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美的后代】陈其美嫡孙:蒋陈两家关系很复杂

2018-03-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08年,蒋介石到日本振武学校留学,同年加入同盟会,与陈其美结识."蒋介石是我祖父一手提携起来的,"陈泽祯说,"辛亥革命时期,我祖父给当时

1908年,蒋介石到日本振武学校留学,同年加入同盟会,与陈其美结识。“蒋介石是我祖父一手提携起来的,”陈泽祯说,“辛亥革命时期,我祖父给当时在日本的张群、蒋介石等人发电报,要他们马上回国参加革命,还有何应钦,那时都是我祖父的助手。”

陈其美作者:刘心印,陈泽祯现在的身份是面包店老板。在北京很少人知道,这个谈起面包就眉飞色舞、滔滔不绝的“面包老爹”有着怎样显赫的家世:他的祖父是国民党元老、孙中山的左右手、蒋介石的拜把子大哥陈其美;他的两位堂伯是国民党CC系创始人陈立夫、陈果夫;他的父亲是台湾著名企业家和金融家陈惠夫。

而提到陈氏家族,陈泽祯习惯说“他们陈家”,好像自己不是陈家的一份子,他说这么称呼是为了让自己“更客观”。 陈泽祯曾做过12年台湾《联合报》驻日特派员,他把“客观”看得很重要。

祖父和蒋介石情同手足,陈氏家族的兴起,要从陈泽祯的祖父陈其美说起。陈其美1878年出生于浙江湖州的一个普通家庭,兄弟三人,陈其美排行老二,兄长陈其业(陈果夫、陈立夫的父亲)、弟弟陈其采。当时的陈家并不富裕,陈其美28岁靠当清军都统的弟弟资助,才得以留学日本。在日本,他结识了孙中山,后加入同盟会,与黄兴一起成为孙中山的左右手。

1908年,蒋介石到日本振武学校留学,同年加入同盟会,与陈其美结识。“蒋介石是我祖父一手提携起来的,”陈泽祯说,“辛亥革命时期,我祖父给当时在日本的张群、蒋介石等人发电报,要他们马上回国参加革命,还有何应钦,那时都是我祖父的助手。”

1913年二次革命时,陈其美被推举为上海讨袁总司令,与袁世凯公开决裂。“袁世凯曾派人找我祖父,送给他一大笔钱,让我祖父不要反对他,去国外舒舒服服地做寓公(凡流亡寄居他乡或别国的官僚、士绅等都称“寓公”)。我祖父不肯收,他就派人带口信说,那些钱早晚要用在你身上,意思是会派人暗杀他。”

当时宋教仁已经被袁世凯暗杀了,孙中山很担心陈其美的安危。“我祖父知道自己很可能会死,就把蒋介石推荐给孙中山,说您如何寄希望于我,请如何寄希望于蒋介石。”为了提高蒋介石的地位,陈其美与比他小9岁的蒋介石结拜为兄弟。

1915年初,陈其美在上海和江浙一带,先后策划了一系列反袁军事行动。1916年5月18日,陈其美在上海日本友人山田纯三郎的寓所被袁世凯派的枪手所杀。“他的朋友不敢收尸,是蒋介石将祖父的遗体带走安葬的。”

“祖父遇刺后的第二年,孙中山率上万人为他在湖州老家举行了国葬。1995年我第一次回国到湖州时吓了一跳,那个陵寝的规模是全国第二大的,湖州人叫它‘小中山陵’。”陈泽祯说。

陈其美去世时,长子陈先夫四岁,次子陈惠夫只有两岁。“蒋介石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把我的两个堂伯陈果夫和陈立夫拉拢在自己身边。”1925年,留美回国的陈立夫任蒋介石机要秘书。1926年,陈果夫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任中央组织部代部长。

1929年,29岁的陈立夫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同年,35岁的陈果夫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成立国民党中央政治干部学校。两兄弟掌管国民党党务机构,至此有了“蒋家天下陈家党”的说法。

陈果夫是哥哥,比陈立夫大6岁,但现在提到他们兄弟,人们习惯把弟弟陈立夫的名字排在前面。陈泽祯解释说:“这是因为陈果夫身体不好,辛亥革命时期就患上了肺结核病,陈立夫的名气比哥哥要大吧。陈立夫成立了‘中统’,又建议成立‘军统’,国民党中很多声名显赫的人物都出自他的门下。”

