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国观后感 李保国先进事迹的观后感
一个黑乎乎、笑嘻嘻的人朝地里走来。安小三家的小孩正在嬉耍,一见这人,立刻蹦着喊到,"李保国又来了!"
10多年前,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村民安小三仗着几分聪明,总爱跟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对着干。李保国讲技术,安小三当面点头,背地不服。结果,秋后一算账,4亩果园赔了4000多元。同村的杨会春是专家叫做啥就做啥,同样4亩果园,纯收入1.5万元。
又悔又急的安小三再不躲着李保国了。问技术,讨经验,他甭提多认真了,还把李保国独创的优质无公害苹果生产的128道工序记得滚瓜烂熟。这下子,果子长好了,卖上好价钱,他又承包了邻村的几亩果园,一年少说也挣个10多万元。难怪自家孩子一见李保国,总是兴冲冲地喊着。岗底村600多人,有300多人像安小三一样萍贾种卜⒘思摇
李保国1996年随河北农业大学科技救灾团初到岗底时,特大洪涝刚过去,3天把一年的雨都给下了。地没了,山烂了,路垮了,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一面流泪一面不忘招待李保国,"我们岗底苹果好吃,吃吧吃吧。"李保国接过杨双牛手上的苹果一看,干巴巴的小黑蛋子,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给杨双牛留下电话说,"你要是愿意,我们把苹果做起来。"敢想敢干的杨双牛带着村民只用两个星期修通了山路,马上拨通了李保国的电话。
李保国先来岗底住了半个月,每天早上5点起床,带着干粮凉水就上山,一天走8公里山路,把岗底的山爬了个遍后,做了全村发展规划,其中第一产业就是苹果。
第二年春天,李保国带着60多个学生扎进村子,把全部新技术搬到了岗底。祖祖辈辈按照老法子种树的村民哪能适应这稀奇古怪的技术。李保国教村民给苹果套袋,有人说,"衣服人都不够穿,还给苹果穿两层?"李保国让村民不要剪掉长枝,结果他前脚走,后脚就有人给剪了。
秋天一到,农民半信半疑地把苹果袋一摘,立刻拉长了脸,"啥破烂儿,都是白蛋子!"李保国说,"别急!"3天一过,苹果颜色慢慢变得鲜亮起来,半个月后村民笑开了花,直夸道,"跟城市小姑娘的脸一样粉扑扑的!"村民们还发现,没有剪掉的长枝上,竟能结出76个苹果,没一个小于半斤的。
李保国用了9年时间,白天钻果园,晚上上山测报虫情,建立了苹果乔砧矮化密植栽培新树形――改良纺锤形,实现了优质无公害苹果生产的标准化。在李保国的指导下,富岗苹果成了中国驰名商标,被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甚至卖出了100元一个苹果的天价。如今,岗底村村民人均收入由从前的几十元变成20000多元,56户村民开上了小轿车,80%的村民住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单元楼。李保国被村民亲切地唤成"科技财神"。
李保国牵头组建的河北省苹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河北苹果栽培面积由30万亩快速发展到120万亩。除了富岗苹果,李保国还打造了"绿岭"核桃这个全国驰名商标。李保国说,他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想从国外引进一种柿子到太行山区栽培。"这种柿子又脆又甜,没有涩味,从树上摘下来就能吃。"李保国说到这儿,眼睛里闪着光。
"李保国又来了!"成了太行山上最动听的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