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光简历】邬公权任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 陈耀光不再担任(图|简历)

2018-02-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陈耀光,男,汉族,1953年9月生,广东省新会县(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广州教育学院数学专业毕业,学历大专,1972年2月工作,1979

陈耀光,男,汉族,1953年9月生,广东省新会县(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广州教育学院数学专业毕业,学历大专,1972年2月工作,197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2年2月后,在广州市第67中学当教师,任团委书记;

1979.09-1982.07,广州教育学院数学专业大专班学习;

1983.09-1985.07,广州市委党校中青年干部行政管理专业大专班脱产学习;

1972.02—1981.01,广州市第67中学教师,任团委书记

1981.01—1982.04,广州市郊区教育局团委副书记;

1982.04—1985.08,广州市郊区团委副书记兼区青教办主任

1985.08—1986.12,广州市郊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1986.12—1987.03,广州市郊区区委组织部部长;

1987.03—1990.03,广州市白云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

1990.03—1993.04,广州市白云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

1993.04—1995.08,广州市白云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1995.08—1995.10,广州市白云区委常委、代区长;

1995.10—1996.03,广州市白云区委副书记、代区长;

1996.03—1999.08,广州市白云区委副书记、区长;

1999.08—2003.02,广州市芳村区委书记、区人民武装部党委第一书记;

2003.02—2003.05,广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市政府办公厅党组书记;

2003.05—2005.08,广州市政府秘书长、党组成员,办公厅党组书记;

2005.08—2005.09,湛江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2005.09—2006.02,湛江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

2006.02—2007.01,湛江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

2007.01—2008.06,湛江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

2008.06—2011.02,湛江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

2011.02—2012.03,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党组书记

2012.03—,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党组副书记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第八、九、十次党代会代表;中共广东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第十、十一届人大代表;广州市第七、八次党代会代表;中共广州市第八届委员会委员;广州市第十、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湛江市第九次党代会代表;中共湛江市第八、九届委员会委员;湛江市第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

3日18日,由省委常委会差额票决产生的8名正厅职干部暨省委委员提名人选正式公示。这是广东在中央总体政策要求的框架内,首次采用组织提名、全委会民主推荐、常委会差额票决的方法产生省委委员提名人选,在全国亦属创新之举。 

省委即将换届,我省共有省委政法委秘书长和省直机关工委、省编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等8个正职超过省委委员继续提名的年龄界限。对这8个正厅职位,如何产生接替人选并提名为省委委员人选?各界高度关注。省委高度重视,在中央总体政策要求框架内,大胆探索,突破性地采用“六步法”提名产生初步人选。 

这“六步法”是: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及职位的特点和要求,省委组织部研究制定提名产生人选的原则要求和工作方案,报省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分别听取省委常委,省人大、政协主要领导以及分管省领导和有关方面意见,按照不少于1∶3的比例,对8个职位共提出25名推荐人选建议名单;省委常委会审议建议名单;省委全体(扩大)会议按选拔职位1∶1的比例,对建议名单进行民主推荐;省委组织部根据省委全体(扩大)会议推荐情况、干部德才条件和人岗相适原则,按1∶2的比例,研究提出16名差额人选建议名单;省委常委会采取差额票决的办法,票决出8名正职考察对象,按得票高低当场宣布结果。

 

这样产生人选有几个亮点。一是规范初始提名,先定原则要求与工作方案,让参与推荐的人员推荐提名人选时“按图索骥”,既牢牢把握了初始提名的主动权,又保证了初始提名的目标和方向,既拓宽了初始提名的渠道,扩大和规范了提名主体,又保证了推荐提名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二是扩大党内民主,在推荐、提名和票决环节,书记、常委和委员都是一人一票,推荐权重相同,避免“在少数人中选人”和“由少数人选人”。参加提名推荐的范围,扩大到不是省委委员、候补委员的现职副省级干部和地级市市委书记,并且吸收省人大、政府、政协班子党外干部意见。

推荐票上还专门设立“另选人”栏目,推荐者可以结合自己的了解推荐建议名单以外的人选。三是全过程差额择优,建议名单从25人到16人到8人,层层筛选,好中选优、优中选强。 

参加推荐、提名和票决的同志对人选的产生过程和结果给予高度肯定,认为这是扩大用人民主,确保选人用人科学性、公信度、满意度的创新举措。据介绍,有两名人选在班子中原均排名第五,但按政策要求和工作程序,经过层层择优,得以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