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玉继承人难寻觅 女儿不学戏被逐出家门

2018-02-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核心提示:十年动荡之后,随着中国逐渐打开国门,大量新兴文化舶入,80年代开始随着新生文化的出现,传统戏剧不断遭受冲击,豫剧的发展也陷入困境.

核心提示:十年动荡之后,随着中国逐渐打开国门,大量新兴文化舶入,80年代开始随着新生文化的出现,传统戏剧不断遭受冲击,豫剧的发展也陷入困境。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常香玉发现她甚至不能找到一个满意的继承人,将她的常派艺术完整地继承下来,实际上在常香玉的子女中,小女儿常如玉曾经一直被视为母亲的希望。

凤凰卫视8月24日《我的中国心》,以下为文字实录:

曾子墨:“戏比天大”是豫剧大师常香玉一生的艺术信条,从艺70多年她秉承这个信条,使一个乡间小戏成为了中国一大地方剧种,不仅唱遍黄河两岸,大江南北,而且走出国门,拥有亿万观众和戏迷,但是这样一位艺术家,却没有一个完整的继承人。在常香玉离世之前,她曾经透露说,生平她最感到遗憾的就是没有一个后人,能够完整的继承她的唱腔,言语之中有多少旁人难以体会的人生遗憾。

解说:2004年6月1日上午7,一代豫剧大师常香玉因患癌症医治无效,在河南郑州逝世,享年81岁。常香玉一生培养了近百名弟子,但直到她临终之前也没有她亲自承认的继承人。

常香玉,本姓张,名妙玲,于1923年农历9月,出生在河南巩县南河渡董沟村,这是常香玉的父亲张福仙,多年之后他被称为“豫剧革新家”,因为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常派豫剧,更没有能够名震舞台的常香玉。

张乡朴(戏曲作家):他父亲原来不会唱戏,家里穷出去当兵去了,这个当兵时候不是,有当兵的会唱戏,她父亲就在那个军队上,国民党的军队上,在里面学会唱戏了。

马金凤(豫剧表演艺术家):她父亲就是唱旦角的,那在密县在豫西这一代也是比较好的名演员。

解说:1932年,常香玉9岁,按照当地的规矩,穷人家的女儿到了这个年纪都要被送去当童养媳,但父亲张福仙坚决不同意,此前常香玉四个姑姑中的两个,都是在当童养媳的时候被活活打死的。

常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到当儿当童养媳的时候就是人家的丫头,人家叫你弄啥你弄啥,一点不对就拿着啥打啥,就打你,送童养媳那一天,老父亲早就商量好了,不叫我做童养媳,老父亲就是跟我姑姑说,这孩子我教给她点儿本事,教她吃碗饭能养大,给人家,人家也是打死她,在我这儿我打死她拉倒,打不死我教她点儿东西,教她混碗饭吃,行了。

解说:张福仙决定将9岁的常香玉领上学戏之途,但在那个时候戏子被视为最下贱的人,无论是在村里还是在自己的家族中,都是不被允许的,而女孩子学戏更是在禁止之列。

荆樺(原香玉剧社成员):张家族长有封建思想,说戏子不能入老坟,这女孩子学戏更不能被允许。

张乡朴:族爷不依,族爷打了她,你要敢把孩子给我领出去唱戏,丢咱姓张的人,我说实在话,我打断你的腿。

荆樺:常老师的父亲是个硬汉子,他说你不叫我们姓张,天下有的是姓,我们姓别的姓。

张乡朴:就没法了,夜里偷偷跑,把家扔了。

解说:为了让女儿学戏,张福仙变卖了家里的土窑,带着常香玉和常香玉的弟弟、母亲,一家四口连夜赶往密县,此后他们辗转在巩县和密县一带靠讨饭谋生。1932年他们在巩县的占街镇上,结实了一名叫常老大的生意人。

荆樺:常老大非常爱戏,他就收这个常香玉做他的干女儿,就改姓常了。

常香玉:不准姓张,常老大就说姓我的姓,改名。

荆樺:说叫什么名字,她父亲因为没有文化说,古代有个项羽,力气又大,打仗又勇敢,就叫项羽吧,香玉的谐音,常香玉的名字就从那开始的。

《我的中国心》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