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英董边 田家英夫人董边忆田家英(二)

2018-03-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田家英并不姓田,本名曾正昌.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翌年--1922年1月4日,他出生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小康之家.父亲曾国融开一家中药店.母亲姓周,

田家英并不姓田,本名曾正昌。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翌年——1922年1月4日,他出生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小康之家。父亲曾国融开一家中药店。母亲姓周,生了三子一女,田家英是最小的一个。

田家英三岁丧父,十二岁丧母。随着父母的早逝,小康之家跌入了贫困的泥沼。才念了初中一年级的他,在母亲病逝之后,不得不离开课堂,在药铺里当学徒。

贫困是砥砺意志的磨刀石。失学的他,在帐子上挂起对联,表达自己的心愿:走遍天下路,读尽世上书。

1935年,只有十三岁的他,开始向报刊投稿。他取了好多个笔名,田家英是他最常用的笔名。他在报上发表散文,也写点诗、小说及书评,得到了一些稿费。他在十四岁考入成都县立中学,继续求学。一边读书,一边仍用田家英这笔名发表文章。

十四岁的他,已经显露出才华,也显露出超人的意志。艰难人世,使他早熟。他的同龄人尚在一片混沌之中,他已能在迷雾中判明正确的航向。年仅十四岁,便加入了“海燕社”——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救亡团体。

十五岁那年,他加入了“成都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中共的外围组织,简称“民先”。在加入“民先”不久,他便要求奔向延安。中共党员侯方岳为他办理了前往延安的手续。中共早期领袖人物赵世炎之姐赵世兰,亲笔为他写了给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以及延安的介绍信。于是,十五岁的田家英便进入了红星照耀下的圣地。

到了延安,几乎没有人知道曾正昌其人——他改名田家英了。从此,田家英这笔名成了他的名字,而他的原名倒鲜为人知。后来,另一个也叫田家英的人进入延安。为了避免同名同姓带来的麻烦,那个田家英改名为陈野苹,曾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田家英进入陕北公学学习。陕北公学是延安大学的前身,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校长成仿吾。

在陕北公学学习才几个月,1938年2月,十六岁的田家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同年3月,田家英结束了学习,被组织上留在陕北公学工作。他最初的两项职务,便显示出他日后的特色:一是担任中共陕北公学总支秘书——他办事细致、认真,后来被毛泽东看中,毕生从事秘书工作;二是担任中国近代史教员——喜欢文史后来成为毛泽东和他的共同兴趣。

一年之后,田家英进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在那里学习了一年,留在那里的中国问题研究所工作。

1941年9月,中央决定成立中央政治研究室。研究室主任由毛泽东兼任,副主任为陈伯达。下设几个组,政治组组长为邓力群,国际组组长为张仲实,等等。中央政治研究室成立伊始,从各处选拔研究工作人员,总共大约选了四十来人,其中有十九岁的田家英。田家英分配在经济组,后来调往政治组。在那里,田家英结识了董边——她在政治组。

其实,董边也在陕北公学、马列学院学习过,该算是田家英的同学,但是那时他们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