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徐特立早期教育伦理思想探微
论文摘要:徐特立在早期的办学实践中鲜明地体现出办学与救国理想的结合、艰苦奋斗的办学精神与大公无私个人品格的结合、倡导教育平等思想与反对封建腐朽教育观念的结合,以及关爱学生与爱护教师的结合等教育思想。发掘徐特立的早期教育伦理思想,对于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以及提高师德修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论文关键词:徐特立;教育;教育伦理思想
徐特立是我国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他18岁开始从事教育工作,70年如一日,为无产阶级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找到共产主义道路之前,他积极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一心走教育救国的道路。
在办学中,他既反对把学校作为投机的资本,去投靠反动统治者,也反对把学校当作私人的财产,从中牟利肥私,体现出高尚的品格。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伦理思想。发掘徐特立早期的教育伦理思想,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以及提高师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育办学与救国理想的结合
爱国主义是中华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爱国主义始终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前进的巨大动力。正是在爱国主义这一层面上,人们获得了关于个人生命活动的意义,获得了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动力和人文机制。获得了屡遭劫难却仍能保持民族命脉相继不绝、奋勇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政治的黑暗,徐特立这个“不愿意参加政治运动,好埋头读书的人”,不自觉地转入了爱国运动。他认为,只有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的国土,彻底摧毁反动的封建势力,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
他把民族利益摆在首要位置,认定个人生命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应体现在为民族利益而奋斗的过程中。但是,怎样才能赶走帝国主义、推翻封建统治呢?早期,徐特立坚信“人民大众不参加爱国运动是由于无知,救国的方法首在教育”,“感到为国家的存亡问题有作启蒙运动的必要。
”1905年。徐特立在资产阶级思想浓郁的宁乡速成师范学习结业。校长周震鳞发表结业演说:“我们办这个学校。不是培养你们当一个好教员。得到上的名誉地位;更重要的是希望你们创造事业,创造有利于国家民族的事业。”这更坚定了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通过教育实现救国救民理想的决心。
为此,徐特立积极投身于办学实践。他亲手创办了梨江高小、五美高小、长沙师范、长沙女子师范和各种短期训练班,并长期任教于周南女校、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湖南高等学堂等学校,教育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我们党一些重要的领导干部如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李维汉、向警予等,都做过他的学生。
徐特立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革命运动。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他组织长沙教育界响应起义。辛女革命胜利后,他担任湖南省临时议会副议长,一心为老百姓谋福利。然而,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使得徐特立对资产阶级政党很是失望。在担任副议长仅一个月后,他愤然辞职,认为这些不过是一个做官的捷径。“我还是回到教育界去,用教育来改革人心罢。”
二、艰苦奋斗的办学精神与大公无私个人品格的结合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在落后的旧中国办平民教育,注定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在办学中,徐特立充分体现了艰苦奋斗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为了创办长沙师范,他将善化学堂的一些破房腾出加以修缮以解决教室问题,将榷运局的一批硝磺变卖以筹措经费。“徐先生办长师,不顾厉害,不怕困难,牺牲自己的一切。干别人不敢干的事情。……在没有一间房子,没有一个钱的情况下。
居然创办一所规模不小的师范学校”。1913年,汤芗铭以扣减和停发教育经费的方式对全省学校横加摧残,使得长沙师范举步维艰。徐特立把学生带到简陋的城隍庙上课,以每月四百元的租金将校舍租给湖南省立一中使用,以弥补开支,将学校艰苦地支撑下来。
关于徐特立早期教育伦理思想探微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