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鹗治病 刘鹗在山东治理黄河 记水灾入野史警示后人

2017-10-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刘鹗目睹水灾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心情极为沉重.他在给易顺鼎的禀牍中写道:"黄之大汛之际,一千余庄沦没水中,举家被难者,不知凡几.目击心伤,惨不忍言."18

    刘鹗目睹水灾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心情极为沉重。他在给易顺鼎的禀牍中写道:"黄之大汛之际,一千余庄沦没水中,举家被难者,不知凡几。目击心伤,惨不忍言。"1889年阴历九月初三,刘鹗实地勘察利津铁门关、韩家垣两处河门情形后,回到利津县城,他给当时的山东巡抚张曜呈送了一份禀牍,首先对张村、大寨决口合龙表示祝贺,并劝张曜采用王景治河的办法,以建"神禹之伟绩"。

随着禀牍,刘鹗把刚写好的《治河五说》一并附上。

    张曜就是《老残游记》中庄宫保的原型,行伍出身,与刘鹗父亲同时在河南做过官。任山东巡抚后,张曜首重河工,一年中近三百天呆在治黄工地上,凡有言河务者,即使平民百姓,也要请来咨询。刘鹗来山东测绘河图、搜集资料期间,曾经几次拜见张曜并请他帮助协调关系。对此,张曜给予了大力支持。

    刘鹗为什么要呈送《治河五说》给张曜呢?他发现张曜在治黄过程中犯了一大错误:废济阳以下民埝(紧靠河道的堤坝,也叫缕堤),迁移遥堤内居民放宽河身,这是西汉贾让"不与河争地"的治黄路子。

刘鹗在《治河五说》中开门见山提出:"山东河患所以日甚一日者,实由河身愈垫愈高耳……今年割济阳以下数百庄以与河矣,而河患更烈。"用实践说明"费民埝、宽河身"的做法不可行,并提出了"修缕堤以攻积淤"、"播支河以消盛涨"、"改河门以就便捷"三项具体办法。

    后来,张曜在齐河县赵庄、刘家庙和东阿县陶城铺开建水闸、水渠,汛期分泄洪峰;疏浚利津毛丝坨入海流路,加强河口治理。从这些措施上看,张曜是认同刘鹗

    所提主张的。随后,他谘调刘鹗来山东办理河务,也是与《治河五说》分不开的。

    记水灾入野史警示后人

    光绪十六年(1890年)三月,刘鹗来济南报到,开始在山东办理河务。次年(1891年),他又把家眷接来济南安家。1889年刘鹗测绘河图、搜集水利工程资料时,曾经在济南县西巷北首路西陶宅内住过一些时日。

家眷到济南后,刘鹗先后居住在济南小布政司街、英武庙街。小布政司街上有家客店名曰"高升",刘鹗后来写作《老残游记》时就把高升店搬了进去。当然,小说还浓墨重彩写了大明湖和众多名泉。

    刘鹗来到山东后,张曜委任他为黄河下游提调官,并委托他在黄河下游的利津县、蒲台县修建斜堤(连接缕堤和遥堤的堤坝)各一道。原来汛期一到,这里沿河二百多个村庄就浸泡在水中,斜堤修好后,麦秋二季滩区的庄稼没有受洪水影响,居然获得了丰收。

光绪十七年(1891年)七月,张曜正在黄河上监工时,忽然"疽发于背",随即回省城济南就医,未几日医治无效而卒,谥"勤果"。福润继任山东巡抚,刘鹗结合在山东办理河务的实践,对原《治河五说》进行了补充,增加了《治河续说》两篇,提出"修民埝束水攻沙"、"筑斜堤澄淤填堤"、"建滚坝播河涨泄"、"补大堤同河启塞"四种措施,形成新版《治河五说》(也有人称之为《治河七说》)呈送给福润。

    刘鹗来山东办理河务初期,同僚中有不少人坚持"不与河争地"之说。刘鹗则力持《治河五说》。但是,当时废济阳以下民埝的大错已经铸成。光绪十八年(1892年)夏天,黄河在鄄城、章丘、济阳、惠民等县决口十余处,其中,章丘决口灾情为重。

黄河在章丘决口后,洪水直冲位于黄河南岸的齐东县城(遗址位于邹平县台子镇,1958年齐东县撤销并入邹平县、博兴县),偌大的齐东县城仅剩东南一角,好像青蛙一样浮在水面上。《老残游记》第十四回《大县若娃半浮水面,小船如蚁分送馒头》就是当时惨状的真实写照。

    刘鹗在《老残游记》第十三、十四回后的自评中写道:"庄勤果公(指张曜)慈祥恺悌,齐人至今思之。惟治河一端,不免乖谬。而废济阳以下民埝,退守大堤之举尤属荒谬之至。

惨不忍闻,况目见乎!""山东村居屋皆平顶,水来民尽升屋而处。一日作者船泊小街子,见屋顶上人约八九十口,购馒头五十斤散之。值夜大风雨,耳中时闻坍屋声。天微明,风息雨未止。急开船窗视之,仅十余人矣!不禁痛哭。"刘鹗说,生平有三大伤心事,山东民埝是其中之一。

    此时距张曜去世一年了,继任山东巡抚福润上奏朝廷自请处分,同时处罚了一部分官吏。可是,这些都已经于事无补了。1892年下半年,伤心事接踵而至,刘鹗原配夫人王氏和母亲朱夫人先后去世,刘鹗回到淮安守制,随后把家眷也接回了淮安。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秋冬间,刘鹗守制期满,由福润保荐以"奇才异能"到北京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考验,以知府任用。这年腊月,刘鹗从北京回到济南,在泉城过了一个春节,次年(1896年)正月回北京,为在山东办理河务的日子画上了一个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