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军申通专访 百若萌专访陈德军:申通传说

2018-04-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陈德军,在一家茶馆里接受百若萌记者的专题采访. 他打了一夜牌.和他打牌的一个片区经理说,老板又赢了. 陈总打牌的时候,我们百若萌的财经专题采访组正在距离桐庐10

陈德军,在一家茶馆里接受百若萌记者的专题采访。 他打了一夜牌。和他打牌的一个片区经理说,老板又赢了。 陈总打牌的时候,我们百若萌的财经专题采访组正在距离桐庐100公里的杭州萧山机场附近。那里有申通快递2009年建成的华东分拨中心。

数千平米的货场灯火通明,工人们在传送带旁寻找自己所负责地域的包裹,把它们扔到另一条通向封闭卡车的传送带上。那些巨大的卡车不断在夜色中出没。和陈德军一样,工人们也要工作到天亮。

离此不远,还有联邦快递的中国区转运中心和顺丰速运的分拨中心。陈德军是申通快递的老板。 在桐庐这样的小县城里,陈及其妻子的两辆Land Rover越野车很显眼。18年前,陈骑着自行车在杭州的大街小巷送快件,之后,他到了上海,每天5点起床,到火车站接货,再一件一件送出去。

创立“申通”前,他用破了5张上海市地图。现在,打牌,晚起,频繁更换豪华汽车,听起来,他符合我们对于一个暴发户的全部想象。 与陈的交谈可能改变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即使我们百若萌更愿意看到一位宵衣旰食精勤奋发的企业家。

正如在进入申通快递华东分拨中心之前,我们认为快递不过是几个人在写字楼里跑来跑去的小生意。申通快递的华东分拨中心每日处理快件20万票,它们大概有1500吨重。

它只占申通每日总业务量的1/7到1/6。2009年,申通销售额超过50亿元人民币,排在它前面的是顺丰速运和中国邮政的EMS。申通拥有由3600家加盟商组成的国内最大的快递网络。

百若萌对于阿里巴巴与申通的合作,陈已经有了初步设想。二者将建立网商创业园,由阿里巴巴提供信息平台,申通提供办公场地、仓储和配送服务,使原来分离的网商、信息平台、网民以及快运商成为一个综合体,“既可以降低网商的物流成本,又可以第一时间解决网民购物的保障问题。

” 海航正在与申通谈判入股事宜。空运已经成为快递公司的命脉之一,陈不想把它放在一家航空公司手里。  无论如何合作,陈说,他最多只出让申通40%的股份。

攘外安内孰先孰后? “未来5年左右,中国快递行业,会变成4到5家公司占有70%-80%的市场,”陈德军说,“就像在美国,美国邮政、联邦快递、UPS三家占有90%份额,剩下10%由几千家小公司瓜分。

” 申通无疑会是这四五家公司里的一员。陈并未表现出兴奋,但口气显然是愉快的。当然,他也会抱怨价格战,认为应该有部门来“规范”这个行业。这时候,他显然忘记了包括他在内的民营快递是如何痛恨中国邮政的垄断。

陈正在精细化申通快递的网络,并把触角伸得更远。2010年,申通快递的分拨中心将由目前的30多个增加为50多个;同时,陈将继续推进申通的“四进”,进学校、小区、商务楼、园区,将2009年开设的1800家门店增加至6000家。

“中国为什么会出现海尔物流、国美物流?”陈说,“因为没有大的物流配送商帮它们做。我们的工厂,产品的物流费用占成本的15%-18%,日本只有8%-9%。同时,欧洲大货车的空载率只有5%-8%,中国则将近40%。

如果我们能整合好这个市场,空载率降低10%就不得了。” 陈已经完全把我们从对于他在牌桌上鏖战的想象中拉了出来。“我是蛮轻松、休闲的人,”陈说,“我不参与公司的日常管理,主要是定方向,融资。

我有总经理,下面有几个总监,然后是九大片区的老总,有问题他们会打电话给我。” 在一个进入门槛极低的行业里,先行者不被淹没很罕见。申通快递能一直存在并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应该不是侥幸。

