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兴周说 周志兴:见微知著说改革
或者应当这样理解, 不是说党和国家的领导者明确发出的改革指令才是改革的推动力或者是改革标志,不是说亿万人都行动起来摧枯拉朽地变革才是改革,很多时候,改革是从底层做起 的,很多时候,改革是由科技创新推动的,很多时候,也许你听不到改革的口号,也许你都没有感觉到改革的发生,但是,确确实实改革在润物无声的进行着。这一 点,也许身在其中的推动者和阻碍者都不觉得。
本文原载最新一期《财经》杂志(2013年10月14日出版),见刊时有删节,此为全文。
这里"见微知著"四个字中的"微",一字双关。既是说从小处见大,又是说今天很流行的微信和微博。提起这个话题,恰恰很多人喜欢气势磅礴的大话题,喜欢"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大举动,却不注意风起于青萍之末。
改革毫无疑问是 一个大话题,很多人都在谈论这个话题。谈论的人多,争议也多,无论是划分为保守派或者改革派,左派或者右派,或者是自己认定什么派都不是,每个人对改革都 有自己的理解,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遗憾的是,很多关心改革的人只是着眼于宏观叙事,忽视了细小环节。其实,历史上很多大的改革是从细微处入手的。例如三 十多年前开始的那场改革,是从安徽凤阳的一个农村拉开帷幕的。
改革除了细微处 的推动,还有推动手段的细微。促成大变化的,常常不是上来就是气吞山河般的力挽狂澜,而是涓涓细流流般的水滴石穿。例如微博,只有一百多字的容量,只是许 许多多小人物在发声,看上去是微小的力量。但是,时间告诉我们,这一滴滴的水正在石头上钻出一个洞来。
微博和微信,都是科技创新的结晶。
而科技创新对于社会变革的推动力,常常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今年九月份,在 浙江莫干山召开了第三次莫干山会议。说起莫干山,关注改革的人大都很清楚,如果说,这座山以前是以避暑胜地著称,那么,现在它以探讨改革闻名。1984 年,在这里召开的第一次莫干山会议提出价格双轨制,突破了改革中的一道难关,不少中青年学者在这次会议上崭露头角。
时隔近三十年后,去年召开了第二次莫干 山会议,提出了如何深化改革的问题。今年的莫干山会议,没有把着眼点放在宏大叙事的改革上,而是盯住了一个点,就是财税改革。这是偏技术的一个话题,和民 主、宪政等离得很远。于是,在会上有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些人认为应当先从体制改革入手,现在讨论这些鸡毛蒜皮的东西是隔靴搔痒。
我不那么赞同这个说法,有感而发,写了一条微博:
"莫干山会议进入第二天。一个明显的问题是,是首先致力于体制改革,还是先从技术性改革入手?我认为,两者并行不悖。只是各行其职便好。不要驾马车的去讨论如何开汽车。技术改革极重要,例如,微博实际上推进了言论自由,微信实际上推进了结社自由。"
改革进入深水 区,石头摸不着了,怎么过河?于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改革停滞了,甚至有人说在倒退。这种说法准确吗?也许从某些方面看是这样,但是,还有一种也许,就是 我们并没有看的很透彻,或者说没有看的很全面,忽视了一些在身边悄然发生的细微的我们常常感受不到的而内涵极深的变化。
这种变化,其实就是改革。
或者应当这样理 解,不是说党和国家的领导者明确发出的改革指令才是改革的推动力或者是改革标志,不是说亿万人都行动起来摧枯拉朽地变革才是改革,很多时候,改革是从底层 做起的,很多时候,改革是由科技创新推动的,很多时候,也许你听不到改革的口号,也许你都没有感觉到改革的发生,但是,确确实实改革在润物无声的进行着。 这一点,也许身在其中的推动者和阻碍者都不觉得。
因为科技创新改变了生活,人们在生活中慢慢地适应了这种变化,社会也在随着这种变化而变化。互联网就是一个例证。
互联网的产生是 科技创新,这一创新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甚至是生存方式,特别是微博与微信的产生,使得亿万普通人亲密地拥抱了新技 术,同时也使得信息内容处在永久性的动态发展过程中,突破了狭隘的地域界限和时间限制,其传播速度之快,交流范围之广都是以前难以想象的,思想随着信息的 传递也加速起来。
不少着眼于政治 体制改革的人,往往仅仅从政治层面思考问题,他们强调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出版自由。当然,这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没有错,应当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但 是,由于过去很长时间的管理模式和思维模式,这些自由受到了很多的限制,想要一下子全面取得这些自由,会受到很大的阻力。
其实,只要静下心来认真去找,不难看到,这些自由在不经意间,已经悄然在向我们招手。
我们常常把网络 说成是虚拟世界,其实,随着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网民人数的急剧增加,年青网民的日益成熟,虚拟这两个字越来越名不副实。网上可以购物,可以交易,可以谈 恋爱,可以发表观点,可以维护消费者权利,可以举报,甚至也可以进行某些抗争。虚拟和现实越来越接近,从网络语言可以很快在现实社会中流传开,也说明网络 生活和现实生活的融合。
