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英之子 董边忆田家英在延安的日子:思想整风 家英哭了

2017-12-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本文摘自<党史博览>2010年第2期 作者:董边 口述  曾自 曾立 整理本文记述的是母亲董边1998年病重时,在住院的十个月里,给我们讲述

本文摘自《党史博览》2010年第2期 作者:董边 口述  曾自 曾立 整理

本文记述的是母亲董边1998年病重时,在住院的十个月里,给我们讲述的关于她的故事。

她怀念延安的生活,怀念和我父亲田家英相识相爱的美好日子,称"那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日子"。现整理出来,以释怀我们对父母的深深思念。

初次接触

家英在家乡成都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时,和一位叫刘承慧的进步女性比较好。以后家英离开故乡到延安,组织上把刘承慧留在成都搞地下工作。刘承慧的妹妹刘承智,也是一位追求进步的青年,对家英印象很好,以后也去了延安。1940年家英在马列学院时,和刘承智结婚了。

1941年7月,毛主席提议成立中央政研室,我和家英同时从马列学院抽调到政研室。到政研室后,家英全身心地读书学习,搞研究,写文章。刘承智则喜欢活动,好玩,好跳舞。两人兴趣不一致,女方提出离婚。延安时期的婚姻,只要一方提出意愿,就可以离婚。刘承智给组织上写了报告。

家英不同意离婚,但鉴于女方坚持离,情绪很不好,躺在炕上不吃饭,不工作,也不起来。周太和是政研室支部书记,把我叫去,说:"董边,你是支部委员,去做做家英的工作,他和爱人离婚了,情绪不好。"我接受了任务去劝他:"你要想得开,工作仍然要做,饭也要吃,不能白天都睡着不起来。"开始,家英很不愿意和我接近,后来去多了,他不好意思了,就起来了。

一次说到交谊舞,家英说,什么交谊舞,应叫"顶肚皮"。从苏联学来的交谊舞,在延安火得很,我那时也是舞迷。家英的固执,使我生了气:"你不跳就算了,不要胡说别人。"有意思的是,我们吵了嘴,反而相互有了好感,也许是被对方的单纯和执着所感染。

建立感情接触多了,我和家英熟悉起来。

在延安,大家起床非常早。5点多天不亮,我就去叫他,他的门不锁。家英没有衬衣,就穿着那一身灰军装和衣而睡。我一叫,他爬起来就走。

那时正是苏德大战的时候,我们拿上书报、地图到山顶上,看苏德战争的战场打到什么地方,就在地图上画出来。每天早上都去,就在我们窑洞的山顶上。山上没有人,也没有石头,没有树,就是些土堆。

王家坪军委所在地的外边,有一片桃树林,周末大家都在桃林跳舞。没人的时候,我们也到树林里散步,谈心事。晚上在树林里散步,非常惬意。

延安人对延河是很有感情的,洗衣、洗脸、洗澡都在延河里。洗澡区分男区、女区,大家跳到水里边洗。徐方略说家英那时只有一身衣服,把衣服洗干净晒到岸上,光着身子泡在水里,等衣服干了再上来穿。李锐在文章中也说过,"一次家英在河里洗澡,碰上一群女同志来洗衣,他在水中起不来了,因为他只有一条裤衩,刚洗过晒在河滩上了"。延安的生活的确是这样,衣着非常简单。

我们相爱以后,常常一同去延河边洗衣服,边洗边聊。洗完后,我们就背靠背地坐在河边石头上聊天,有时聊到晚上12点。延安很安全,不用担心天色多晚。

望着天上的星星,我们聊小时候的事情。家英说他从小在家乡无父无母,哥嫂对他很刻薄。他从13岁就脱离了家庭,靠卖文为生。他坚持自学,最后考上成都最好的中学。而我的家庭,受封建重男轻女思想影响严重,因我是第三个女孩子,没人呵护,5岁就到地里干活,从未得到家庭的温暖。小小年纪曾以绝食和父亲抗争,要求读书,后来到太原读了高中。家英生活在城里,我生活在农村,我们却有着相似的童年,都过早地感受了人间的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