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西部歌王”王向荣

2017-08-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王向荣,一个从陕北府谷马茹疙瘩村成长起来的民间歌手,从黄土地上走进了电视屏幕,走进了北京音乐厅,走进了威尼斯世界艺术盛会,被人们称为中国的西部歌王.6月18日,

王向荣,一个从陕北府谷马茹疙瘩村成长起来的民间歌手,从黄土地上走进了电视屏幕,走进了北京音乐厅,走进了威尼斯世界艺术盛会,被人们称为中国的西部歌王。

6月18日,王向荣应榆林普惠集团的邀请,在市体育场进行义演。当天下午,本报记者在服务楼大酒店采访了这位歌手。

O 记者:我印象中你这是第二次到铜川演出,能谈谈你对铜川的印象吗?

O 王向荣:其实我这是第三次在铜川演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就随榆林歌舞团到铜川演出过一次,当时是为了慰问在铜川矿务局工作的陕北人;前年你们耀县改区的时候我也应邀进行了演出。对铜川我知道得太早了,也是有感情的。

1968年我还在村上当民办教师,村里有一个人在铜川的煤矿当工人。那时候陕北太困难了,一天的工分没有几分钱,我们村子里只有那一个人出来了,是一个月挣一百多元的大干部呢。他从铜川回村里过年,白天到晚上,家里的人就不断,都来听他讲外面的新鲜。

当时嘛在我的眼里,铜川是一个能挣钱儿的大城市,唉,那都是遥远的事情了。我第一次到铜川,是1979年,当时代表榆林参加全省的文艺调演。那是一个秋天,车一过宜君,看那山就和我们陕北不一样,山上红一片绿一片,景色很美,第一次走出黄土地,外面看什么都新鲜。

O 记者:你给人的感觉一肚子都是民歌,大家叫你西部歌王也许因为你会的歌太多了,这些歌都是给谁学的?你有老师吗?

O 王向荣:有啊,我的老师就是家乡的父老乡亲。我记得能听懂话的时候,就听到很多歌了,那块地方,能唱的人多,也就是说,我是在陕北民歌里长大的,那么陕北民歌已经包围了我的全身,在我的血里流着呢。

O 记者:陕北民歌大多数都是反映男女之间爱情的,而且,我觉得你在唱情歌的时候表现最好,能说说为什么吗?

O 王向荣:是的,陕北民歌里百分之八九十都是歌唱爱情的,我以为,陕北这块土地,几百年来,是封闭的、贫穷的、落后的,山高皇帝远,人们活得很不容易,但是,他们还是人啊,也是有七情六欲的;在好地方,人们需要的东西,容易得到,在落后的地方,就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

而越是人们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愿望就越强烈,民歌是老百姓的内心独白。比如你喜欢上一个人,但是家里穷,你就不能达到目的。陕北民歌里的《兰花花》就是例子,其实还有很多的莲莲呀翠翠呀什么的,和兰花花一样。

兰花花是陕北劳动妇女不幸爱情遭遇的总代表。我也是陕北一分子,家里人从古到今都是农民,没有一个做官的,可以说我也是陕北穷苦汉子的代表。在陕北,苦有苦的歌,乐有乐的歌。唱歌的对象,经常是你放的牛,你拦的羊,还有你自己。用回声听自己唱歌,我认为是最好的定音器,学院派的歌手没有这种高级设备。

O 记者:有一次你在中央电视台谈话节目里说,你走了七八里了,还有一个妹子循着你的歌声在后面追你。你的歌声能传出七八里吗?是不是在吹牛啊?

O 王向荣:哈哈,那太简单了。从这个山头到那个山头,直线距离没多远啊,但是要追上我,还得下一道坡再上一道坡,少说也得七八里。那是一个喜欢我的女子,为了离开那个苦地方,最后嫁到内蒙去了

O 记者:一个轻松的问题。信天游里有句罂粟开花四片片,照见四妹子的白脸脸,为什么开始要唱罂粟啊?

