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恋肖复兴 教育工作者看肖复兴的小说《早恋》

2017-08-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研所高级教师 王晓春文学艺术我是外行,不敢乱说.教育我懂得一点.这里仅从教育角度发表一点意见.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我是把这本小说当作研究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研所高级教师 王晓春

文学艺术我是外行,不敢乱说。教育我懂得一点。这里仅从教育角度发表一点意见。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我是把这本小说当作研究学生早恋问题的资料来看的。

1、关于早恋的原因

作为教育者研究早恋,最重要的问题当然是早恋产生的原因及正确的处理方法。

《早恋》一书在这两个问题上,都提供了有益的材料。

作者对早恋的原因进行了全方位的观察和思考。

早恋的共同原因是学生青春期的性萌动、性骚动、性紧张,这一点作者看得比较清楚,而且为它的正当性做了辩护。

除此之外,早恋还有个人原因和个人色彩。比如家长关注孩子不够造成的情感饥渴式的早恋;关爱残缺(缺乏父爱或母爱)造成的心理补偿式的早恋;父母不合、父母离异造成的孩子寻找情感寄托式的早恋;父母行为不检点或者行为不端刺激孩子性紧张引起的早恋;父母想抱孙子支持孩子搞对象造成的早恋;同学起哄弄假成真的早恋;班集体早恋风气触动的“跟风”式早恋;教师处置不当造成的逆反式的早恋等等。

这些,作者都写到了,应该说涉及面是比较宽的。

早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影响。这个问题作者也谈到了,但是力度不够。事实上社会影响是相当大的,尤其是传媒。

但是早恋的原因不只作者描写这些。比如有不少孩子是因为学习受挫、情绪低落,用早恋的办法来寻找精神安慰的;也有不少孩子成绩很棒,但是学得非常疲倦,生活很枯燥,他们是用早恋来放松自己的;还有很多孩子在其他事情上无法出风头,但恋爱有点资本,他们是把早恋当成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的;还有的孩子毫无理想,每天得过且过,他们是用早恋来填补精神空虚的。

如此等等。所以,作者对早恋原因的分析,在今天看来,就不够了。家长和教师最关心的是早恋与学习的关系。可惜作者在这方面着墨不多。其实这个问题挺复杂的,很难做“有好处”或“有坏处” 的简单结论。

本书描写的早恋,几乎横扫了一个班级,主要人物(五对,十几人)全部落网,这种描写容易导致“早恋不可避免论”和“早恋不可抗拒论”。愚以为情况并不尽然。事实上有很多同学不会卷入早恋,他们也不是伪君子,只不过他们有另外的恋爱观而已。如果作者再认真描写几个没有卷进早恋的同学的心理,我想就更全面了。

2、关于早恋的处理方法

如何认识早恋,如何对待早恋,对家长和教师非常重要。

有相当多的家长教师认定早恋是一种罪过,采用简单粗暴的批评惩罚、围追堵截的办法对待之,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小说对这些错误做法有具体细致的描写和批判。这种批判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但是怎样才能更好地处理早恋问题呢?如果小说中的教师家长的办法不行,那什么样的办法行呢?

其实这是真想解决早恋问题的读者最想看到的。可惜,这个内容在本书中却是最薄弱的。

作者开出的药方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无为而治”,一个是“现身说法”,都是钟老师的做法。

无为而治比起生堵硬截来,自然是一种进步,但它有点消极。作为教育者,有责任积极引导学生和教育学生。以容老师为代表的保守型教师对待早恋的看法和做法显然不妥,但是他们的责任心和积极态度还是好的,作者对这一点也持肯定态度。

但光肯定不行,我们得找到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办法来代替原来的错误做法。学校不是无为而治的地方,学校是个教育单位。虽然孩子一般不喜欢被人教育,但是社会给学校的定位就是要教育学生。人在讲台,身不由己。他所能做的,只是怎样使教育更加正确,更加巧妙,最好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同时学校是个有规矩的地方,不得已时,也只好执行纪律。否则学校岂不向婚姻介绍所靠拢了?那样家长会把老师吃掉的。

钟老师的另一个药方是现身说法,即公布自己的恋爱史,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这确实是一个较好的办法,但需要教师自愿,因为这会涉及个人隐私。教师的隐私和学生的隐私一样,也是不可侵犯的。

除此之外呢?就是钟老师和方校长在学生自己办的刊物《最后的玫瑰》上发表文章谈早恋问题了。这也是个办法,但有“说教”的嫌疑,像是走老路。

你会看到,当作者描写早恋的时候,是具体生动的,因人而异的,富于个性的,而当作者写到解决早恋问题的教育行为的时候,就比较抽象了、比较单调枯燥了,甚至不得不回到“宣讲”上来。这说明我们早恋问题的对策研究还很不够。

不但文学界如此,教育界现在也做不到成竹在胸。性教育现在喊得很响,实际效果并不见佳,而爱情观的教育,则几乎是空白。其实爱情观教育比性知识教育更重要,因为早恋主要不是由于性知识缺乏而引起的,而是由于爱情观出了问题造成的。

作者是文学家而不是教育家,况且这是多年前的作品了,我们当然不能苛求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专门的、与时俱进的研究,但是既然作者今天把这本书再版献给教师,我们就应该实事求是地指出它现在的作用。

早恋问题是一个经久不息的热门话题。文学家的介入,会给教育者提供很多新材料和新思路。作为教育者,我们感谢作者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