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看电视剧《张学良与赵四小姐》
爱兰胜兰的兰溪 “丹嶂阴茫长谷雪,翠岚光滴大江流。兰花十里照春水,山鸟无声香自幽。”五百多年前,明代的史部尚书唐龙在兰阴山上写下了《兰阴春馥》这首诗。五百年后,当我们再次吟诵这首诗的时候,仍能感受到当年兰阴山上遍栽兰花的情景。
兰溪邑以溪名,溪以兰名,自唐代建县起,兰江两岸便有十里兰花,满山滴翠了。相传在唐代末期,兰阴山上住着一老头,园中栽种了采自全国各地的许多名贵兰花,嗜兰如命,自称兰叟,生一女儿,取名兰花。
兰花女长大后,不仅貌若兰花,楚楚动人,而且对莳兰之事也颇为精通。有一天,一富家少爷上山打猎看中了兰花姑娘,便扬言要娶她,如不同意便要毁了她家园中的名贵兰花。为了保全家中兰花,兰花女假装答应,等上船过江之时纵身跃入江中。
兰花姑娘死了,尸体搁在下游雁屿洲上,数天后,当人们把她捞上来后,仍面如活人,身上散发着兰花的幽香。人们为了纪念她,便把她埋在了兰阴山下。自此后,兰阴山上的兰花更是花姿摇曳,香飘千里了。
相传明代的正德皇帝曾慕名前来,寻访名兰,并在山腰的石壁上留下了“兰阴深处”的墨宝。但是当他把兰阴山上的兰花移栽到皇宫里后,却是只会开花没有香气,让宫内莳花官大为叹奇,只得派人把兰花又送回兰溪。一千多年过去了,兰花女的坟墓虽早已不在,但兰溪人一直把她视为兰花之神,并在兰阴山上塑造了一座兰花女的雕像。
由此看来,兰溪人爱兰植兰自唐代便已开始。到了明代,在官员、文人之间采兰赏兰已是作为一件雅事极为盛行了,并且在县衙头门和邑大门额上都挂着“观瀫采兰”的牌匾。
但是千百年来,真正懂兰爱兰者莫若李渔了。李渔,清代戏剧家、戏剧理论家、小说家,生前曾创办有一支家庭戏班,走遍大半个中国。李渔自誉平生绝技有二,一则辩审音乐,一则置造园亭。他每到一处都要购地造园,园内必植兰花。在他的著作《闲情偶寄》中,对兰花专章进行著述,他说:“‘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者,以其知入而不知出也,出而再入,则后来之香,倍乎前矣。
故有兰之室不应久坐,另设无兰者一间,以作退步,时退时进,进多退少,则刻刻有香,虽坐无兰之室,若依倩女之魂。”这成了人们养兰品兰之要法。公元1675年,六十五岁的李渔回到了故乡,不顾年事已高,雅兴十足地登上了兰阴山,采兰纫佩,观瀫引觞之后,联想自己的漂泊生涯,感慨万千,洋洋洒洒挥毫千言,写下了不朽文辞《归故乡赋》,千古传诵。
三百多年过去了,在他当年采兰的地方,兰溪人民建造了一座芥子园以纪念这位先贤。
园中植有名贵兰花,建有佩兰亭,粉墙碧瓦青藤攀绕,绿树掩映修篁斜径,小桥流水芙蕖妖娆,著名作家叶文玲誉之为是“保留了独矜清高的格调而有一份书院式的宁静”,园林虽小,却小中见大,曲中见幽,古中见雅,园中的一草一木,一楼一阁都仿佛沾了李渔的灵性,雅致而别具清幽情味。 如果说李渔是兰溪的懂兰爱兰者,那么兰溪更有两位女性生就俱有似兰胜兰之品性,一位是赵四小姐,一位是王春翠。
赵四小姐名媞,又名绮霞、一荻,祖籍是兰溪洞源村,这里山清水秀,有全国闻名的被誉为“江南一绝”的地下长河。赵四小姐以兰自洁、以兰铭志、以兰传情,对张学良将军的爱情忠贞不渝,成为千古绝唱,为兰溪人民所传颂,源源不绝的地下长河之泉水也似乎成了他们忠贞爱情的见证,永不枯竭。
张将军曾说过:“我第一爱夫人,第二爱兰花。”并说“兰花生命力非常旺盛,四季常青,经得起酷暑严寒的考验,从没有衰老的姿态,虽独居幽谷,却以自己的幽香,为大自然真善美添色。
”这不正是赵四小姐对张将军爱情的写照吗?!他们居住台湾后,在自家院子里开辟了一个兰园,专门培植国兰。他们踏遍了台湾产兰区的山山水水,访问了许多种兰名家,经过二十年的品种筛选、精心养护,终于培植出一种名兰,并命名为“爱国兰”。1999年,兰溪被命名为中国兰花之乡,并在兰阴山麓建起了集培育、销售、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内最大的兰花基地——兰花村,赵四小姐托人从台湾送来了一盆珍贵的“爱国兰”。
几年前,有一位爱兰者在洞源村的后山上发现了一株奇兰,花色美观,幽香袭人,气质高雅,便被命名为“绮霞兰”,以纪念这位俱有兰花品格的女性。 而同被兰溪人民喻为兰花传作佳话的,还有另一位女性——王春翠,她对曹聚仁的爱情同样有着兰花般的纯情与幽香。
曹聚仁为当代著名作家、记者,兰溪蒋畈人。王春翠与他仅为一桥之隔,这座桥叫做通洲桥,是浙中地区少见的一座廊桥,昔为金华、兰溪、义乌、浦江、建德五县之交通要道。他俩的第一次见面便是在这座桥上,此后,每天早上,王春翠都要到桥上来晨读,曹聚仁便常常躲在不远的挂钟尖的树丛中偷偷地看着他。
如今一个世纪过去了,物是人非,几经风雨仍飘摇不倒的江南廊桥成了他们爱情的惟一见证,王春翠那般兰花般的品性也一直为人们所传颂。 兰溪不仅自古以来的重要产兰区之一,而且有着爱兰赏兰的传统,有着似兰胜兰的人民,所以被誉为中国兰花之乡真可谓是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