O 王向荣:信天游被称为陕北的诗经,这里用的就是起兴的手法。你可能没有见过罂粟花,非常美啊,罂粟也是很贵重的,而且娇嫩,你必须用心侍弄才可以。四妹子也是美丽的、珍贵的、娇嫩的,你只有用辛勤才可能换来收成呀。

O 有人说信天游要站到山顶上才可以唱得好,在舞台上你是怎样找到和山顶上一样的感觉呢?

O 王向荣:民歌做为民族的遗产,一定要继承,也要发展。但是,发展不能连根拔起来,不能离开养育它的土地。云南民歌必须在云南,内蒙民歌必须在内蒙,陕北民歌必须在陕北,这就是现在说的原生态。陕北民歌生长在黄土高坡,站在那里,你会无所顾忌,会发出最真实的声音,你可以找到真实的自己。

站在舞台上,大多都是应景的,远远不是自己的真实水平。在舞台上你永远也不能听到最好的东西,这就是舞台的局限性。不过,我在舞台上的感觉还可以,因为我想得不多,名利思想不是那么重。有些人为唱而唱,我的歌是从心里流出来的。

O 记者:你走红是因为哪一首歌,你最喜欢唱的又是哪一首?

O 王向荣:《哪达达也不如咱山沟沟好》。这首歌我自己作的词,音乐是根据我们那里的爬山调略微改编的。后来,很多歌手参加大赛的时候也喜欢唱这首歌,说明这首歌被专家认可,也被社会认可。我自己最喜欢唱的,应该是《走西口》,我的很多亲戚,还有儿时的伙伴,当然,还有我喜欢的妹子,都像歌里唱得那样走了西口,唱起这首歌,我就会想起他们。

O 记者:你现在是名人了,传说你一吼千元,是怎么一回事?这次在我们这里演出的出场费是多少?

O 王向荣:那是九几年在北京演出,组织单位要我用原声唱一句,我就唱了一句,台下就一片掌声。当时给的报酬就一千元吧,一吼千元就是这么传开的。我这人一生最难过的就是情关,亲情,友情,乡情,当然,还有爱情啊。

平时我的出场费就几万元,但这次是义演,普惠集团是我们榆林的企业,老板也是农民子弟,是个实干家,不容易,老榆林酒也是我们当地的产品,货真价实,就像信天游那样醇厚,令人回味。我是在尽人情、尽乡情啊,不计报酬。

O 记者:王老师说话真实在。听说因为你实在,***在退出《实话实说》栏目的时候,一定要和你实话实说一次,说说那次好吗?

O 王向荣:***开始的时候,是听圈内的人说我喜欢实话实说的。他还考察我呢?有一天半夜有人打电话,说是中央电视台的,要采访我。我们就在电话上说了一个多小时,把我的手机都说没电了。后来节目直播的时候,走进现场,我才和***见上面。

节目结束后,他说我的感觉很好你呢?我就说:我想说的话你还没有问呢?我一个话题还没有说完,你就给我打断了。***说不打断你能行吗,放开说,三天你也说不完啊。后来***主持的《艺术人生》因为我的话题多,干脆给我做了个上下集。不是因为我这人好说,我是想利用一切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陕北民歌、喜欢陕北民歌呀。我明白,媒体也不是冲你王向荣来的,是冲陕北那块土地,冲那方人来的。

O 记者:可以说说你今后的愿望或者打算吗?

O 王向荣:我的打算很多呀。可是,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王向荣毕竟只是一个人,从实际出发,我今年52岁,只要我能唱,我就会一直唱下去,直到我唱不动了;唱不动了,我打算授徒。现在想跟我学习的人可不少呢,经常接到电话:王老师我给你唱两句,看看哪里不对。哪管什么长途加漫游,大家都管我这叫电话教学,人家有那积极性啊。我不是腕儿,也不是明星,我能做的,就是把陕北民歌让更多的人了解,让更多的人喜欢。

O 记者:我以前总是在录音机和电视里听你唱,还从来没有当面听你唱过呢,可以满足我这个愿望么?

O 王向荣:好啊。(唱):亮一亮那个嗓子我定一定那个音,我把咱们那二道圪梁就唱上那几声,骑好马,穿新衣,我的那个妹妹哟实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