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海私生子 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毕生跟种子较劲
一双胶鞋,一身登海种业的工作装,谁也想不到眼前这位农民打扮的老人是位亿万富翁。9月10日,在莱州市的一片玉米实验田里,记者见到了被誉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的李登海,与新中国同龄,今年已66岁的他毕生都在重复做着同样一件事情—— —种玉米、选玉米、培育玉米新品种。
“掖单2号”“掖单12号”、“掖单13号”、“登海605”、“登海618”等种植玉米的农民们非常熟悉的玉米品种,都出自李登海和他的团队之手。说起这些玉米品种,李登海滔滔不绝,从第一代到第五代,信手拈来。
文/片本报记者朱洪蕾
美国农民能干的事
中国农民也行
李登海回忆,1972年他看到一份我国农业专家1970年赴美国考察农业的考察报告,报告中介绍了美国的玉米育种情况,里面特别介绍了美国先锋公司总裁华莱士先生,身为农民的华莱士创建了美国专业搞杂交玉米种子产业的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并创造出亩产2500多斤玉米的美国最高纪录。
这对李登海震动很大,因为当时本地的玉米产量一般才200-300斤,最高也就是300多斤,而美国的最高产量是他家乡产量的8-10倍。“美国农民能办的事,我们中国农民也能办到;华莱士能开创美国的玉米高产道路,我也能开创中国的玉米高产道路。”李登海下定决心,要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从1972年夏天起,李登海进行玉米高产攻关试验,从此踏上了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的漫长征程。
在中国北方地区,夏玉米一年只能种一季,培育一个玉米新品种,至少需要七八年的时间。为了加快育种速度,1978年10月,李登海带队到海南进行加代育种,一批培育3代,把1年掰碎了当3年用。海南育种刚起步时条件非常艰苦,李登海和育种人员一起,住的是茅草房,建的是篱笆墙,吃的是干萝卜丝和海带丝。李登海将他们当年搭建起来只要刮风就会摇动的用来看护玉米田的棚子戏称为“风摇楼”。
艰苦的条件并没有击退李登海玉米育种的信心。从整地起垄到播种灌溉,从除草施肥到打药治虫,从冒着高温套袋授粉到田间观察收获,他都是亲自带领科研人员干在第一线。
为了建成高标准的育种基地,李登海带领海南育种团队,白天搞科研授粉和干农活,晚上挑灯夜战,常常干到深夜1-2点。付出总有回报,1979年,他育出了“掖单2号”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创造了我国夏玉米亩产776 .6公斤的新纪录。这一突破,不仅刷新了当时的玉米亩产纪录,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发现了紧凑型玉米的高产潜力。
每3颗玉米种
就有1颗是登海种子
海南育种37年,从家乡到异乡,从少年到白头,李登海遭够了罪,没有节假日,天亮就下地,天黑得看不见了才收工,经常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以上。在海南育种基地,李登海连续度过了三十七个春节。每年的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李登海都在玉米地里进行育种科研工作。
坚持就会有收获。1989年,他创造了夏玉米亩产1096.29公斤的世界纪录,这是我国第一个具有亩产1000公斤以上高产能力的夏玉米;1990年起,李登海主持开展了小麦、玉米一年两季创高产新模式的攻关研究工作,小麦、玉米当年两季异地亩产最高达到2105.
46公斤,小麦、玉米同年同地两季亩产最高达到1629公斤;2005年,李登海经过16年的高产科研攻关,创造了亩产1402 .9公斤的新的夏玉米世界纪录;2013年,新疆奇台春玉米“登海618”高产攻关田1.3亩,亩产1511 .74公斤,创造了我国春玉米一亩以上高产攻关田高产纪录。
过去的2014年,对李登海来说更是收获的一年,他选育的紧凑型杂交玉米高产品种亩产实现重大突破:登海661在山东莱州亩产达1335 .81公斤,刷新了全国十亩方夏玉米高产新纪录;登海618在山东莱州亩产达1151 .
65公斤,创造了全国百亩方夏玉米高产新纪录;登海618在新疆奇台亩产达1224 .00公斤,创造了全国千亩方春玉米高产新纪录;登海605在山东齐河亩产达876.60公斤,创造了全国万亩方夏玉米高产新纪录。李登海的玉米使我国每
亩土地从养活1个人,变成养活4.5个人;如果每年推广种植1000万亩超级玉米,相当于新增300万亩耕地;全国累计播种12亿亩,累计增产1100亿公斤,直接效益1100亿元;最多的年份,全国每3颗玉米种就有1颗是登海种子。
今年66岁的李登海,按理说已到了退休颐养天年的时候了,但对于他来说,高产攻关的路还很长很长。目前,李登海正在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超级玉米新品种的选育与产业化开发重点项目。对于李登海来说,60岁是人生一个新的起点,“我的前半生,所培育的高产品种已累计为国家增产1000亿公斤。下半生,争取超级玉米能为国家再增产1000亿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