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砸冰箱的故事 管理故事:海尔砸冰箱

2017-10-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只有优质.高效的企业才能在任何挑战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企业必须把好质量关.无论从事任何经营,都要严格要求产品质量.如经营管理没有质量管理的观念,那么这个企业就不能发展.用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来征服市场,赢得顾客,而精益求精是质量的精髓. 管理案例 1985年,青岛电冰箱总厂生产的瑞雪牌电冰箱(海尔的前身),在一次质量检查时,库存不多的电冰箱中有76台不合格,按照当时的销售行情,这些电冰箱稍加维修便可出售.但是,厂长张瑞敏当即决定,在全厂职工面前,将76台电冰箱全部砸

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只有优质、高效的企业才能在任何挑战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企业必须把好质量关。无论从事任何经营,都要严格要求产品质量。如经营管理没有质量管理的观念,那么这个企业就不能发展。

用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来征服市场,赢得顾客,而精益求精是质量的精髓。 管理案例 1985年,青岛电冰箱总厂生产的瑞雪牌电冰箱(海尔的前身),在一次质量检查时,库存不多的电冰箱中有76台不合格,按照当时的销售行情,这些电冰箱稍加维修便可出售。

但是,厂长张瑞敏当即决定,在全厂职工面前,将76台电冰箱全部砸毁。当时一台冰箱800多元钱,而职工每月平均工资只有40元,一台冰箱几乎等于一个工人两年的工资。

当时职工们纷纷建议:便宜处理给工人。 张瑞敏对员工说:"如果便宜处理给你们,就等于告诉大家可以生产这种带缺陷的冰箱。今天是76台,明天就可能是760台、7600台……因此,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 于是,张瑞敏决定砸毁这76台冰箱,而且是由责任者自己砸毁。很多职工在砸毁冰箱时都流下了眼泪,平时浪费了多少产品,没有人去心痛;但亲手砸毁冰箱时,感受到这是一笔很大的损失,痛心疾首。

通过这种非常有震撼力的场面,改变了职工对质量标准的看法。 为什么要用此种极端的方法处理不合格产品? 对于质量上出现瑕疵的产品,这是一个小问题吗?不,绝对不是的。事实上,它是质量意识的大差异。

如果不解决这种观念上的差异,就不可能真正解决产品的质量问题。 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只有优质、高效的企业才能在任何挑战中永远立于不败这地—所以,企业必须把好质量关。无论从事任何经营,都要严格要求产品质量。

如经营管理没有质量管理的观念,那么这个企业就不能发展。用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来征服市场,赢得顾客,而精益求精是质量的精髓。 产品质量是当今市场竞争的焦点和根本手段,是产品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取胜的一个关键性的决定因素。

在我国未来的市场经济中,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它已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实质上就是提高经济生活的质量。 在美国,许多公司常常使用相当于总营业额15%到20%的费用在测试、检验、变更设计、整修、售后保证、售后服务、退货处理以及其他与质量有关的成本上,所以真正费钱的是质量低劣晶。

如果企业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那些浪费在补救工作上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就可以避免。

国内外成功的企业都把保证质量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因为它们明白,一次小小的疏忽、一点小小的马虎都会为企业带来莫大的损失。古语有云,取法乎止,方得乎中。倘若不追求完美,人的工作就不能令人满意。

战后,日本公司正是树立起追求完美的观念,以高质量打败美国企业的。而海尔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日本人折服。比如著名的魏小娥的例子。 为了发展海尔整体卫浴设施的生产,1997年8月,33岁的魏小娥被派往日本,学习掌握世界最先进的整体卫浴生产技术。

在学习期间,魏小娥注意到,日本人试模期废品率一般都在30%、60%,设备调试正常后,废品率为2%。 "为什么不把合格率提高到100%?"魏小娥问日本的技术人员。

"100%?你觉得可能吗?"日本人反问。从对话中,魏小娥意识到,不是日本人能力不行,而是思想上的桎梏使他们停滞于2%。 作为一个海尔人,魏小娥的标准是100%,即"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她拼命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的学习时间,3周后,带着先进的技术知识和赶超日本人的信念回到了海尔。

时隔半年,日本模具专家宫川先生来华访问见到了"徒弟"魏小娥,她此时已是卫浴分厂的厂长。面对着一尘不染的生产现场、操作熟练的员工和100%合格的产品,他惊呆了,反过来向徒弟请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