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任建新 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的合并猜想:宁高宁PK任建新 谁主沉浮?
一边是被称为“中国摩根”的宁高宁,一边是国企创始型掌舵人、被誉为“并购大王”的任建新,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化工”)的合并传闻引发市场剧烈波动。
10月14日业界纷纷报道,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两家央企有望合并。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化集团旗下8家上市公司以及中国化工旗下9家上市公司纷纷于10月16日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未得到来自任何政府部门有关合并传闻的书面及口头信息。中化集团、中国化工相关人员近日接受采访时均强调,一切以公告内容为准,没有更多信息披露。
不过,由于此前“南北车”合并、武钢和宝钢合并之前都经历了传言、辟谣、合并“三部曲”,这让市场更相信“无风不起浪”。《金融时报》10月17日甚至披露,中化集团或与中国化工的整合协商是由中化董事长宁高宁推动的。不过,也有央企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收购过倍耐力以及正在收购先正达的中国化工董事长任建新也有着“并购大王”的称号,并购、整合的功底丝毫不亚于宁高宁。
强强联合是大势所趋
最近两年,全球化工行业的基调是走向强强联合。
美国最大的两家化工企业——陶氏化学和杜邦已于2015年12月11日率先合并,这桩合并是全球化工行业历史上最大的并购交易,合并之后的陶氏杜邦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其中,农业领域的收入将达190亿美元,塑料和化工材料领域的收入将达51亿美元,特殊产品领域的收入将达130亿美元。而在市值上,陶氏杜邦公司将成为一家超过1,200亿美元的公司。
与中国石油行业存在着“三桶油”类似,中国化工行业也有三大巨头。中化集团成立于1950年,前身为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化工于2004年5月9日正式挂牌运营,是由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等原化工部直属企业重组而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发端于原国家重工业部1953年成立的重工业设计院和建设公司,1984年以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名义注册,2005年改为现名。
根据2015年世界500强榜单,中化集团去年的总营收为806.35亿美元,中国化工为418.13亿美元,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尚未进入世界500强。作为农化领域的两大巨头,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在农药、化肥、种子等业务领域都有较高的重合度,如果重组合并,将大幅减少同业竞争,从而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我国在农化领域形成更大、更强的市场份额和地位。
央企整合下一例?
在外界看来,从国企改革的角度看,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的重组也是存在可能的。
国务院国资委在2016年7月14日的新闻通气会上曾表示:目前5组10家中央企业重组工作正在积极推进,还有几组重组工作正在酝酿之中,中央企业户数在年内有望整合到100家之内。目前中央企业数目为105家。
还有相关报道披露称,中国政府鼓励央企合并,希望组建在全球业界排名第一至第三的企业,提出到2020年把现有的大型国有企业缩减至40家左右。
从过往的铁路车辆(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合并、核电(国家核电与中电投)、海运(中远洋与中海运)、资源(武钢与宝钢)等领域央企合并重组的经验来看,似乎也都经历了从传言到辟谣到确认合并重组的过程。在武钢和宝钢合并之前的一年多时间里,双方曾通过上市公司多次澄清辟谣,最终还不是剧情大反转?
其实,在宁高宁2015年12月5日告别中粮集团、空降中化集团之时,市场就已经在猜测中国农化行业“下一步走啥棋”了。外界注意到,中化集团已经于2015年10月成立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同时还成立由战略规划部牵头的工作小组;当时的计划是,2015年年底之前与国资委、发改委等相关部委密切沟通,进行指导意见和相关实施细则的研究工作,2016年初至年中形成中化集团深化国企改革整体方案(讨论稿)。
另外,宁高宁入主中化集团以后,国资委在2016年3月又对中化集团的董事会进行了密集调整。宁高宁被外界视为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整合协商的最重要推手,原因在于,在掌舵华润时,利用收购整合在房地产、啤酒、零售、纺织、电厂、制药、建材等多个领域“跑马圈地”,使华润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入主中粮以后,又延续此前的做法,在2005年至2015年10年时间发起大约50起并购,让中粮成为中国食品行业的巨无霸企业。在此期间,宁高宁被外界誉为“中国红色摩根”。
不过,中国化工董事长任建新并购整合的功底同样不容小觑,任建新1984年创立的中国化工重要前身之一——蓝星化学清洗公司,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掌握了以国企脱困为突破口,并购了超过100家国有化工企业,这也是蓝星能够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化工材料龙头企业的根本原因;中国化工于2004年5月在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任建新继续担任掌舵人,中国化工也就是在任建新以海外收购为主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的指导下,经过十多年时间的快速扩张,最终成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
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业务构成来看,中化集团涉足领域最广,涵盖能源、农业、化工、地产、金融等业务,中国化工则以化工品生产为主,目前形成了化工新材料、特种化学品、基础化学品等为主的6大业务板块。
业内人士分析,中化集团优势在能源业务,在这一领域,中化集团可与中国化工的优势产业——基础化工、化工新材料强强联合,打造中国的化工“巨无霸”;中化集团在农业领域主要是化肥业务,仍以贸易见长,其他比如种子业务、农药业务虽然在国内的细分市场存在较大领先优势,但与国内最大、世界第六的农药企业中国化工比较则稍显逊色,如果最终合并双方将在农业领域形成较大互补性,涵盖化肥、种子、农药、饲料等农业业务;在化工领域,中化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供应商之一,而中国化工是全球第三的橡塑机械制造商、全球第十五位的轮胎制造商,双方在很多业务上互为上下游关系,如果合并成功,将呈现出很强的业务互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