所以,如果说过 去言论自由有一道闸门,其实现在已经被微博和微信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当然,还是有着很多的限制和规定。对于这些限制和规定,也要作具体的分析。有些是没 有道理的,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过去管理方式的一种惯性,甚至是对于变革的一种报复性的反弹;有些则是合理的,因为任何社会都不能存在没有限制的言论自由。 对于无理的限制,需要给予批评甚至斗争,对于合理的限制,就需要遵守。
再就是结社自 由,现在民政部门已经在某些领域允许一些非政府组织注册,这算是开了一个口子,这是进步,当然还不够大。而微信的诞生,使得相熟者或者理念相同者结为微信 群成为很容易的事情。或者40人,或者100人甚至200人,在这些群里,可以谈生活,聊八卦,也可以讨论政治话题,还可以相约外出旅行,或者聚餐娱乐。
即便说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结社自由,也可以说这是一个开端,而且是很有必要的开端,因为,这是在做一种结社的训练,包括如何管理这一个群,如何设置有关的 规定,如何在群内保证既可以自由发言又要有一定的规则限制,如何发展新的成员,等等。
似乎可以把微信群的建立看做是结社的雏形。
出版的自由实际上在网上也取得了,可以在网上发博客,在发长微博,甚至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文集。只要是不违反国家的法律和规定,这种网上的出版是不受干预的。
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与人的沟通更加简便,成本更低,所以,言论、结社、出版等自由实际上已经随着科技创新的潮流不可阻挡地向我们涌来。
当然不可能走的那么快。一方面是有阻力存在,一方面是走快了容易摔跤。在微博和微信诞生后的短短几年,我们看到了发展的迅速,也体会到了艰难,这都不可怕。相信科技创新的力量,是可以战胜任何阻力的。
刚才说到闸门,可以设想,一个巨大的水库,被大坝和闸门牢牢锁定了很多年,现在需要放水以增加活力,是把大坝一下子炸掉还是缓缓开启闸门?
当然是后者。
互联网正是缓缓的开启这道闸门的推手。
从历史上看,科技创新带来社会变革是不争的事实。人类从农耕时代开始,到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再到数字时代,时代的进步都是以科技进步为标志的。有些科技进步直接推动的是生产力的大幅提高,而有些科技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
蒸汽机的出现, 彻底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面貌.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加之英国当时煤铁工业发达,英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利用蒸汽推动铁制"海轮"的 国家。十九世纪,开始海上运输改革,一些国家进入了所谓的"汽船时代"。从此,船只行驶在茫茫无际的海洋。随之而来的是,体力劳动解放了,经济发展了。
在农耕时代,一 个人的社会地位基本是固定不变的,从祖先继承的是贫穷,他就是穷人,从祖先继承的是富足,那就是富人,那是因为受到土地所有和迁徙条件的制约。而蒸汽机为 标志的工业革命,产生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社会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蒸汽机拉动了人类这列火车的迅速奔跑。
回过头来看中国。 印刷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使得文字有了广泛传播的可能,也使得思想有了广泛传播的可能。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的交往和沟通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 提。而人的交往和沟通,随着科技进步而发展。
从简单的语言交流,到印刷术推动的文字传播,再到互联网出现,网络把社会连接成了一个整体,把世界也连接成了 一个整体。依托网络的连接,微博和微信使得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更加快捷和方便,距离不再是沟通的障碍。
不是说不需要从 政治层面和社会层面探索改革,而是说这是和科技创新并行不悖的,只是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条件做不同的事情。不要以为那些埋头科技创新而从不高呼改革的人就 不是改革者,也许,高喊改革甚至为改革冲锋陷阵流血牺牲也冲不过去的难关,在科技创新引领的路径下,不经意间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