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杰忠资料】湛江市人大代表伍杰忠的个人简介

2017-07-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主要内容:伍杰忠简介,伍杰忠,男,汉族,1952年9月生,广东省吴川市人,学历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1972年2月参加工作,1975年3月加入

主要内容:伍杰忠简介,伍杰忠,男,汉族,1952年9月生,广东省吴川市人,学历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1972年2月参加工作,197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7.1-至今任湛江市副市长(副厅级)。广东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广东省第十届人大代表;湛江市第六、八、九次党代会代表,中共湛江市第八、九届委员会委员;湛江市第八、十、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

1972.2-1973.9任吴川县塘缀公社石埠大队当团总支书记;

1973.9-1976.7于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读书;

1976.7-1984.8任吴川县委组织部组织组干事、副组长;

1984.8-1990.10任吴川县塘尾镇(区)党委书记(其间:1990.3-1990.7参加广东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1990.7-1990.9抽调参加吴川县公路整治指挥部工作,任副总指挥);

1990.10-1995.9任吴川县(市)副县(市)长;

1995.9-2000.10任吴川市常务副市长(其间:1995.9-1998.7参加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学习,1998.9-1998.12参加中组部、建设部、中国科协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市长研讨班学习);

2000.10-2001.3任湛江市麻章区委副书记、代区长;

2001.3-2002.11任湛江市麻章区委副书记、区长(其间:2001.9-2002.1参加广东省委党校县处级班学习);

2002.11-2003.3任廉江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正处级);

2003.3-2007.1任廉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伍杰忠书记在中共廉江市委十届五次全会上的讲话

2006年1月20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委十届五次全会,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七次、八次全会和湛江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我市“十五”时期的工作,审议《廉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部署今后五年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市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实干创新,促进廉江科学发展、社会稳定和谐,全力建设现代生态工业化城市。现在,我代表市委常委向全会报告工作。

一、“十五”时期的主要成绩和体会

我市“十五”时期的五年,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成绩显著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大以来历次中央全会精神,认真贯彻张德江书记视察廉江的重要指示和徐少华书记对廉江提出“两争”的指示。

认真贯彻湛江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确立建设现代生态工业化城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总任务,全力实施“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商贸活市、科教兴市、旅游旺市、诚信立市、依法治市”的发展战略,克服了非典和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使经济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圆满地完成了“十五”计划的各项预期指标。我市先后荣获全国农业生态示范市、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省先进文化市和省“四五”普法先进单位等称号。

(一)经济增长逐年加快,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8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3.8%,超过湛江市经济增长率2.8个百分点,增速创13年来最高,五年平均增长8.6%。人均生产总值6560元(约809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37亿元,比2000年增长46.8%;财政总收入2.96亿元,比2000年增长51.7%。2004年,我市获得省县域经济奖和领导班子奖两项大奖。

(二)工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工业强市”成效显著。我们突出工业主导地位,致力推进“一长廊两园区”建设,实现工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目前,在我市九洲江开发区民营工业园,以电饭煲产业集群的工业园区正在崛起,占地约3平方公里,落户企业102家,带动全市工业迅速发展。

2005年工业增加值19.80亿元,比2000年翻一翻,年均增长13.2%。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0年的45.1:23.5:31.4变为2005年的42.3:27.4:30.3,其中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24.4%,比2000年提高4.5个百分点。我市民营工业园获得了“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和“广东省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两个称号。

(三)招商引资成果累累,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五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区位的优势,把握珠三角产业转移和泛珠三角经贸合作带来的良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招商形式,开展各种经贸活动,吸引更多商客到我市投资置业,着力引进效益好、优质、高效的经济项目。特别是去年新引进项目156个,投资金额6.8亿元;红橙旅游文化节招商签约项目59个,合同资金23.8亿元。

(四)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农村经济取得新成效。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村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五年来,我们注重培育和扶持日升果蔬、广海养殖、佳鸿水产、盛兴饲料、茗皇茶业等十大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

同时,着力打造农业品牌,发挥品牌效应,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去年我市又有2个农业产品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现在获得该认证的产品共达到8个,居全省第二。2005年,全市预计农业总产值56.65亿元,同比增长12.7%;比2000年的42.37亿元增长33.7%。

(五)外经工作连创佳绩,外贸出口持续增长。我们抓好木制家具、日用陶瓷、劳保手套、

家用电器、水产品等五大产品出口基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对出口企业大户实行政策重点倾斜,以及资金信贷等方面的扶持。特别是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出口,去年民营企业出口总额4300万美元,弥补历年来民营企业出口的空白,使外贸出口稳步发展。去年全市外贸出口总额7384万美元,比2000年的1561万美元增长3.7倍;实际利用外资355万美元,同比增长28.6%,我市外贸出口总量连续九年居湛江县(市)第一。

(六)市政建设稳步推进,生态旅游迅速发展。五年来,我们加强城市规划修编工作,抓好交通道路、国家住宅示范小区、廉江河整治、博物馆、塘山岭生态公园等一批市政建设项目,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城市服务功能。2005年我市创建林业生态县通过了省验收。同时,我市大力发展生态特色旅游业,开发自然生态观光带,推出“生态精彩一日游”活动,吸引四方游客,带旺了第三产业。

