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宇深圳 陈鸿宇谈广州发展:让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图)
”陈鸿宇强调,“后核心区”时期的广州有三点不能“放弃”,一是不能放弃制造业,二是不能放弃服务业,三是不能放弃北部地区的生态屏障。另一方面,广州强大的服务业也要努力通过“机器换人”和“互联网 ”,走向“智能服务”,以同步发挥广州深厚的工业基础和商贸优势。
在广东经济学界,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话题,往往少不了一个学者的声音,他就是广东省首届优秀社会科学家、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30多年来,从研究县域经济开始,到形成区域经济学"一纵二横"研究框架;从重新界定"梯度推移发展"的内涵,到系统诠释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发展关系,陈鸿宇紧跟时代发展轨迹,不断推陈出新,为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陈鸿宇,1951年生于广东汕头。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国务院职能转变专家评估组成员、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财经咨询专家。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的教学和理论研究,两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和多项省部级课题的主持人,先后在境内外发表论文和理论文章150多篇,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和三等奖一项。
"我们这一代人,与前辈们相比,理论功底还是很浅薄的。"与许多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一样,陈鸿宇的中学阶段主要是在工厂度过的,在工厂期间,因为向往到技术部门工作,他自己补完了高中数理化课程,又开始学习高等数学和高等物理学。
1981年,全国党校开始"正规化"建设,广东省委党校在全国党校系统率先举办全脱产三年制的"理论师资班",经过两轮严格的考试,陈鸿宇成了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班的一员。这次学习机会成为陈鸿宇人生中最大的转折。
在课堂上,他有幸聆听了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王珏、卓炯讲授的《资本论》等多门课程,系统学习了经济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陈鸿宇至今仍记得,三卷本的《资本论》足足学了一年半。"每一页都做提纲,每一卷学后要写一篇3000字以内的小论文。严格的学术训练让我们这些经济学后学者受益终身。"直到今天,陈鸿宇仍认为,《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等马恩著作,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严密的论辩逻辑,仍让后人惊叹。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为陈鸿宇后来的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1985年,中南五省区党校决定联合编写《县经济管理》一书,这是当时全国研究县域经济最早的专著之一,由黄守灯教授主编。研究生刚毕业的陈鸿宇也参加了这部书稿的编写和统稿工作,天天跟着老教授下乡镇、下企业调研,在对中国最基层经济生活的认识过程中,慢慢积累了关于县域经济和地方经济的一些研究成果。
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陈鸿宇利用到北京离岗进修一年的机会,开始系统地学习经济地理学、生产布局学和区域开发理论,将研究重点逐步转向探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基本原理之间的关系。
1997年,经过近10多年的积淀,陈鸿宇推出学术专著《区域经济学新论》,这本书以市场化发育程度为标尺,对"经济区域"的内涵、生成和运行规律等基本问题进行阐述,并以此构筑起关于区域经济学"一纵二横"的研究框架。
所谓"一纵",指的是某区域纵向的历史发展阶段,而"二横",指的是该区域的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陈鸿宇后来主持国家"九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资助项目"广东区域差距和梯度发展研究"时,就使用该研究框架阐述了包括香港、广州、深圳等城市在内的粤港区域经济总体发展历程,并对广东省的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的演化进行了比较研究。
在其后20年的研究中,陈鸿宇将这一区域经济研究框架应用于现实研究,针对广东和全国的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圈层格局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相继推出《广东沿海经济带建设研究》、《区域经济梯度推移发展新探索——广东区域发展差距和梯度推移发展研究》、《空间视角下产业结构优化机制》、《新型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发展》等研究成果,第二次主持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资助项目《粤港区域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研究》。
作为知名的经济学者,陈鸿宇常以决策咨询专家身份为广东、广州经济发展建言。他认为,广州作为珠三角的核心区,在经历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后,由于边际成本的提高,目前已经走过了"从集聚到扩散"两个阶段,进入"后核心区"时期。
"后核心区一般会出现几种情况,一是通过科技创新产生了更有竞争力的新产业,替代原来的传统制造业;二是工业逐渐退出后,现代服务业充分发展,优势产业转向金融、航运、航空等;三是传统工业退出后,服务业未能跟上,城市经济出现空心化,陷入困境。前两种是较为理想和正常的状态,第三种则是需要警惕的。"
陈鸿宇强调,"后核心区"时期的广州有三点不能"放弃",一是不能放弃制造业,二是不能放弃服务业,三是不能放弃北部地区的生态屏障。他认为,广州的创新驱动应该走与周边城市不一样的道路。广州创新的突破口,应该立足于广州是华南最大的商贸、交通、航运中心的优势,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的创新之路。
陈鸿宇举例,广州的智能机器人生产企业前景光明,但企业不仅要生产机器人,还应结合市场需求,提供机器人的应用方案、工艺设计、安装维护等服务,要靠"服务"获得高附加值。陈鸿宇认为,广州一方面要努力推进制造业的服务化、定制化和互联网化,一些传统的工业产业,可以从制造领域向服务领域拓展业务。
另一方面,广州强大的服务业也要努力通过"机器换人"和"互联网 ",走向"智能服务",以同步发挥广州深厚的工业基础和商贸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