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海鹏哪里人 景海鹏陈冬驻留太空33天 一个月里创造了哪些“第一次”?

2017-05-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航天员陈冬和景海鹏完成了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健身跑.然而,第一次在宇宙中跑步并非易事,陈冬表示,最开始根本跑不起来,"直到第三天,景海鹏师兄跑起来了,还一下子跑

在航天员陈冬和景海鹏完成了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健身跑。然而,第一次在宇宙中跑步并非易事,陈冬表示,最开始根本跑不起来,“直到第三天,景海鹏师兄跑起来了,还一下子跑了一小时,地面工作人员对我们的要求是半小时。”

在实现太空跑步之前,陈冬和景海鹏主要是通过蹬自行车来进行健身的。陈冬就感到在天上蹬自行车和地面完全不同,“有点像是躺着蹬的感觉,不太容易使劲,还挺累的。”

飞行乘组指令长景海鹏完成了他的第三次太空飞行,成为中国载人航天史上迄今飞得时间最久、次数最多、高度最高的航天员。

“33天”中期驻留飞行任务,中国航天人克服了重重挑战。“33天,对于航天员的生活保障和健康维护而言,是一次挑战。”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说,从身体上讲,航天员心血管系统变化将经历最大反应期,肌肉萎缩,骨丢失,免疫功能下降程度更为明显,出现疾病的概率增大。

从心理上讲,驻留时间延长对2人乘组的应急处置能力、心理相容性要求更高,航天员驻留保障难度进一步加大。“面向长期飞行的航天医学人因工程包括航天心理学实验研究,都将为未来空间站任务研制积累试验数据。”她说。

33天中,天宫二号上航天员参与进行的一些前沿实验,也在为未来的长期驻留做准备。此次在轨植物共做了27天的实验,从第一天植物装置的组装,到浇水、在轨的播种、铺地膜,所有的程序都由航天员亲自完成。这次是我国首次在太空人工栽培蔬菜。不过,在太空中种出的生菜暂时不会让航天员食用。航天员将把植物采样带回来,进行生物安全性检测,只有检测合格后,才会在下次实验中考虑让航天员食用栽培的蔬菜。

中科院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赵光恒说:“人类未来要星际旅行、移民外星球,首要任务是解决食物自给、氧气和循环水等问题。”这次随天宫二号进入太空的拟南芥和水稻等高等植物培养实验,就是要研究地球上的植物是否可以克服太空微重力等极端环境影响,在太空环境中正常生长。

也许在不远的未来,在不提供补给的情况下,航天员依靠自己种植的粮食和蔬菜,真的可以在太空中存活500天。

此次太空飞行任务中,有6只可爱的“蚕宝宝”和航天员们一起进驻天宫,他们是科学家培育改良的品种“秋丰白玉”。“太空养蚕”是这次飞行任务中一个有趣的实验,这也是香港中学生太空搭载试验方案设计比赛共70多个实验中脱颖而出的获奖项目。

6只蚕宝宝中有5只已经吐丝结茧,它们已被放到冷藏箱,和航天员们一起返回地球。6号蚕宝宝长得不是太健壮,景海鹏和陈冬每天都在观察它,希望它也能够吐丝结茧。

由意念控制的“脑机交互”实验更是一项非常具有科幻色彩的前瞻性实验。“脑机交互”是采集被试者的脑电,提取特征,识别命令,进行控制。这是国际上首次在轨进行“脑机交互”技术空间适应性测试。

“脑机交互”将是未来人机交互的最高形态。航天员在太空环境,完成复杂作业任务受到极大的限制,“脑机交互”可以不依赖外周神经和运动系统,将航天员的思维活动转化为操作指令,同时又能监测航天员的脑力负荷等神经功能状态,实现人机互适应,减轻作业负荷,是最为理想的人机交互方式。而太空脑机交互实验,是对这一技术在轨适用性的最为关键的验证。

黄伟芬表示:“在未来空间站航天员长期驻留时,我们希望脑控技术、眼控技术、手势识别技术等新型交互技术能够得到应用”。未来,人和机器人可能要协同工作,一起飞向外太空。

驻留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期间,景海鹏、陈冬与地面上的航天员王亚平一起为全国青少年小朋友录制了一堂“太空科普课”,这也是世界航天史上第一堂“天地联讲科普课”。

科普课的主题是“太空一日”。3位航天员分别在太空和地面向观众介绍在太空中工作和生活的一天。景海鹏和陈冬回答了小朋友们的问题,并表演了在失重环境下远程喂投食物、打太极拳、倒立等高难度动作。据新华社 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