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书法 朱熹的诗句 朱熹的教育思想

2018-04-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朱熹书法朱熹,生于1130年9月15日,卒于1200年4月23日,号晦翁,世称朱文公,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编著的<四书

朱熹书法

朱熹,生于1130年9月15日,卒于1200年4月23日,号晦翁,世称朱文公,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是后世科举士子的官方教材。

朱熹书法欣赏

朱熹,和他和诗句一样,他的书法传世也有很多,朱熹书法为后人推崇备至,他早先尝试曹孟德书风,后来又改写钟繇的楷书,颜真卿的行草,对历代书法家的风格都有涉历,最后经过自己的融会贯通,才形成了以汉魏为风骨的复古而不泥古的新风格,在南宋时期自成一派,一生临池不辍,尽管书法真迹传世不少,但相比他一生所写的书法作品,失传的居多,颇为遗憾。

而且作为一个大思想家,哲学家,他的书法成就被掩盖在思想哲学成就之下,比起专业的书法家,朱熹书法的艺术性得到的关注还是要少一些,但是并不妨碍朱熹书法的艺术性多么难得,意境高远。

朱熹书法讲究萧散简远,古澹和平,性情所至,一气呵成,而且精通行草,尤其善写大字,现在传世的就以行书简牍为主,从他现有的行书作品,可以看出朱熹下笔功力,结构稳健典雅,自成一体,也无狂散之架,追求书写运笔的洒脱自然,不刻意讲究字体的工整度,从字里行间能窥探出,这位孔哲圣人的治学态度,字字有法度,即要入法也追求出法,纵容衍裕而又气象超然。朱熹的书法作品处处洋溢着一个儒家哲人的文人书卷气。

朱熹的诗句

朱熹,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还是一个诗人,曾经做过南宋朝廷的知府,巡按,是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文人仕官,政绩蜚然,在治理百姓,救灾赈灾上很受百姓的爱戴,他一生写过很多诗句,诗词歌赋都有涉历,是一个全面型人才。

朱熹 像

朱熹的诗句有很多,随便都能说出几句,比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朱熹的《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还有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出自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流传度最高的当属这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朱熹的《春日》。这句诗字面意思,感觉是朱熹春游有感而发,但是实质是内涵多多,诗句春游寻芳的地点是在泗水之滨,这里早已被金人占领,而这里朱熹是代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此讲学授课,寻芳就是追求圣人之道,这平白无奇的诗句竟然暗含着朱熹的人生追求,后世多有人借用这首寓理于趣的哲理诗。

其它的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等等,作为一个哲学家诗人,朱熹的诗句存世量还是很多的,而且他还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思想家。理学家才是他的本职职业,诗人是他作为一个文人饱腹诗书,顺便抒发才情的副业,这就不难看出,朱熹的诗句都蕴含着哲学思想在内,并不追求辞藻的华丽,反而大多诗句显得平白淡泊,这也是朱熹的诗句的特点。

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号晦庵,晚称晦翁,世称朱文公,亦称朱子,是宋朝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诗人,他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洲知府等官职,为官清正廉明,颇有政绩,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书院,紫阳书院,后来陆陆续续的还有武夷书院,白鹿书院,岳麓书院,朱熹的教育思想都体现在他为这些书院制定的较为完整的教育培育制度上,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发展启到了重要作用。

朱熹 岳麓书院

朱熹的教育思想,是承上启下的集大成者,在总结前人和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根据对人的身心发展的理解,创造出了人一生中的教育阶段,小学和大学这两个时期,并提出了这两个阶段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方式,是在当时是开创性的,后世是直接借用了这种划分并进一步发展到现在小中大的模式。

朱熹提出在小学儿童阶段,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制定了其教育教学的任务是“学其事”,教会儿童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即可,并辅助一些日常生活习惯养成,具备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这种理念是非常科学的,在教学方法上,朱熹秉承了孔子的理念,因材施教,及早施教,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把文化知识传授给身心未成长完成的儿童,而进入大学后,就要改变方法了,相对于小学阶段的“学其事”,大学就是“知其事物之所以然”,通过探究辩论知晓事物的义理规律,并提倡大家应该互相交流,不同的学术派系之间要更是如此,这些教育思想至今为后世人们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