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区》导演宁浩谈创作:我是一名职业导演
当今宁浩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十分熟悉,《疯狂的石头》在国内一炮成名,引起两岸三地的轰动,用独特的幽默风格征服了不少影迷的喜爱,创作出了06年的票房黑马。从出道至今,他陆续为观众创造出了8部作品,第9部作品《玩命邂逅》也在云南紧张的拍摄中,在影片《无人区》时隔2年重见天日的时刻,我们有机会采访了他。
记者:《无人区》在剧本创作阶段您和编剧是是怎么进行的分工以及相互的配合?
宁浩:我拍《绿草地》的时候在内蒙古,中蒙边境上住了一段时间大概几个月,那几个月的生活对我印象很深刻,出发点就在那里,然后就开始想故事。最主要的编剧是述评,我主要都是和他聊,一起写,也让他帮忙开会。本子只是创造出了脚本,也有部分台词会留给演员进行发挥,但是在创作时期,没有对角色进行具体的形象化,就是写一个故事,写完再说。
记者:从之前的花絮里看到,为了培养黄渤的“杀气”,您曾经专门安排他到屠宰场去学习杀猪,这之类的事情,您还做过什么?
宁浩:还有蛮多的,(笑)还安排了余男去洗头房啊,卡车司机就跟着跑长途的司机学开车,基本都有安排。(笑)这种安排其实特别好,对演员进入角色挺有帮助。
记者:在很多人看来这很明显有西部片的风格,你是怎么定位这部影片的?
宁浩:我们认为西部片都是美国的西部片,景都是差不多,但是精神,中国人和美国人完全不同,所以中国也没有什么西部开发这样的事情,所以没有什么西部精神。所以我们拍这样片子更多的是“城市剧”,是借用一个西部片的外形吧,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类型我觉得更偏向于犯罪公路片吧。
片子我就没有打算拍成西部片,也没有进行怎么样的定位,我也不清楚中国西部片应该是什么形式,拍一个电影,有时候也想不了那么多,就是怎么好看怎么来。
记者:您是怎么参与到各个部门工作中的?
宁浩:我是一个职业的导演,靠这个吃饭的,我可以拍片子赚钱,这是我的职业。和所有剧组一样,各种把式各种不靠谱,所有的剧组都是麻烦问题一大堆,当然,拍戏不就是一个制造麻烦和解决麻烦的一个过程嘛。我一般都是对片子从头跟到尾,前期后期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个环节搞不好都会出问题,搞坏太容易了!
记者:关于《无人区》上映的事,大家讨论的比较多,你是怎么面对这个问题的?
宁浩:自然而然吧,它上了就上了,我也顾不上什么,我还忙着拍别的戏。已经淡忘了,好多年的事情了。所以我更多的注意力还是在新片上,《玩命邂逅》我很不喜欢这个名字,在琢磨起一个新的,我发现好多人不认识“邂逅”这俩字,有好多人问我,“你拍那个玩命什么?”,我说叫《玩命邂逅》,《邂逅》是啥意思?很多人不太明白。公路喜剧片,情感,“邂逅”嘛。
记者:既然谈到新片了,您对未来自己的创作有什么样的规划,想尝试的创作类型有哪些?
宁浩:科幻片。全世界电影院里就剩下科幻片了,现在不拍科幻就得饿死,所以就想办法拍科幻吧!当然也是先拍一部再说,如果拍一部市场反应不错,我就再拍,市场反应一般,我就再干别的去。
记者:说到这个,好像您的毕业处女作《香火》,用DV拍摄的长片,您认为数字化所造成的全民导演化会为未来的电影带来什么?
宁浩:这是一件好事,就像人人都会写字,那人人都可以当作家了,首先去神秘化去神圣化,这个东西就不神圣了,就是一个普通的东西,人人都会弄了,就变成一个海量的信息出现。然后社会会有一个巨大的进步,然后信息的交流会被解放出来,信息终于自由了。
这个相当与印刷术的普及,我觉得在这种带动之下,人类会有一种质变,我觉得我们应该尽快摆脱这种低幼的地球能力,这个是需要科技和知识的普及,而这个知识的普及会起到特别大的作用。
记者: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会受到影响,在您的电影学习和创作中,对您产生过比较大影响的作品和创作者有哪些?
宁浩:张艺谋、冯小刚。国外的也有一些,朴赞郁,我觉得很多,但我更喜欢国内的。我觉得国内的电影作品我更熟悉一些,国外的我都比较尊敬,我觉得跟他们可以握手但不能拥抱。国内的作品,就觉得这是个好作品,可以拥抱。姜文、吴宇森、周星驰,他们都很棒。
记者:您对有志于进入电影制作行业的年轻人有没有什么建议?或您觉得可以说些什么?
宁浩:没什么建议,这是一个虚荣和零立场的行业,所以当然会有很多人想进入。所以也不需要建议什么,它自然会来,然后就看谁搞得好,就是这么一种游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