堂伯陈立夫在美国养鸡

陈泽祯告诉记者:“人家都说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其实他们三家是联姻的,陈家与宋、孔两家没什么来往,和蒋家就很复杂了。蒋、陈两家的关系,有感情层面的,也有政治层面的,两方面互相影响,这一点在到台湾后体现得更明显。”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蒋介石面临党内空前的压力。蒋介石、孙科、陈果夫三个人曾在一起商量,谁来承担丢了大陆的责任?陈果夫说,如果有机会重回大陆,军事重于政治,那么一定要保蒋介石。这个责任就由陈家来担吧。

于是,1950年7月26日,蒋介石宣布由他指定的中央改造委员和中央评议委员名单,陈果夫只得了个中央评议委员的虚衔,陈立夫则完全被排除在外。

1950年8月,陈立夫以参加道德重整会议的名义,带全家离开台湾去了欧洲,后来定居美国新泽西州的一个小镇,开始了远离政治的生活。陈泽祯说,有人说陈立夫是被蒋介石骂走的,那是谣传。“蒋介石爱骂人,陈立夫当初从美国留学回来给蒋介石当秘书的时候就说,‘你不许骂我,骂我一次我就走人’,蒋果然没有骂过他。但最终陈立夫可以说是被蒋介石逼走的。”

为维持生计,陈立夫办了一个养鸡场,养了5000多只鸡,捡鸡蛋、添加饲料、清理粪便都要自己动手,还一度卖起了辣酱。台湾“内政部长”谷正刚有一次顺路去探望他,都傻了,那时陈立夫也60多岁了,瘦瘦小小的一个老头儿,一大锅辣酱一下子就搬起来。

1964年,陈家附近森林起火,把陈立夫的鸡舍烧毁了,所幸当时陈立夫的长子陈泽安、次子陈泽宁已经博士毕业,可以略微资助他。“陈立夫在美国的生活真是很窘迫的,有人说蒋介石给过他钱,反正我没听说过。”

陈果夫1951年8月在台北病逝,遗憾的是临终没能见到弟弟陈立夫一面。

1965年,李宗仁回大陆的消息给了蒋介石很大刺激,“为了达到平衡,蒋介石开始邀请陈立夫回台”。1966年,蒋介石借八十大寿之机再次邀请,陈立夫才在离开台湾16年后首次回台。“我父亲看到陈立夫的衣服都很旧了,出钱给他做了两身西装。”陈泽祯说。

1969年,陈立夫回台定居。“蒋介石先后给了他9个政治职务,他都不肯接受,只以总统府资政的身份搞文化复兴运动。”后来,陈立夫又担任台湾中国医药学院董事长,被称为“中医保镖”。“很多人找他求字,他就提出润笔费分文不取,都直接交到立夫医药研究文教基金会,用来做中医药研究。”

陈立夫晚年为促进两岸统一做过许多努力。陈泽祯告诉记者:“他曾经提出以中国文化建立两岸共信,并用100亿元台币在大陆设立用于建设和救灾的专用基金。这个提案已经在中央评议会议通过了,但李登辉不肯执行。很遗憾。”陈立夫不赞成陈家后代参与政事,在他93岁高龄时,给陈泽祯写过一幅字:绵延子孙但具气骨,清华门楣何需望族。

父亲与蒋纬国最为要好

陈其美的遗孀姚文英到台湾后一直和次子陈惠夫一起生活。每年大年初一的早上九点,蒋介石都会专程去陈惠夫家拜年,看望这位“大嫂”。为此,还专门在陈宅门前修了柏油路。

陈惠夫是台湾著名的企业家和金融家,曾任台湾“交通银行”副总裁、“台湾中华票券金融公司”董事长、“中本纺织公司”董事长以及“复兴航业公司公股代表”。陈惠夫有三子两女,陈泽祯是最小的孩子,1946年在南京出生。

