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千秋的事迹 谭千秋事迹是真是假 并不太重要

2017-07-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曾感动无数人的汶川地震"烈士老师"谭千秋,其救人事迹的新闻报道涉嫌造假.经记者调查,最初报道的被谭千秋老师所救的4名学生,只有刘虹利是真实存

曾感动无数人的汶川地震“烈士老师”谭千秋,其救人事迹的新闻报道涉嫌造假。

经记者调查,最初报道的被谭千秋老师所救的4名学生,只有刘虹利是真实存在的,而另外3人,付强死亡,田刚、余建则不存在。而与刘虹利一同获救的两名学生牟莎莎和丁楠杰,也不如报道所说,是高二(1)班的学生。“学生都知道这是假的,每次开大会时老师在上面讲谭老师的事迹,都有同学在下面笑。

”刘虹利说。现任东汽八一中学副校长唐祖贵说,这个事情,不用说,不需要说,“当时的确是需要这么一个英雄楷模。” (《南方都市报》10月21日)

细想一下,这则消息的披露,最终又能给我们公众带来什么呢? 带来一种了解真相后的欣喜和庆幸?

这一切都已经没有意义。在两年前,“谭千秋”一词成为了电视新闻和地震中的最亮的字眼,很少有人不为他的事迹流下了眼泪。即便他的事迹有失真实,然而今天却不会有人去为当时大众洒下的眼泪买单。对每一条新闻和报道,我们普通人不可能有能力去亲自核实它的真实性,所以,人们对它的接纳和吸收,永远是被动的,弱势的。

如果对类似的新闻事迹,人们仅仅以"真实与否"的标准去评判和衡量,这只会慢慢引发大家今后对媒体的提防和猜疑。从而,对新闻事迹的失真,也许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为“造假”,我们宁愿把它理解为是一种“包装”。

当时媒体报道的谭千秋事迹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力是有目共睹的,之所以能成为先进的感人事迹,广为传诵,是因为它的难能可贵。不管实际情况是否和媒体报道的完全一致,但他的事迹却客观折射出了人们对英雄的呼唤和对美好精神的向往。

我们宁愿没有今天媒体的披露,而让他的事迹的真假永远成为一个秘密,这个秘密无须去揭开。因为我们社会需要一个道德标杆,即便这个道德标杆是虚拟的,我们同样需要,因为没有标杆的社会,更加可怕。我们对此类感人事迹的态度,可以把它等同于文学作品和小说,小说和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永远是虚构的,但人们还是会陷入其中,因为书中的主人公带给大家的影响依然是无法磨灭的。

他给人们建造的是精神上的支柱和对美好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