陈德军高中学历,23岁进入快递行业。华东地区快递业有所谓“四通一达”的说法(申通、圆通、中通、汇通、韵达),陈德军声称,其余四家“基本上是从我手上起来的”。 申通的总经理是陈的妹夫,九大片区的经理都是与他一起创业的桐庐老乡。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说,民营快递从业者大多素质不高,行业竞争程度不够,服务单一、同质化、没有标准,离社会需求的差距越来越大。“很多企业处于盲目状态,自身的矛盾、弊端,被不断增长的货量掩盖了看不到。

一旦遇到资金问题,就危险了。”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说。 陈德军已经不担心资金,但并不意味着上述问题申通不存在,只是他认为目前面临的问题更迫切:原有分拨中心的处理能力纷纷跟不上货量的增长。

扩张是未来几年的持续主题。攘外和安内孰先孰后?以陈的“轻松”和“休闲”,他应该有余力在放眼四海的同时回顾一下内部。更大的可能是,迅猛增长的市场会让包括陈德军在内的民营快递业主产生错觉:还有足够的时间。

差点儿卖掉 1993年,陈在上海建立了自己的快递公司,比后来一度大名鼎鼎的宅急送更早。现在,在中国,陈德军至少已经有了一万名同行,还有“国际友人”—DHL、UPS和联邦快递等物流业巨头。市场急速扩大的同时,厮杀也已经开始。

2007年,荷兰TNT收购了其中国合作伙伴天宇物流,联邦快递则收购了大田快递。物流成本不断上涨,本土快递公司却不断压低报价以求生存。 陈德军也曾经差点儿卖掉自己的公司。2005年底,DHL的中国合资方中外运(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与申通快递达成协议,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将收购申通快递51%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申通将随之更名为“中外运申通”。

与当时的这一报道不同,陈德军说,协议是中外运以8.

6亿元的价格收购申通25.6%的股份。无论如何,这一协议“遭到了国资委的反对”,收购未能完成。陈德军需要钱来加强和扩展申通的快递网络,但是融资无门。陈说,作为一个轻资产的快递公司,银行不会提供贷款。

曾有报道说,此后一段时间,陈一直想把公司卖掉。当然,现在陈的说法是,“我们的宗旨是一定要做好民营、民族企业,不想像华宇、大田一样被外资吃掉。” 电子商务救了申通。电子商务这两年的发展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陈德军也不例外。

2009年达到2500亿元,中国每年20亿件包裹中一半以上来自淘宝网。2007年8月,申通快递与淘宝网合作,成为其指定的商品配送商之一。陈德军迅速改变了申通以传统包裹、信函、文件为主的业务结构,使来自电子商务的业务占到总量的60%。

及时转型让申通保持着40%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竞争愈演愈烈,但是申通的规模已成。陈德军说,申通的销售毛利率在15%左右,净利率超过8%。

有数据称,中国物流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在3%到5%之间。 马云郭广昌们上门 2008年春节,申通快递放假,导致很多网商不能发货。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找到陈德军说,你们对民生影响很大,不能放假。

陈及其下属都非常愿意讲述这个故事。 与提供高端服务的中国邮政EMS、顺丰速运及外资公司不同,申通快递提供的是经济型服务。这一类的公司还有韵达快运、圆通速递、天天快递等,它们共同占据了85%的电子商务快递市场。

“马局长的故事”表明,申通等民营快递所代表的力量已经无法忽视。 曾经可望不可及的投资商开始光临这一行业。2010年3月29日,阿里巴巴宣布注资北京星晨急便,两天后,海航集团60%控股天天快递。

陈德军喝了一口茶。他对此并不显得急切,找他谈合作的大有人在,包括海航、阿里巴巴和复星集团。 陈很自然地把马云和郭广昌都称作自己的“好朋友”。陈是杭州驻沪企业联合会的副会长,马云曾是会长。郭广昌则是上海浙江商会会长。

如今,能与马云和郭广昌产生联系基本意味着事业成功了一半。“政府对我们这个平台还不是非常重视,”陈说,“和他们(马、郭)一起跟政府谈,平台就不一样了,(比如)他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土地拿下来。”谈话中间,陈收到一条来自郭广昌助理的短信,对方表示将帮助申通在上海浦东圈地以建第二个转运中心。百若萌记者采访后留下的印象就是,这个人不简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