特别是去年全市接待旅游团2000多个,游客达15万人次,同比增长5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56亿元,增长19.2%,比2000年的16.51亿元增长了近1倍。

(七)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经济发展使人民群众增加了收入。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22元,比2000年的5365元增长了30.9%,年均增长

5.5%;农民人均纯收入4240元,比2000年的2725元增长了55.6%,年均增长9.2%。同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建设取得较大进步,科学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计生、殡改、综治工作逐步转上规范管理轨道。特别是生态文明村建设,抓好塘山岭、河唇、良垌三个生态文明核心区,建设生态文明村380条。我市人民医院为方便群众看病,在全省率先开设了10元门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目前,我市办起了10元门诊35个,并筹建平价医院,深受群众欢迎。

(八)基层党建不断加强,执政能力逐步提高。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制订实施基层党委(工委)书记向市委全委会述职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使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

尤其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市清理垃圾工作得到湛江市的充分肯定,湛江市城镇环境卫生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推广我们的经验。

我市五年来取得的显著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委、政府科学决策、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广大党员、干部实干拼搏的结果。也是驻军、中央、省、湛江市驻廉单位大力支持的结果。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有以下体会:

(一)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干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我们开展以中心组学习为主的多种形式学习活动,引导广大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张德江书记视察廉江的重要指示精神,按“争当县域经济排头兵,争创生态文明示范区”的要求,燃激情,抓落实,促实干,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发展与“五个统筹”有机统一起来,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振兴廉江、加快发展的全过程。

着力提高经济增速,壮大了经济总量;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了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着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创建生态文明村,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着力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实践证明,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正确处理好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的关系,廉江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二)必须坚持明确的发展目标,致力建设现代生态工业化城市。我们提出“建设现代生态工业化城市”的目标,使全市干部群众明确了努力方向。同时,部署了一批工业和基础设施等重要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城乡环境改造工程,使发展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明确的发展目标并干出成效,给全市人民希望和信心,激励人民群众团结奋进,廉江的发展才能一步一步跃上新台阶。

(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坚持党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

为民,做到以人为本,一切工作从群众利益出发。积极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在解决群众行路难、住房难、就医难、上学难、饮水难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利益。实践证明,只有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人民群众才会拥护我们,廉江才会形成同心协力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必须坚持“两手抓”,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既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效果,又注重兼顾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群众生活。

既努力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又注重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和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和谐。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统筹兼顾,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廉江才能形成社会发展创造、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氛围。

(五)必须坚持加强党的建设,为廉江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我们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形成了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骨干力量。积极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树立了党的良好形象,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努力保持党的先进性,为全面发展提供坚持的组织保证,廉江才能把握正确前进方向,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十一五”时期的目标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承接“十五”时期良好发展势头,迈上新征途的时期。在过去的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虽然发展水平与省内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我们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交通和城乡基础设施更趋完善,为廉江今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特别是燃起了全市人民干事创业的激情,形成了推动廉江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十一五”时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是历史赋予我们光荣而神圣的责任。新的时期,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新的希望。人人思发展,人人要争先。

我们要乘势而上,进一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徐少华书记关于“强化两争目标,促进和谐发展”的要求,认真制订实施“十一五”规划,明确新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同心同德建设和谐美好的新廉江。

“十一五”时期各项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建设现代生态工业城市的目标,继续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商贸活市、旅游旺市、科教兴市、诚信立市、依法治市”的发展战略。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加强党的领导,促进廉江科学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全省同步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到2010年达14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000元(约合1500美元),比2000年增长1.8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累计115亿元;外贸出口总值年均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达到2.6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3%,达到5.2亿元。

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45%以上;信息化综合指数5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5%和4.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以内;城镇化水平提高到5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从业人员社会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以上。

积极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林业生态城市,继续保持“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农业生态示范市”、“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的称号。

三、“十一五”时期的工作重点

今后五年,是我市把握机遇,加快发展的关键之年。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目标,我们要按照“强化两争目标,促进和谐发展”的要求,实干拼搏,开拓创新,加快发展步伐。我们必须做到如下“八推进八加快”。

(一)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工业发展。 工业是我市经济的重要支柱。我们要坚持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在搞好九洲江民营工业园,把电饭煲产业集群做大,打造“中国电饭煲之乡”的同时,积极抓好“金山、金城、金营”三个新工业园区建设,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

加大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园区对项目的承载能力和配套服务功能。要抓好电器、建材、陶瓷、制衣、皮革、水产、家具等支柱产业,致力打造一批年产值超亿元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工业生产规模。突出抓好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工业的促进机制。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把发展循环经济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结合起来。

在工业企业中广泛开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活动,建立再生、增值、转化、降耗、环保的循环增长模式。认真把好新上项目的环评关,坚持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努力实现工业经济节约、清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今后五年,力争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6%,到2010年实现总产值10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8%,到2010年实现产值70亿元。

