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全访谈 对赵福全博士媒体访谈的几点思考

2017-08-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作者为北美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常务理事)今天媒体都在报道一篇题为<从江湖到庙堂:赵福全坚定"双化才能救自主">的访谈,成为各大汽车媒体的头条,"国际化"和"标准

(作者为北美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常务理事)

今天媒体都在报道一篇题为《从江湖到庙堂:赵福全坚定“双化才能救自主”》的访谈,成为各大汽车媒体的头条,“国际化”和“标准化”的思路不能算是新论,不过从访谈中赵福全博士话里话外,让我们对于我国这几年自主汽车的发展心路历程有着更多理解。

汽车海归有用吗?自主汽车最重要的是什么?当下的汽车发展受限于什么?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让自主汽车面临当下的困境?这些问题面对第一批海归的时候,似乎成为理所当然的话题,笔者也谈谈自己对于这几个方面的理解。

第一点、汽车海归“有名无实”?

前几个月,关于赵福全博士离职吉利汽车(报价 4S店),坊间更是谣言满天飞,甚至有人用“吉利给予赵福全的时间够多了”等论点,“是非功过”口水战在整个汽车媒体界内流传了有一阵子,直到有媒体访谈其前往清华大学任教,此后争论暂时告一段落。

无独有偶,前几日收到北美华人发动机工程师协会发来的邮件,看到吉利汽车正在通过该协会在底特律招聘动力总成技术人才,话说赵福全博士曾经在这个协会任会长。吉利汽车、北汽、长城、上汽等诸多汽车制造商会通过这个协会和北美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进行招聘,如此来看,大家眼中的,至少媒体眼中的“汽车海归无用论”,在真正使用的汽车企业里面还有这较大的不同,如果这些“东家”认为汽车海归没用,不会再花费大量的精力、财力去做这件事情。

在此次的访谈中,赵福全博士谈到其回国前期曾经纠结了十个月,事实上,给予笔者的印象是,中国第一批汽车海归更多地是体现在奉献上,这个词汇日渐沦为尘埃,但是,如果人近中年,在北美有一栋或者数栋别墅,自己位至跨国公司中层,收入稳定,已加入美国国籍或者持有绿卡,能够在十年前放弃这些回到中国,这些需要勇气的。

所以,无论是从企业到清华大学的赵福全博士、从奇瑞到上海交大的许敏博士,还是身处上汽的辛军博士等几位汽车专家,都属于那个时代,用自己的力量为中国汽车做过贡献的人物。

事实上,“海归有没有用”还有另外一个关键点,你是否真正使用了?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企业跑到底特律去招揽人才,而真正的使用的时候又怎样,更多的还是“拿来装门面而已”,中国人在海外就业竞争本身处于弱势,需要更加优秀才能够竞争过美国人,为什么这些人来到国内反而没有了用途?到底是驴不走还是磨不转,这些都需要思量。

第二点、核心技术提升的问题

媒体访询问自主汽车关键点,赵福全博士谈到了“核心技术”。并谈到自主研发的四大支柱 “优秀人才”、“优秀设备”、“创新流程”和“积累”。

这里有个问题,什么叫“核心技术”,这几年大家都看到了,因为中国汽车的十多年黄金时代,现在年均产销量近两千万辆,这个庞大的市场份额吸引来了任何一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包括设计公司、汽车技术咨询公司,给人的感觉就是制造汽车似乎越来越容易了。

因为如果你肯出钱,你可以买到发动机、地盘等任何一个零部件,这些供应商甚至可以努力为你的每一款产品去研制自己的零配件,原来我们在乎的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似乎也不再难找。

笔者的观点是,如果没有核心技术,你可以造车、可以卖车,但是你永远都属于跑龙套的角色,甚至在你的产品上你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玩家,单纯玩装配,成不了任何主流,这在手机、家电领域也是同样的道理。

赵福全博士引用的数据“两千万辆的市场,70%的份额是人家的,95%的利润也被人家拿走”,更是说明了这一点,至少这样的数据模式不是我们平时谈论中的连续四年产销量世界冠军说出来那么有彩头。

所以,当我们再次质疑与花钱研发技术、花钱买积累的时候,目光有别放的更长远一些,特别是当下整个中国汽车市场逐步进入微增长的过程中,未来汽车的生死存亡还取决于我们核心技术带来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凭什么能够在这片市场有饭吃?

第三点、行业协调发展的问题

赵福全博士谈到了“我们的弱点在于整个系统集成和制造工艺的制约。”并且谈到技术一模一样,由于其它因素的制约,同样的技术我们也发挥不到国外的水平。

之前谈新能源汽车多次谈到这个事情,就是我们国家发展相关领域的时候,总是想用“先富带动后富”的方式,总是政策全力在一个方面大力支持,但是这些是有问题的。

几年前,我们国家“863”高新科技计划准备攻关汽油机直喷技术,这项技术能够实现发动机的节能减排,当时海外比较成型的技术产品貌似有三菱(报价 4S店)的一款直喷汽油机、大众的直喷汽油机,因为日本三菱直喷技术为了防止技术泄漏之类的事情并没有在中国进行投放,而为了做学术研究,研究了欧洲这款发动机,但是其中的一些节能技术模式无法实现在欧洲的功能,最后的结论是中国的油品有问题,只能退而求其次。

所以,这个时候来讲,行业的协调发展很重要,有时候民众质疑每个领域技术不如人的时候,可能限制的不仅仅是这个领域的事情,还有可能是整个中国的工业技术这个大木桶有着更多的短板,制约了我们这个领域的持续发展。

当然这些问题都是有感而发,也希望中国汽车能够在众多同行中有着更加明确和健康的未来,不负众多中外同行这么多年的发展和众多民众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