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修权的后代 军史回眸:伍修权将军一家三代的“长征缘”
从70多年前的那场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开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伍修权将军一家就与长征结下了不解之缘。70多年来,伍修权将军和他的女婿洪炉、外孙洪云都将自己的足迹印在了长征路上。
与伍修权将军的女婿洪炉相遇很是凑巧。9月10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的“遵义会议永放光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开幕式上,记者见到他正与夫人、伍修权将军的女儿伍一曼女士一起站在“遵义会议参加者”展板前,仔细端详着参加遵义会议的伍修权照片。我们的话题就是从长征开始的。
让我没想到的是,伍修权将军一家三代都走过长征路。70多年前,伍修权将军与许许多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亲身经历了那场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自1974年开始,洪炉多次行走在长征路上;从今年5月起,洪炉的儿子洪云跟随中央电视台崔永元主持的“我的长征”志愿者队伍,开始了新的长征,至今还跋涉在长征路上。
从长征路上走过来的伍修权将军有着很深的“长征情结”,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让他几十年后依然魂牵梦绕。长征期间,伍修权被指派给“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做翻译,耳闻目睹了李德在长征期间的各项活动。伍修权印象最深的是遵义会议期间的路线斗争。
会上,毛泽东等大多数同志对博古和李德的错误军事指挥和战略方针做了严厉批评,李德被批驳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坐在那里猛吸烟,还不时训斥坐在他身边的翻译伍修权,嫌伍修权翻译得不好。伍修权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感慨说,遵义会议我在李德身边做翻译,是“吸了一肚子烟,生了一肚子气”。
如同许许多多当年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一样,伍修权将军生前对“爬雪山、过草地”那段千辛万苦的日子刻骨铭心。时至今日,在四川夹金山一带,还流传着伍修权数步子过雪山的故事——当年伍修权翻越雪山时,用数步子的办法,一步步坚持登上山顶。今天,描述这一真实长征故事的连环画仍然在当地流传。
洪炉告诉记者,伍修权和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曾有过密切的交往。当年索尔兹伯里来华走长征路、写长征故事时,专门拜访了伍修权,伍修权向他讲了7个多小时的长征往事。索尔兹伯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出版后,伍修权收到了作者寄赠的英文原著。
这本书的中文译本一出,伍修权很快写了题为《英雄史诗友谊丰碑》的读后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中说,从斯诺的《西行漫记》到索尔兹伯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表明了中国革命者和美国以及各国人民的心是相通的,他们都认为中国的长征是个人间奇迹和伟大史诗,都来描绘和赞美它,使其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
索尔兹伯里得知后从美国来信向伍修权深切致谢,说自己这部著作,其实是包括伍修权在内的长征老战士“集体的成果”。两人由此结为知己,索尔兹伯里每次来华,都要与伍修权重聚交谈。
也许是受伍修权将军的熏陶,也许是身为军人的经历所致,洪炉对红军长征的传奇充满了向往,并最终促成了他四走长征路
洪炉是从1974年夏开始第一次走长征路的,此后便一发不可收,四走长征路。几年下来,洪炉把中央红军长征全线基本都跑过来了。
在走长征路时,洪炉一路上作了大量实地写生和人物速写,寻访、搜集了许多关于长征的史料史实,记了好几本笔记,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这段光辉历程,有了更深也更具体的了解。1976年纪念长征胜利40周年之际,洪炉将自己和其他几位同志的长征路写生,以《今日长征路》为题,在解放军报上整版刊登,深受读者的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自1974年以来,洪炉一直保持着每隔10年左右,必去一次红色圣地遵义的习惯。遵义会议召开或红军长征胜利40周年、50周年、60周年和70周年时,洪炉都在遵义参加相关的长征纪念活动。
在洪炉看来,那些当年长征时因伤病掉队而遗留在沿途的老红军给他留下的印象最深。洪炉至今还记得自己在红军过草地经过的班佑地区遇到的一个老红军,由于当地生活水平较低,这位一生没有结婚的老红军日子过得非常艰辛,但几十年过去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曾是一名红军战士,90多岁的人了,唱起当年那些红军歌曲,目光中依然透出坚定和激动,让洪炉唏嘘不已:“我们今天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千万不要忘记那些失散在各地的老红军,也许他们最需要帮助和照顾。
”
长征奇迹并没有随着历史的烟云而褪去光环,长征精神激励着无数后来者。就在此刻,伍修权将军的外孙洪云仍跋涉在长征路上
长征超越了时空。70多年来,国内外的记者、作家、历史学者、艺术家和普通青年学生以及各行各业的人,绵延不断地走着长征路。伍修权将军的外孙洪云作为中央电视台崔永元主持的“我的长征”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此刻正行走在崎岖的长征路上。
洪云是今年5月份从福建宁化开始走长征路的。才走了几天,洪云就尝到了艰辛——他的双脚一下打了许多泡,冒雨行军时,旅游鞋中灌满了水,两只脚全泡烂了,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更让洪云发怵的是,这次走长征恰逢夏季,每天不是烈日当头,就是风雨交加,一路泥泞,还要负重行军,并且活动的策划者专挑当年红军爬山越岭的村野小路走,不断越沟跨涧攀崖下坡,对于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大都市的洪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洪云没有退却,每天硬撑着坚持往前走,正如他在电话里对记者所说,70多年前红军长征,是被敌人逼出来的;而今天我们走长征路,却完全是自我磨炼,没有外来压力,几乎是一种“自虐”式的精神追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走过长征路后,今后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
洪云告诉记者,长征虽已过去了那么多年,但长征精神仍在延续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沿着先辈的足迹,寻求、发扬和再现了这部壮丽史诗,使长征精神成为我们几代人同声高歌的“主旋律”。(解放军报/记者 丁增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