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给罗章龙的信 毛泽东曾寄明信片给同学 落款“弟泽东”

2017-06-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毛泽东寄给罗学瓒的明信片(复制件)保存在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周和平 摄"湘潭马家河唐恒泰号转罗学瓒先生收阅",这张双面写满文字落款为"弟 泽东"的小小明信片,在

毛泽东寄给罗学瓒的明信片(复制件)保存在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周和平 摄

“湘潭马家河唐恒泰号转罗学瓒先生收阅”,这张双面写满文字落款为“弟 泽东”的小小明信片,在岳麓山下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陈列馆内,如今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的敬仰目光。“这是青年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刚毕业时,就前往法国勤工俭学事宜写给同班同学罗学瓒的明信片。”指着邮戳依稀可见的明信片,昨日,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管理处主任吉华告诉记者,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再现近百年前青年毛泽东与学友的赤子情怀。

毕业时两人同获赴法勤工俭学机会

1918年6月,湖南第一师范六、七、八、九、十班170名学生毕业,毛泽东和罗学瓒就在其中,两人也是新民学会第一批会员。毕业后到何处去?“就在这群热血青年寻找出路时,他们的恩师、北京大学教授杨昌济传来留法勤工俭学的消息,蔡元培等人组织的华法教育会在北京、保定等处开办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在新民学会纪实资料中,就详细地记录了毛泽东邮寄明信片给同学罗学瓒的前后背景。

经杨昌济的介绍,以及蔡和森先期到北京的活动,最终争得了25个借款资助名额,包括蔡和森、毛泽东、罗学瓒名字在内,这些贫困的勤工俭学生可以得到华法教育会的资助,还可向侨工局借款解决路费问题。“可惜,我有些困难,母亲重病在家,儿子不能远游;如若能在北平找到一份工作,解决生活费用,同时又能在北京大学旁听,那就理想了。”毛泽东对蔡和森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放弃了赴法勤工俭学的机会。

寄明信片劝罗学瓒“所宜乃在教育”

获得赴法勤工俭学的名额,蔡和森写信给不在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友、亲友,动员他们赴法勤工俭学,其中也写了一封信给罗学瓒,通报他已开出一批赴法勤工俭学名单。

这封信由当时在长沙的毛泽东转寄给湘潭马家河的罗学瓒家,同时毛泽东也寄去了自己的明信片,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荣熙学长鉴:接蔡君信,知兄已发函复我。到京赴法二百元能筹,旅保一百元无着,是一问题……弟又有一言奉商者,兄于从事工艺,似乎不甚相宜,而兄所宜乃在教育。

弟与蔡君等往返商议,深以同人多数他往,无有几个从事小学教育之人,后路空虚,非计之得。近周君世钊就修业主任之聘,弟十分赞同欣慰。前闻兄有担任黄氏讲席之说,不知将成事实否?往保固是一面,然不如从事教育之有大益处……”

在明信片中,毛泽东劝罗学瓒“所宜乃在教育”,请他再三斟酌。

明信片在路途罗学瓒已出发来长沙

“毛泽东邮寄给罗学瓒的明信片还在路途,罗学瓒已经从马家河出发来长沙找毛泽东了。”吉华介绍。

罗学瓒老家在原湘潭县马家河,当时的马家河中节街上,曾有一家称作“唐恒泰号”的杂货铺子,民国初年兼办邮政。毛泽东寄给罗学瓒的明信片就是通过铺子转交的。

时过境迁,这张明信片复制件如今陈列在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成为该旧址陈列馆的重要史料。记者注意到,这张明信片不仅能再现青年毛泽东对罗学瓒等同学的一片挚友情怀,同时也能感受到早年迥异的“毛体字”风格。

吉华告诉记者,罗学瓒接蔡和森信以后,随即赴长沙联系毛泽东等人。8月15日,同毛泽东、罗章龙等新民学会会员20余人赴北京。现在,该明信片的原件保留在保定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保定也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祥地。

【延伸阅读】

罗学瓒个人档案

罗学瓒(1893―1930),号荣熙,亦作云熙,湖南湘潭马家河(今属株洲)人。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与毛泽东同学,新民学会会员。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委委员、浙江省委书记等职。1930年牺牲于杭州。(记者 周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