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颉人大河三部曲 于代表的新农村“三部曲”——记平阴县人大代表于普才

2017-05-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走进孔庄村,让人感到格外的和谐.安康:空气清新,绿树掩映,楼房整齐,村道洁净,邻里和睦,一幅其乐融融的生活画卷展现在眼前.走近村民中间,朴实

走进孔庄村,让人感到格外的和谐、安康:空气清新,绿树掩映,楼房整齐,村道洁净,邻里和睦,一幅其乐融融的生活画卷展现在眼前。走近村民中间,朴实讷言的村民不约而同的提到一个人,一连串的“好好好”掩饰不住对他的感激之情。他,就是山东省八届、济南市十届、平阴县十五届人大代表,省劳动模范于普才。在农民、农民企业家、人大代表三种角色的转换中,他不仅奏响了人生的激扬乐章,也亲历和见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长过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2001年,于普才毅然辞去镇办企业职务回到家中,想要依靠发展养鸡业改变本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在经历了创业的艰辛、失败的痛苦、成功的喜悦后,他终于建起了养鸡场,年纯收入达到10万元,成为村里养鸡致富的冒尖户。

“只有让农民的钱袋子先鼓起来,才能真正建设好新农村”。率先致富后,于普才首先想到是如何去帮助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他将多年来摸索出来的养鸡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别人,并亲自上门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的养鸡户很快多了起来。

村民于云苓生活比较困难,想养鸡致富但苦于没有资金技术。正当于云苓一筹莫展之际,于普才来到他的家中:“需要什么尽管说,我会尽最大努力帮你”。于云苓的眼角湿润了。回去后,他立即给于云苓送来了3000只雏鸡,打针、喂药、疾病预防到饲养每个细节都亲自指导。

在他的帮助下,于云苓逐步发展成为养鸡大户,每年纯收入十几万元,并盖起了二层小楼。短短几年时间,全村养鸡户就有30多户,鸡蛋销往许多省市,全村年收入达到80多万元,人均增收1200多元。

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新的问题却出现了。一家一户的家庭饲养弊端太多:规模难以扩大,防疫、服务困难,尤其是对环境的污染很大。怎样才能做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他动起了脑筋。“对,利用荒山养鸡”。他马上找到村委会协商,在镇里的支持帮助下,在离村一公里的村东南山坡下建起了高标准的养鸡小区,并将主要街道硬化成了水泥路,路边进行了绿化。

生活在一个优美整洁的新农村,村民的脸上挂满了笑容,有的村民幽默地说:“现在生活好了,别说人了,就连鸡都住进了‘别墅’,这可要谢谢我们的致富领头人于普才”。

 “找出适合自己的新农村建设新模式,多留一点好的精神、好的形象给子孙后代”

在带动本村群众致富后,于普才仍在不懈地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在目睹孔庄村的落后面貌后,经过反复思考,他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冒险的决定:利用村北的尤寨山进行综合开发,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要想对尤寨山闲置的5000多亩荒山进行保护性开发,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能不能有经济效益也是个未知数。许多人不理解他的做法,有的甚至笑他“太傻”,面对这些压力,于普才非常坚定:“人活着需要钱,但是不能仅为了钱,应该为国家和人民多作贡献。作为新时代的农民,更应该有新的思考,找出适合自己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多留一点好的精神、好的形象给子孙后代”。

在他的努力下,尤寨山庄有限公司终于成立了,沉寂的尤寨山和孔庄村焕发了新的生机。几年来,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孔庄的新村建设和尤寨山的开发中,几次病倒,岳母去世,他也只回家磕了个头,就又回到山庄。于普才辛勤的付出获得了回报。

村里的环境变靓了,村民不花一分钱住进了尤寨山庄投资建设的高标准孔庄新村,人居和家禽栏舍分开,水泥道通到家家户户,水、田、林、路、电进行了综合治理,旧貌换了新颜。尤寨山更美了,8.5公里的盘山公路鲜花环绕,35 万株的各类果树满园飘香,山坡上放养的山鸡、野兔随处可见,主峰山腰处欧式风格的宾馆古典优雅,一个以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新景区展现在人们面前。

农村的经济收入提高了,村集体每年得到3.

5万元承包费,村民到山上打工每年能挣到30万元,人年均增收2000元。村里文明新风兴起了,书画展、摄影展、文化培训搞的有声有色,村里到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至今,71岁的孔繁臣老汉仍沉浸在喜悦中。

在孔庄新村搬迁仪式上,这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看着148平方米的二层小楼,高兴得合不拢嘴。村里人都知道,孔老汉家可以说是“双喜临门”,住进了新居,十几年前因村里穷无奈搬走的儿子一家三口也搬了回来。“孔庄能有今天,得好好感谢人家于普才啊”,孔老汉激动地说。

“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人大代表,要为新农村建设出力献策”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于普才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忠实地履行代表职责。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刻苦学习,认真收集相关材料,思考和研究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他常说:“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人大代表,在反映最真实的民生民意的同时,更要为新农村建设出力献策。

”店子乡张平村的大棚菜远近闻名,但是由于交通不便,蔬菜的销售受到很大影响。经过充分调研后,他提出修复张平桥,实现汇东、汇西大融合的建议,得到了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在多方努力下,张平桥终于与105国道连接贯通,不仅解决了张平村的蔬菜销售问题,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汇东、汇西经济的交流和发展,被群众形象地称为“连心桥”。几年来,他提出的加快济西南区规划、解决山区人畜饮水、扩大蔬菜市场、大力扶持新农村试点等建议、议案,有的被列为正式议案,有的被有关部门采纳,得到妥善解决。

新农村要有新风貌,新农民要有新形象。于普才深切体会到新农村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为此,他提出了实行乡村环境评估、开展树良好村风活动、定期开展农民书画展等建议,有的已被有关部门采纳,付诸实施。

汇河是流经孔村、孝直镇的主流干脉,近年来由于上游企业的增多使它受到轻微污染。于普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积极向有关部门奔走呼吁。在多方努力下,汇河上游的污染源相继关闭,河水又恢复了以往的清澈。目前,于普才又提出了实行汇河拦蓄工程,形成沿岸观光风景带的建议,希望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带动沿岸地区经济的发展。

于普才,这位朴实的人大代表,在描绘出美丽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的同时,也奏响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间处处有真情的美丽音符。(田义常 王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