读,你比我大声,我比你更大声,种种的声浪此起彼伏。 电影《霸王别姬》里,小石头小豆子们站在河边,也是整整齐齐: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我每次看到这里,都莫名感动。

几年前,我到雅安名山的万古乡去拜访一间学校。那是一群成都的读书人,异想天开跑到山里去种果子,还种出一个意外,一个果筐里的学校———因为条件简陋,来的孩子又多,老师们只能把果筐倒扣着,铺上木板,当成课桌。

后来,志愿者越来越多。果筐学堂的课程,也越来越丰富。不过,娃娃们最爱的课是晨读,在山上,迎着朝阳,背《弟子规》。那一年,11岁的王静婷日记这么写:“‘弟子规,圣人训’,你知道这是哪里传出来的读声吗?是同学们在水塘边上围上一圈读弟子规。先沉静两分钟,听悦耳的流水声,听正在天上唱歌的小鸟的声音,听牛的叫声……再将这种种声音,带进我们的读书声。(成都商报首席记者 潘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