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超的故事 吴孟超与本报的故事(组图)
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院士为本报“健康生活·科学防癌”系列活动题词
2005年12月,中科院院士吴孟超来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恩师裘法祖院士(图左一)一起参加卫生部、教育部、中央电视台组织的“2005医学大家校园行”大型宣传活动,活动期间吴孟超热情接受本报专访,左图为吴孟超正在阅读《现代健康报》。
2010年4月,远在上海的吴孟超院士获悉本报将启动“健康生活·科学防癌”系列活动时,欣喜地说:此举对提高市民健康素养“意义非凡”,并通过本报提醒广大读者“肝癌不可怕,只要发现得早一切就来得及,预防从40岁起,最好半年做一次检查。”上图为吴孟超院士为本次活动题词。
镜头回放:1958年,一个外国医学代表团应邀到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访问,一个日本专家在参观时说:“中国的肝脏外科,离世界水平差三十年。”这激起了吴孟超的斗志。他连夜向医院党委写了一份成立肝脏外科攻关小组的报告。在报告中,他十分坚定地说:“世界肝脏外科界不能没有中国的声音!”
中国集中了占全世界半数左右的肝癌病人,每年有新发肝癌病例近40万。半个世纪前,中国的肝胆外科事业,正是从吴孟超和他的同事们手中艰难起步。当时,中国肝脏外科没有教科书、没有解剖理论、没有成功手术。面对一张白纸,吴孟超和战友一边查阅我国肝脏手术纪录,一边研究肝脏血管的分布。1960年初,他提出了“五叶四段”肝脏解剖理论。从此我国肝脏外科手术有了“指南针”。
2006年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大会上,吴孟超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医学家。“我们能不能把"肝癌大国"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我们建议,以"两弹一星"和"神舟六号"攻关精神和运行机制为榜样,组成打破部门界限、学科界限的肝癌攻关协作组……”站在人生辉煌的顶点上,吴孟超牵挂的是整个民族的未来。
2010年的最后一天,“国家肝癌科学中心”正式落户上海。吴孟超多年来设想的“集团会战”有了全国性的项目和平台,中国肝癌治疗的“航空母舰”即将起航。
上接1版
国外的文献中,直径4厘米的血管瘤就被定义为“巨大”,吴孟超面对的几乎都是“超级巨大”的肿瘤。《光明日报》记者2011年4月16日上午,在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目睹吴孟超手术后写下一段生动的现场实录:踩着专门制作的小木凳,年届9旬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以精湛的技术,用15分钟,干净利落地为一位患者切除了直径15厘米、重达2.
5公斤的肝部肿瘤,苍老的手不显岁月痕迹,走线缝合,如一马平川。他还没“过瘾”,15分钟后,另一台手术正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