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邹韬奋 韬是韬光养晦的韬 奋是奋斗的奋|邹韬奋诞辰120周年
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斗的奋。一面要韬光养晦,一面要奋斗。
——邹韬奋
中华民国十六年十一月十六日下午三点十分钟,编者为本刊访问胡适之先生于上海极司非而路“四十九A”的寓所。后来和他握别后,满怀的愉快,赶紧写出来告诉读者,不过文责当然还是编者自己负的。
预约
我先几天写一封信去约定晤谈时间,承他回信说:“我下午在家时多,极盼来谈,最好先打电话(西,六九一二)一问。”我在十六日下午便打一个电话给他,承他勤勤恳恳的指示怎样乘二路电车,到了静安寺路头,走几分钟走到“四十九号A”就到了,不过不是沿马路的,是要转弯到一个弄子里面去的。
曲径
我便照样的前往,很不容易的找到一个弄子,两边夹着西式的房屋,弄子宽而洁,曲而深:转了两三个弯,才走到“四十九号A”。上海本是一个喧嚣的地方,但是“四十九号A”却在这个“曲径”的末端,所以非常静寂。
静悄悄的西式小房子到了“四十九号A”仰头一望,见是一所静悄悄的西式小房子,我伸手压了门上电铃,有一个身穿蓝土布长衫的“老家人”出来。我问胡先生在家吗?他说:“请你先给我一张片子,让我进去看一看。”我想这是受过相当训练的仆人,这样一来,就是在家,也不妨把不愿见的人“挡驾”,尤其是遇有一种自己没有事却乘着别人忙的时候来瞎谈,谈了不够,还要像屁股上生了钉钉住了不去!
倘若“尊纪”脱口先说了“在家在家”,你不好意思不见,那就不了!
我当时虽听了他的“闪烁之辞”,但是因为有了很稳妥的预约,老等着他出来开门。
万籁俱寂的书房既而“老家人”果然出来开了门,引我上楼。我走进胡先生的书房,他正在万籁俱寂中执笔疾书,著他的《白话文学史》,见我来了,笑容可掬的立起握手,招呼我坐。随口告诉我说,这部书有四十万字,将由新月书店出版。这部书真可谓一部巨著了。
怕新闻记者!
我谈话的时候,从衣袋里拿出一本小簿子,抽出一支自来水笔,胡先生看了笑着说道:“你不要做新闻记者的样子!我看见这种新闻记者的样子,心里有点害怕!”我也大笑答道:“你不要害怕,我今天是专为《生活》来看你先生的,所以把要问的话,略为备了一点‘大纲’;一则可以有些系统,二则可以节省时间。”
对于本刊的意见我先把本刊的宗旨告诉他,并说你先生曾经说过,少谈主义,多研究问题,本刊是要少发空论,多叙述有趣味有价值的事实,要请你加以切实的批评与指导。胡先生说:“《生活》周刊,我每期都看的。选材很精,办得非常之好。”说到这里,更郑重的申明:“我向来对于出版物是不肯轻易恭维的,这是实在的话。……我并听得许多人都称赏《生活》周刊。”
日本话
谈到这里,书房外面的电话铃响了。胡先生出去接谈,“叽哩嗃唠”的讲了好几句,我听上去极觉得是日本话!心里想胡先生的日本话倒能说得这样熟极而流!我虽不懂日本话,但是曾经听见人说过,这个时候觉得一定不错。胡先生走进来,我就问他是不是说日本话,他笑着说是徽州话!
