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岭春江花月夜 昆曲《春江花月夜》三月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

2018-04-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央广网北京2月23日消息(记者张瑜瑜)6年前,中国昆曲界流传了一个惊为天人的剧本--由80后女编剧罗周花13天创作的<春江花月夜>.她将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同名诗作

央广网北京2月23日消息(记者张瑜瑜)6年前,中国昆曲界流传了一个惊为天人的剧本——由80后女编剧罗周花13天创作的《春江花月夜》。她将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同名诗作扩展成一个逾越生死和时空的爱情故事。2015年,有着“昆曲王子”之称的张军终于将此剧首度搬上舞台,去年,该剧2.0版本上演,今年春天,《春江花月夜》将再次登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中国昆曲新生代领军人物张军说:“这是几十年来由年轻人写的剧本当中,唯一令人惊叹的。”唐代诗人张若虚虽仅有两首作品传世,其中一首是《春江花月夜》,但已有“孤篇压全唐”的美誉。编剧罗周看过中国作家闻一多的文章《宫体诗的自赎》后,有感唐代诗作背后都有博大的命题,就是人面对宇宙时的思考,例如《春江花月夜》。

但这首诗是不具有故事情节的,可罗周却如鬼斧神工般,用两个星期不到的时间将它扩展成连演两个晚上的昆曲剧本。

张军说:“她写出来之后,剧界一片惊叹。都是老编剧在赞叹,说后面的人要超越这个剧本恐怕比较难,因此一直以来大家都好想演。结果5年之后被我们先做出来,也是个缘分。”

错的时间 对的人

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上海昆剧团、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和昆山当代昆剧院联手打造此剧,由于排练下来实在有种种不容易,最后剧本浓缩至一个晚上。故事讲述探花郎张若虚在园林赏灯时,巧遇少女辛夷,一见倾心。为了重遇心上人,他决定夜宿桥边,等待佳人再次经过。

不幸地,他遇上的是顽皮糊涂的鬼差,把他带往地府。阎王劝其不如将错就错,早日喝下孟婆汤去轮回,他却誓死不从,在地府流连徘徊。幸得修炼500年成仙的曹娥协助,张若虚重返人间。可佳人已白头,他却仍是那个27岁的探花郎。

剧中男女主角只相遇过3次,分别在女主角16岁、26岁以及66岁的时候。导演李小平说,女主角难演的地方在于感情只能收不能放,因为剧中她持续地祭拜一个只见过一面的人50年,演来要不温不火:“我一直对余彬(女主角)要不温不火这件事很焦急,我说你内心只要有一点浮躁,你做这件事都不成立。”

张军和余彬是30年的老同学,曾多次合作。大概二人对角色都有很深的体会,彩排时曾试过哭得不能演下去。张军在台上演出时也常在心里提醒自己,千万别哽咽,因为这样更唱不下去。“对我来讲,这出戏是关注爱和时间,我们要做的是把这个爱和时间在台上凝固住。”

不断修改 力臻完美

来自台湾的李小平多次执导当代昆剧,对于在传统之中加入当代元素已驾轻就熟。“其实台湾做的现代昆曲,很怕做出那种浮夸的现代感,所以我们宁愿在内涵方面找到对话的方式。”《春江花月夜》2015年首演,2016年11月在上海重演修改过的2.0版本。在舞台设计、编曲和剧本方面也有调整。原先的舞台设计保留了中式亭园的小桥,但2.0版则更简约写意,那道小桥以较抽象的方式呈现,既方便演员走动之余,又不失淡雅的意境。

张军说:“《牡丹亭》由1598年到现在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之所以成为经典,当时刚写出来的时候,肯定是你演演我演演,这么多年被不停的演,被不停的修,被不同的艺术家、表演者创作成不同的版本,然后才成为经典。所以《春江花月夜》接下去还是要继续修。”他希望2017年带来的是更完美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