(二)推进招商引资,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注意把握机遇,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多渠道多形式搞好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吸引大公司、大企业,引进重大项目、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争取多上优质高效的大项目,不断增加我市经济总量。

认真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促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当好招商引资第一责任人。进一步制订和完善投资优惠政策,继续采取“低门槛”的办法吸引客商投资。解决好交通、用地、配套设施建设问题,更好地“筑巢引凤”。 建立健全外商投资联席会议协调制度和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为发展状大县域经济,我们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主攻方向,以发展资源加工业为突破口,迅速壮大民营经济规模,提高民营经济整体水平。加大企业扶持力度,为企业搞好服务,排忧解难,给予多方支持,促其做大做强,确保产生良好效益。

(三)推进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我们要在发展农业产业化上有突破,拓宽产业化路子,推进农业经济上新台阶。积极培育壮大茗皇茶、广海养殖、横山冷冻、日升果蔬等十大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全市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面向市场,注意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抓好水果、茶叶、禽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打响品牌,增强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深入推进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扩大优质大米生产,打造粮食品牌。同时,抓好农产品流通工作,努力开拓国内水果市场,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路。

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创办和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延伸农产品产业链,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确保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今后五年,争取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到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3亿元。水果面积由53.7万亩发展到80万亩,总产量由25.7万吨增加到38万吨;北运菜总产量由35万吨增加到50万吨。

(四)推进外贸出口,加快外经贸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外经贸优惠扶持政策,积极扶持外贸出口重点企业大户,更好地发展外贸业务。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实施优质取胜、科技兴贸战略。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木制家具、日用陶瓷、皮革制品、水果等五大出口基地。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产品出口,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

继续鼓励企业开展创优、创名牌、创A类免检产品活动,使廉江产品能更好地占领国际市场,有力地促进我市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发展。争取到2010年外贸出口总额达1.5亿美元,五年平均增长15%。

(五)推进旅游资源开发,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和“百果之乡”的优势,整合旅游资源,着力建设三合竹寨温泉、杨桃沟、同安古堡等旅游景点,开发旅游黄金线路,发展廉江特色生态旅游业。要在发展第三产业上有新突破,利用地域优势,大力发展

物流业、休闲旅游业、娱乐餐饮业、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业、批发与零售业、中介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十大服务行业,筹划建设电器、建材等较大专业市场,逐步构筑广东西大门物流中心,为廉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六)推进生态文明区创建活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系到我市上百万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市创建生态文明村成果,动员广大农民群众自力更生,坚持“自己动手,改造村场”、“发动群众,村民共建”,并推行“干部回乡”、“企业家回归”、“村企共建”等几种有效形式,在全市广泛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热潮。

近期要着重做到六点:一要合理规划。对每个村庄的民居改造、道路建设、文娱设施、生态环境等进行统一规划,抓好建设。二要发展特色产品。实行一村一品,培育和推广本村有市场、有效益的特色产品,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三要抓好改造工程。量力而行地搞好改水、改厕、改路、改房、改灶等,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四要建设公共村场。

根据农民居住与活动的特点,建设一个方便村民开展健康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的场所,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五要营造干净环境。提高农民卫生意识,建立健全清洁卫生制度,着力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六要搞好植树绿化,营造绿色生态村庄。

同时,要在抓好以市区为中心,以塘山岭和良垌、河唇两镇为核心区的基础上,从今年起,全市每年建设10个生态文明示范区,按村庄总数15%的比例推进新农村建设,到2010年建成生态文明村3200条,占总数85%。

(七)推进社会稳定工作,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要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认真解决城镇困难群众和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落实好补助配套资金,力争期末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农村常住人口的80%以上。

继续实施“十项民心工程”,重点解决好行路难、读书难、住房难、看病难等群众生产生活突出问题,全面完成市通镇公路、村道硬底化建设任务,建设移民新村221条,改造农村危房22677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救助活动。

加强对孤寡老人、孤儿、残疾人、水库移民、困难单亲家庭、外来工等的社会救助和合法权益保护工作。认真落实企业军转干部、伤残复退军人政策,妥善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问题。正确认真和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新信访条例,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八)推进文化大市建设,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文化大市,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高全市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干部党员,教育人民群众,培育和弘扬体现廉江优秀传统文明、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催人奋进的新时期廉江人精神,努力形成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进一步完善文化体制,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抓好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抓紧建设市体育中心、青少年宫和一批文化活动中心。以省在我市办“有线电视村村通”示范点为契机,抓好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作,力争到2010年全市有线电视入户达70%。打造文化精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注重推进“科教兴市”,加快发展科教和各项事业。加大“改薄”、“改危”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稳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搞好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廉江中学建设示范性高中建设步伐,进一步推进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与社会力量办学。

继续抓好教育装备建设工程,推进教育信息化,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建立健全救助贫困生制度,帮助家庭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从今年9月新学年开始,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

加强群众的科普教育,抵制邪教、伪科学和封建迷信。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和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体系。筹办平价医院,搞好十元门诊,伍杰忠书记在中共廉江市委十届五次全会上的讲话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