我说倒和日本话很相似!后来我自己想起一件关于自己的误会,我会说福州话,有一次在电话和一个人说了几句,旁边有一位朋友听了,赶紧问一句:“你说那一国的外国话?”我觉得我国方言的隔阂,也是文化进步上的一个障碍物。
求学时代
胡先生五岁至十四岁是在私塾时代。来上海后最初入梅溪小学,继入澄衷中学,由澄衷而中国公学。在中国公学时候,学生采用自治制度,共和精神,后因该校受端方的津贴,派监督来,取消共和制度,风潮遂起,学生愤而退出,组织中国新公学,当时公推朱经农先生任干事,胡先生那个时候担任英文教员。
据他自己说,是教爱皮西底的初浅英文,倒也饶有趣味。这个新公学开了一年余,毕业过一班学生。随后他就留学美国七年,自一九一○年至一九一七年。
大困难
我问先生生平遇着什么大困难没有?他说:“我生平不觉得有什么大困难。说起来,将要留美以前在上海的时候,可算困难时候,那个时候差不多天天醉,醉了沿街打巡捕!”这样看来,留美一行,居然把一个“醉汉”变成一个哲学家和文学家,我们倒要谢谢美国。
家庭状况
我问先生的家庭是大家庭呢,还是小家庭?他说是小家庭。他的父母俱亡,三兄已故,他自己是“老四”。现有两位小少爷,一位小姐早殇。大的小少爷九岁,在北京本在孔德学校肄业,读了一年多法文,到上海后,因邻近一带没有什么好的小学,就友人家共请一位教读,除中文算学外,也读些英文玩玩。
胡先生说“这个小孩子很好”。小的小少爷六岁,就在家里读读,请胡先生的书记教。这位书记每天不过来两三小时,帮帮抄写而已。那天胡太太已出门去看牙医去。
谈话之间,上面说的那位“老家人”因事走进书房,胡先生指着他说:“这是我的厨子,也是我的仆人,一切由他包办,此外没有用老妈子。”……“我家里真静得舒服,像今天胡太太和几个小孩子出去看医生,家里就只有我和他。”
现在的日常生活
我问先生现在每日做什么事?他说每星期在光华大学教授三小时,在东吴法科大学教授三小时,这两个地方每星期里就费了他四个上午。此外都在家里著书。我问每天大概著多少字?他说“不一定,像前几天的四天里面,连做三篇序,都很长,每日约三千字至六千字。昨天便玩了一天。”我觉得这种生活倒也舒服,著作得起劲的时候,就做;做得吃力高兴歇歇,就玩个一天。但是这也看各人所处的情境,不能一概论的。
星期日的特别生活
我问先生星期日也休息吗?他说星期日反而大忙。我问忙些什么,他说星期日宾客来往不绝,其中有和尚,有军人,有学生,有美术家。……形形色色,忙得不了。所以胡太太常笑他说。星期日好像大做其礼拜!星期日偶遇没有宾客的时候,他还是照常著书。
娱乐
我问先生于著书之外,也有什么其他的娱乐吗?他说时间差不多全用于著书,非有人拉他去玩,简直不想别的什么娱乐。编者自己除爱看影戏外,近来又加了一种娱乐,就是喜欢跳舞。近来居然于星期日傍晚常到大华饭店去加入大跳而特跳。
我便随口问胡先生喜看影戏吗?他说好几年没有看影戏。我又问喜欢跳舞吗?他说:“跳舞我是很喜欢学的,但是没有机会学会,现在年纪大,学不好了。”其实胡先生今年还不过三十七岁(胡太太比他大一岁)。我看他只认定著书是他的唯一娱乐。
北京
我问胡先生还有到北京去的意思吗?他说他很喜欢北京的气候,不过目前或有久居上海之意。上海书不够看,他正在设法把藏在北京的书搬出来。我问先生和北京大学还有关系吗?他说前年作欧游的时候,便与北京大学脱离关系了。
对于中国的观察
后问先生对于中国前途的观察,有何意见发表。他笑着说道:“我不谈政治。”我说撇开政治而谈社会,我觉得近年来我国社会在思想方面确有进步,你以为如何?他说:“近年来我国社会确有进步。只要有五年的和平,中国便大有可为。”
本份人物
我说各国在思想界总有一二中心人物,我希望胡先生在我国也做一位中心人物。他说:“我不要做大人物。”我进一步问他:“那末要做什么人物?”他说:“要做本份人物,极力发展自己的长处,避免自己的短处。……各行其是,各尽所能,是真正的救国。”
努力
我这次费了胡先生三刻钟,承他临时替《生活》周刊写了一张古的新诗(即本期所刊墨迹),最后我问他讨了一张本身相片和一张家庭相片,兴辞而别。握别的时候,胡先生还说他很佩服《生活》周刊的努力精神。
民国十六年(1927)十一月十六晚十一时记。
殷木强先生在本文第一篇里面曾经提起女子束胸的害处。闻最近广东省政务会议,通过了委员朱家骅的提议,禁止女子束胸。这件事不但与女子生活有关,并与国民体格有很大关系,值得我们特别注意。不过将来这种禁止倘若竟得实行,如何检查,倒是一件有趣的问题。
最近蒋前总司令对《大陆报》的访员说(见九月十三日《大陆报》)此次喧传他的夫人赴美,其实他已于民国十年与他的夫人离婚,此次仍用他的夫人名义,殊可诧异,想是他的政敌有意如此,使他觉得为难。他又说自到汉口以后,就把从前所娶的两位姨太太解放。他深信中国倘要图强,在政治上及社会上,男女的地位与机会须力求平等。
使全世界夜里大放光明的莫过于电灯了。夜里享用惯了光亮电灯的人,试用油灯或洋蜡烛来替替看,就要格外觉得电灯的便利。
电灯有今日的完备,我们当然要感谢大发明家爱迭生。关于发明电灯的事,我们还可获得很好的一个教训。爱迭生发明电灯的时候,他要找出一种最适宜于电灯泡里的发光材料,他搜集世界上各处的植物,拿来试验,竟试验了六千种之多,才把适当的材料找到。倘若是一位没有忍耐心和毅力的人,就是试验了五千九百九十九种的植物,还是要失败!性急的朋友,请你想想看!
