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素音简介 向世界推介中国的韩素音
一个多小时的采访结束后,她意犹未尽,和我们闲聊起来,问我们多大了,是否有孩子,还说,“我年轻时当过医生,可以给你们一些生育方面的建议。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生个健康的孩子很重要。”言谈话语间,就像一位老奶奶和儿孙拉家常,亲切、自然、感人。
我们告辞时,韩素音拿出一本法文版的《周恩来传》和一本由她作序和配文的《不寻常的中国》画册,并在画册扉页上写下:送给刘军、舒畅,祝您们一切如意.永远快乐。在《周恩来传》上签完名,她又打开了话匣子,说西方人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根深蒂固。
一般来说,在西方出版一部新书总有评论家写文艺批评来推介,但《周恩来传》出版后,没有一个西方评论家写评论,为什么?只是因为这本传记没有按照西方人的思维逻辑来写,没有写周恩来的“私生活”!
她越说越气愤,声音也越来越大,“周恩来是我最尊重的政治家,我不能无中生有的乱写,我不能迎合他们的猎奇心而编造事实。”韩素音就西方媒体的虚伪、偏执、狭隘谈了自己的看法,这些都从我在欧洲十多年的工作中得到了印证。韩素音不愧是出淤泥而不染,坚持真理,具有远见卓识的作家。
那次采访后不久,我离任回国。时隔四年,我第二次常驻日内瓦,间或听到人们谈起韩素音,即便在我外交机构举办的国庆和新年招待会上也不再见到她的身影。按照西方的礼节,我不便冒昧打电话问候,更不便登门造访。时光荏苒,离1997年的那次采访已过去了整整15年。
晚年的韩素音虽然身体不好,深居简出,但她依然心系中国。她用著书立说的稿酬在中国设立了5项奖金:“中外科学基金奖”、“青年外语奖”、“普及英语奖”、和用于鼓励优秀翻译作品的“彩虹奖”和“印中友谊奖”。这应验了她常说的一句话:“我的根在中国。离开中国,奔向中国。”
如今,韩素音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那位如邻家老奶奶般慈祥的韩素音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