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芳的儿子是张嘉译吗?谢芳简历

2017-09-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谢芳丈夫是张目(1930年出生),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谢芳和张目1957年10月1日结婚.他们真的算是天作之合,小时候他们虽然各不相识,但同住在北京的一

谢芳丈夫是张目(1930年出生),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谢芳和张目1957年10月1日结婚。他们真的算是天作之合,小时候他们虽然各不相识,但同住在北京的一条胡同,14年后又来到同一座城市,并且在同一天,参加了同一个文艺团体———中南文工团。

他们都成了歌剧演员,并且经常在共同演出的歌剧中扮演夫妻。后来,他们真的成了夫妻,成了终生伴侣。他们唯一的儿子(1961年出生)张京现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美工师,媳妇李海平在电影洗印厂工作,孙子张小龙(1988年出生),就读北理工艺术系。现在谢芳一家五口人都住在一起,北京北三环中路77号的北影宿舍27号楼。

谢芳简历

中文名:谢芳  

别名:谢怀复

籍贯:湖南益阳人  

性别:女

民族:汉族  

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1935年  

职业:电影女演员

代表作品:《青春之歌》、《早春二月》

谢芳是第一代知性女性的银幕代言人。 她是60年代气质特殊的一位女演员,虽然扮演的都是革命英雄人物,但浓浓的书卷气和小资情调却难以掩饰。《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台姐妹》,谢芳为我们留下了那个年代里最经典的三部曲。

人物经历

1951年入中南文工团任歌剧演员。1963年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主演《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台姐妹》、《泪痕》等影片。

1951年入中南文工团任歌剧演员。1963年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主演《舞台姐妹》《泪痕》等影片。

谢芳原名谢怀复,1935年出生于湖北,后迁居上海。主演歌剧《小二黑结婚》、《开花结果》、《货郎与小姐》、《白毛女》、《刘三姐》等。1963年调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主演过故事影片《青春之歌》、《早春二月》、《第二次握手》、《九九艳阳天》等。

1951年中学毕业后入中南文工团,后任武汉歌舞剧院歌剧演员。1959年因在影片《青春之歌》中饰演林道静而知名。1963年在影片《早春二月》中塑造了大革命时期的小知识分子陶岚的形象。1963年起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

主演的影片还有《舞台姐妹》、《泪痕》、《李清照》等,以及电视剧《女经理的一天》、《最后一位市长》、《舞台新姐妹》、《灯火阑珊处》等。其表演细腻含蓄,擅长扮演知识分子形象。著有自传体艺术杂文《银幕内外》。

主要作品

电影作品

1959年《青春之歌》饰演 林道静

1963年《早春二月》饰演陶岚

1965年《舞台姐妹》饰演竺春花

1976年《山花》饰演山花

1979年《泪痕》饰演孔妮娜

1980年《第二次握手》饰演丁洁琼

1981年《李清照》饰演李清照

1983年《血,总是热的》饰演孙建芳

1984年《清水湾,淡水湾》饰演向萍

1984年《明姑娘》

1984年《黄河之滨》饰演苏惠

1986年《文成公主》饰演文成乳母

1986年《幸运的人》饰演曲文静

1989年《侨乡情》饰演亮婶

1989年《阿罗汉神兽》

1992年《送你一片温柔》饰演妇人

2015年《刘巧儿家飞来个小洋妞》饰演刘巧儿

电视作品

《女经理的一天》

《最后一位市长》

《舞台新姐妹》

《灯火阑珊处》

1993年《马江风云》(又名《马江海战》)饰慈禧太后

1993年《我爱我家》51-52集饰演吴颖

1995年《总督张之洞》饰慈禧太后

1997年《实习生》

1999年《九九艳阳天》

2001年《至尊食王》饰演太福晋

2002年《红楼丫头》饰贾母

2002年《幻影天使》饰张太太

2004年《无悔的忠诚》

2015年《陪读》饰演 韦奶奶

2015年《老人的故事》 饰演吴老太

2015年《爱在鄂尔多斯》

2015年《壮士出征》饰演 慈禧太后

2015年《母仪天下》饰演 上官皇太后

2015年《战火中青春》饰演 童卉(老年)