富有阅历经验的老前辈,对于出远门的子弟常叮咛训诲,说你在轮船上或火车上,如看见有窃贼或扒手正在那儿偷窃别个乘客的东西,你不但不可声张,并且要赶紧把眼睛往旁急转,装作未曾看见的样子,免他对你怀恨。这样几句很平常的寥寥“训话”,很可以表示传统观念遗下来的“明哲保身”的精神。
有了这种精神浸润充盈于大多数国民的心理,于是大多数国民便只知有身,不知有正谊公道,不知有血气心肝,不知有国,不知有民族。所以当八国联军攻破京津时,顺民旗随处高悬;当联军占据北京时,该处绅士至请联军统帅瓦德西大看其戏,优礼迎迓;当天津尚在八国联军手里,该地绅士居然歌功颂德,鼓乐喧天的恭送匾额给德国将帅。
所为者何:亦不外乎明哲保身而已矣!
对外存着这种明哲保身的态度,简直只要这条狗命可得忍辱含垢活着,国家尽管受侮,民族尽管受辱,都可以淡然置之,泰然安之,因为这种人所求者只不过明哲保身而已矣!对内存着这种明哲保身的态度,贪官污吏尽管横行,武人祸国尽管内乱,做国民的却尽管袖手旁观,各人只要一时苟延残喘,什么话都不敢说,什么意见都不敢提了。
发了财的舆论机关,号称民众口舌,只要极简单的做几句模棱两可不着边际不痛不痒的社论或时评,所沾沾自喜者,每年老板可有二十万三十万的赢余下腰包,以不冒风险为主旨,拆穿西洋镜,亦不过明哲保身而已矣!
全国对内对外大家受着明哲保身的遗毒,以只顾自己一条狗命的苟延残喘为唯一宗旨,于是结果如何?在内则纵任少数人之倒行逆施,斫伤国脉,兵匪遍地,民不聊生,死于天灾者动辄以数百万人计,死于兵祸者动辄以数十万人计,这种死路都是大家但求明哲保身之所赐!
在外仅就近事言,济南之变,白受日人惨杀的中国国民几何人?这种死路至少也是大多数国民对内对外人人但求明哲保身所直接间接酿成的惨剧!最近上海由中国人开的大光明戏院开演侮辱中华民族的有声电影《不怕死》,洪深先生激于义愤,当场对观众演说,该院总经理中国人高镜清先生先则嗾使其所雇西人经理加以侮辱殴打,继则传唤其所恃西捕老爷加以拘捕管押,大概高先生也是深明中国人明哲保身的心理,自信很有把握,初不料洪先生却不是一个谙于明哲保身道理的人!
我并觉得我国不谙明哲保身的人太少了,所以引起上面所说的一大拖感触,以为做今日内忧外患的中国人,应该人人养成不怕死的精神,为主持正谊公道,为力争国家民族的荣誉生存,就是一死也心甘意愿。
其实做今日的中国人已经生不如死,就是这样的死去,反可以救救以后未死将死的许多惨苦同胞。我们要人人铲除明哲保身的遗毒;要把自己个人的生命看得轻,所属民族的荣存看得重;否则生不如死,何贵乎生?
历史上杀身成仁慷慨赴义的志士先烈,他们心性里最缺乏的成分是明哲保身的遗毒,最充分的是不怕死的精神——为主持正谊公道,为力争国家民族的荣誉生存不惜一死的精神。我国人受明哲保身的遗毒太多了,四万五千万国民里面具有这种不怕死的精神者能渐渐增加若干人,即中国起死回生的希望能渐渐增加若干程度。
“自修有许多的困难,这是实在的。但这些困难并不是不能克服的。第一,我们要有决心。学校的功课,即使它不是我们所高兴研究的,但我们怕考试不能及格,致不能升级或毕业..不得不勉强读它,至于自修,是没有这种外界的推动力的;是完全出于自动的努力,然而自动的努力所求得的知识,才是我们自己的知识,才能长久的保存着。
为要通过考试而读的书,考试一过去,就忘得干干净净了!因受教师之督促而读的书,一离开了学校,就完全抛弃了!只有为自己和出于自己的努力的,才能永续地研究下去..”