《御花子》饰演慈禧太后

2015年《大丫鬟》饰老年流云

人物特写

电影《青春之歌》成为一代人心目中的经典,其中女主人公林道静的扮演者谢芳,也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知识女性的银幕代言人。素雅的蓝旗袍配白色纱巾的知识女性形象尽管朴素,却早已深入人心,因为她有着时代清晰的烙印,映着新中国一抹靓丽的色彩。

也许是颇受时代的影响,老一辈表演艺术家的简朴情怀尽在谢芳身上体现,尽管绚丽的舞台装让谢芳神采奕奕,生活中的她却衣履朴素,不事打扮,处处体现了她文静持重的性格。尽管这几十年在数十部影视剧中,她的服装在颜色和款式上变化的连她自己都数不过来,但在生活中,自己却是一个不怎么讲究穿着的人,不会刻意追求什么,简单素色的衣服最适合自己。

●将朴素进行到底

和许多成长在1950年代的人一样,灰黑的调子、补丁套补丁的列宁装、翻领衬衫占据了谢芳少年时期对服装的记忆。生于1935年的谢芳在新中国成立时已经出落成花季的少女了,谢芳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由于家庭的原因曾于解放前在香港居住过两年。

1950年,谢芳从香港回到大陆,跟随她一起回来的还有那后来被崔嵬导演笑称的“港味”着装,当然这是当时的谢芳没有意识到。新中国刚成立,大家的经济条件都不是很好,尽管香港较内地与西方接触的多些,但在穿衣上谢芳并没有感受到太大的不同,一双高邦系带的球鞋倒是很新潮的。

当时这种球鞋在香港很流行,看似简单,但是和不起眼的高领衬衫、学生裤配起来还真有那么一种说不出的洋气劲儿。在盼了很久之后,谢芳终于穿上了心爱的球鞋,尽管千小心万小心,但是因为尺码实在不合适,大一号的球鞋还是逃脱不了被穿歪的命运。

1951年毕业后,天资聪敏、酷爱文艺的谢芳被中南文工团吸收为演员,正直二八年华又是演员,谢芳自然不甘被文工团里千人一面的灰色列宁装和掐腰的马裤所束缚,正赶上1957年前后有一个到上海出差的机会,谢芳可是让自己在穿衣上小满足了一回。

在上海的商场里左挑右选,看看这个,比比那个,鲜艳的颜色和简单大方的款式让谢芳爱不释手,终于挑了一件白色红格边的衬衣和一条当时风行上海的黄裙子。195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青春之歌》,谢芳被著名导演崔嵬选中,因为扮演女主角林道静而一举成名,且不说她细腻含蓄的表演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光是影片中谢芳的十几套衣服就足为当时的人们津津乐道许久。

包括了旗袍、衬衫、过膝裙、分身裙装的十几套衣服在颜色上都比较淡雅,以白、淡蓝等清新的颜色为主,既清纯又不失干练。

因为是塑造新时代的知识女性形象,衣服的款式也都相对简单,契合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就这样,谢芳塑造的身穿蓝布旗袍、肩围白纱巾的新青年一代的形象在荧屏中脱颖而出。

在当时,演员的服装还没有赞助,所有服装都是由美工师进行设计制作,拍摄结束后谢芳又将本可以留下服装如数还给了剧组。不过,那身质朴的淡蓝色旗袍却影响了谢芳此后近50年的穿衣喜好。

1963年,谢芳参加了电影《早春二月》的拍摄,这次经历谢芳向来朴实的着装观中带来了“精致考究”的新概念。时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的汪洋提出要用“精致考究”这四个字来拍这部影片,因为这毕竟是改 编自著名作家柔石的小说(《二月》)的影片,拍不好是要引起很多麻烦的。

片中女主角陶岚的性格是不羁而奔放的,和之前谢芳所扮演的林道静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能不能演好这个角色谢芳的心里还真是没有底,为了给她增加信心,《早春二月》剧组的工作人员全都忙了起来,为谢芳打造出陶岚的造型。