这一段话是在《怎样研究新兴社会科学》(柯百年编)一书里面看见的,这似乎是平淡无奇的话,但凡是在社会上服务后感觉到知识上的饥荒的人,对于这几句话想来没有不引起特殊感触的。我们感觉到知识上的饥荒吗,只有下决心,自动地努力于自修,永续地研究下去。
一天如至少能勉强抽出时间看一小时的书,普通每小时能看二十页,一年便可看完三四百页一本的书二十几本,四五年便是百余本了,倘能勉强抽出两小时,那就要加倍了。记者最近正在编译《革命文豪高尔基》一书,全书约十五万字。已写完了三分之二,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高尔基艰苦备尝中的无孔不钻的看书热,我执笔时常独自一人对着他的故事失笑。
不过看书也要辨别什么书,有的书不但不能使人的思想进步,反而使人思想落伍!有位老友从美国一个著名大学留学回来,他是专研政治学的,有一次来看我很诧异他说道:“我近来看到一两本书,里面的理想和见解完全是另一套,和我在学校里所读的完全两样,真是新奇已极!”原来这位仁兄从前所
读的都不外乎是为资产阶级捧场或拥护不平等的社会制度的学说,受了充分的麻醉,他的这种“诧异”和“新奇已极”,未尝不是他的幸运,他也许从此可从狗洞里逃出来!此外关于看书这件事,还有两点可以谈谈。第一点是以我国出版界之幼稚贫乏,能看西文原书的当然愉快,如看译本,糟的实在太多,往往书目很好听,买来看了半天,佶屈聱牙,生吞活剥,莫名其妙!
钱是冤花了,时间精神更受了无法追回的莫大的损失,我们要诚恳的希望译书的先生稍稍为读书的人设身处地想想,就是不能使人看了感到愉快,感到读书之乐,至少也要让人看得懂。
第二点是在这个言论思想自由的空调尽管唱得响彻云霄的年头儿,看书也有犯罪的可能,常语谓“书中自有颜如玉”,如今“书中”大可引出“铁窗风味”来!什么时候没有这种蛮不讲理的举动,便是什么时候望见了社会的曙光。
与民生有密切关系的民权主义之研究民权里面包括平等;所以民权倘能发达,便争到了平等。平等既与民权有这样的密切关系,所以我们要研究什么是真平等。
欧美的革命学说,都主张平等是人类受之天赋的。照实际的情形讲,天地间所生的东西,总没有真能完全相同的;既然没有真能相同的东西,便不能说有什么天生的平等。不过因为人类专制发达以后,专制帝王往往假造天意,说他们所处的地位是天所授予的,人民不应反对他。
变本加厉,生出“帝王公候伯子男民”的不平等阶级,在特殊阶级的人过于暴虐无道,被压迫的人民困苦万状,所以发生革命风潮,革命学者便主张人类平等也是天所授予的,与帝王等特殊阶级的假托针锋相对,藉以推倒他们。
等到帝王推倒之后,人民还是相信这样说法。其实人类天生就有“圣贤才智平庸愚劣”的区别,如硬把他们压做平等,是办不到的,而且还是不平的事情。这样说起来,到底是真平等呢?说到这一点,中山先生有几句很精警的话,他说:“说到社会上的地位平等,是始初起点的地位平等后来各人根据天赋的聪明才力,自己去造就。
因为各人的聪明才力有天赋的不同,所以造就的结果当然不同。造就既是不同,
自然不能有平等。像这样讲来,才是真正平等的道理。如果不管各人天赋的聪明才力,就是以后有造就高的地位也要把他们压下去,一律要平等,世界便没有进步,人类便要退化,所以我们讲民权平等,是要人民在政治上的地位平等,因为平等是人为的,不是天生的;人造的平等,只有做到政治上的平等—
—各人在政治上的立足点都是平等。”政治上的立足点既已平等,各人便当各尽其聪明才力,以服务为目的,而不以夺取为目的。“聪明才力愈大者,当尽其能力而服千万人之务,造千万人之福;聪明才力略小者,当尽其能力以服十百人之务,造十百人之福..至于全无聪明才力者,亦当尽一己之能力,以
服一人之务,造一人之福。”
这样的做去,各人天生的聪明才力虽不平等,而各人的服务道德心发达,各就平等的出发点而尽量发展,以贡献于人群,也可算是平等了,这是真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