他们特意画出了陶岚的服装,还按照这些服装的样式去购买和定做。林道静是短头发,而发型师为陶岚设计了一根大辫子;林道静经常穿旗袍,而陶岚要穿小花棉袄;林道静的鞋子是布鞋,而陶岚穿的是系带子的小皮靴;就连陶岚那条大围巾也是服装师跑了很多地方才找到的。

即便这样,谢芳简朴的着装观念也丝毫没有被动摇,随后不久的文-化-大-革-命更是让她把自己随性、朴实的穿衣理念贯彻到底。甚至在接见外宾的时候,也没有改变对黑色毛料裤子的偏爱。

●“追赶”朴素的时髦

喜欢西式的翻领,喜欢有形的夹克,喜欢宽松的衬衫,这些在现在看来时尚而中性的装扮,偏偏是外表温婉优雅的谢芳穿衣喜好。有时候还会“抢”老伴儿的衣服穿,穿上后自己还会镜子前颇有感慨地说:“怎么觉得比我自己的衣服还合适呀”。

不喜欢花色的衣服,不喜欢收藏衣服,不喜欢礼服,不喜欢走“红地毯”。其实谢芳并不时髦,她甚至坦言自己的穿衣风格在当时的女演员中是“落伍”的。确切地说,帮谢芳追赶时髦的是她的老伴儿、歌唱家张目。张目可谓谢芳生活中的“造型师”,别看谢芳平日的打扮悠闲随性,不过,在出席各种电影节、颁奖礼或者其他公众场合时所穿的服装可都要受到老伴儿“严格”的把关。

同为演艺界前辈的张目在服装造型和色彩上的心得可比谢芳时尚大胆的多。

1980年代,服装款式和颜色的多变随着改革开放大门的开启 ,一下子涌进了人们的生活。谢芳在张目的鼓励下也逐渐为自己添置了亮片长裙、红色的西服,绿色的套装。1981年谢芳去美国参加中国电影周的宣传活动,因为出去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谢芳临行前征求了老伴儿等人的意见,考虑再三,最终决定带藏青、深蓝、绛红的三件旗袍赴美,庄重又不失民族特色。当时,在美国人眼中,谢芳可谓代表了“雍容端庄的东方女性”形象。

1981年去美国,谢芳心想既然牛仔裤是从美国学来的,这次能亲眼见见,学学人家是怎么穿的也好呀。因为之前是参加中国电影周的宣传,在各种接待和晚会的场合见不到牛仔裤也是正常的,谢芳心里这样寻思着。可出乎她意料的是,后来和朋友会面甚至是在大街上闲逛,留心观察了很久的谢芳仍没能看到牛仔裤在美国大街“轰轰烈烈”的场景。

实在有些不解的谢芳,最终只能向美国朋友求助,而朋友的回答更是让她不知道是该恍然大悟,还是只能尴尬地笑笑,“他笑着告诉我,其实牛仔裤在美国不是不流行,而是在美国农村特别流行,农民干活方便呀,喇叭裤都是一些小青年喜欢的,实用性不那么强了。

”谢芳笑着打趣到。回国后,谢芳看看自己的几条喇叭裤真是哭笑不得,心想,其实中国人是走在时尚前面了,可自己到底还应不应该再穿了呀。

到了1990年代,尽管外面的服装世界已经变换万千,谢芳却依然执着于自己朴素的“时髦”。自1990年《正大综艺》开播后,谢芳曾先后五次受邀参加节目的录制,而她居然每次都穿着白色或是蓝色的衬衫,之后也有观众写信直言不讳地告诉她“谢老师的穿着太随便了,款式也不新颖啊。

”谢芳对此却淡然地回复:我觉得这是一个知识类的节目,穿的没必要太花哨的,衣服的料子好,样子大方,自己穿的舒服就可以了。和现在的演员动辄成百上千件的服装相比,谢芳的衣柜里没有太多可以展示的衣服,穿了20年的衣服倒是有不少,尤其是一件两面服——黑白格和红白格的风衣深得谢芳喜爱。

还有一件米色的外衣,是以前相声演员杨少华为了鼓励谢芳“时髦点”而送给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