“小时候,我常常见蒋介石的,我哥哥封我为‘六朵梅花’将军,我还跑过去问他,和五星上将比,哪个大?”陈泽祯回忆,虽然时常与蒋家往来,但到台湾后,父亲几乎不再与从小一起长大的蒋经国说话。蒋介石迁居阳明山时,蒋经国曾到陈家请陈惠夫去担任阳明山管理局长,陈惠夫大怒:“我不会拍你马屁,拍你马屁对不起你爸爸!你也不用拍我马屁,拍我马屁对不起我爸爸!”便将蒋经国赶走了。

虽与蒋经国不睦,陈惠夫却与蒋纬国最为要好。提到蒋纬国,陈泽祯不住地说:“纬国叔叔真是好人,真是好人。”

关于蒋纬国的身世,一直有传言说他是戴季陶的儿子,并非蒋介石亲生,陈泽祯至今还记得,有一次蒋纬国来找他父亲。“爸爸问他,你到底是谁的儿子?纬国叔叔很委屈地说:‘我也不知道,我见到戴季陶,还问他我到底是不是他儿子。戴季陶让我去他家,他坐在一把椅子上,后面墙上挂着巨大的蒋介石画像。他就让我站在那里看了一会儿,什么也没说,就让我走了,我也不明白呀!’”

陈泽祯也与蒋纬国非常亲近,有些心里话不能对父亲说却可以对蒋纬国讲。“我父亲去世后,纬国叔叔把我找过去说,‘我这里你随时来’。”

我从混世少年到“面包老爹”

1983年,陈惠夫临终前,特意把陈泽祯叫到跟前,“他问我,你知道我们陈家的家风是什么吗?我说不知道。他说,是又穷又硬!”和外界普遍猜测的不同,作为台湾著名企业家和金融家的陈惠夫,其遗产只有600万台币(合人民币120万)。

“我也是‘又穷又硬’,但有的时候太‘硬’了。”陈泽祯自嘲。

陈泽祯的哥哥姐姐都斯文有礼、喜欢读书,唯独他被视为家里的“怪胎”。回忆童年,陈泽祯大笑:“小学五年级我就留级,初中在台湾‘混太保’,一年换一所学校。高中谈恋爱,家里没办法了,把我送到香港去读书,结果我伙同台湾太保和香港飞仔打架,又被退学了……”回到台湾后,陈泽祯剃光头以明志,发奋读书,考上了有“台大先修班”之称的建国中学。

少年陈泽祯把打架视为行侠仗义,把偷父亲的西装换钱给朋友救急当做仗义疏财。“人家评价我祖父是游侠似的人物,他的事可以补《史记》里的《游侠列传》,我那时候的理想就是做个游侠。”

高中毕业,陈泽祯到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可以替天行道”的法律,硕士毕业后成为《联合报》驻日特派员。

在做台湾《联合报》驻日特派员的12年里,陈泽祯充分体现了他的“硬”。“那时,由于我被视为日本问题的专家,台湾派到日本的代表都很怕我,人家说我见官大三级,不管是谁,做得不对我先劝,不听就抨击,非得求个理字不可。”

陈泽祯的批评对象经常是父辈政坛上的故交好友,难免让家人感到尴尬,为此他给自己取了个笔名“诚则真”,“意思是我是诚实地、坚持原则地讲真话”。以“诚则真”署名的文章,文风犀利得经常让编辑也感到害怕。

陈泽祯还以辩才闻名。驻日期间,每周五他都被日本朝日电视台新闻脱口秀节目请去做固定嘉宾。“我提出两个条件,一要允许抽烟,二要能讲真话。每次我做节目,他们的律师就在后面紧张得要死,准备打官司。”陈泽祯的节目是凌晨一点到四点半,节目播出没多久,朝日电视台的办公室里就经常接到电话,说为了看陈泽祯的节目,一夜没睡,害得第二天没有精神。

1988年李登辉上台后,陈泽祯不满他的“台独”行径,公开在媒体上称其为“李痞”。“后来我连从台湾寄过来的工资都觉得恶心,决心不干了!”陈泽祯辞去《联合报》的工作,连退休金也没拿,跑到美国田纳西州开起了面包店。

“世家不过三代”

陈泽祯从小爱吃,这一点遗传自父亲。上世纪30年代,陈惠夫在上海读中学时,有4所名校分别以“吃”、“喝”、“嫖”、“赌”著称,陈惠夫所在的就是擅长“吃”的那所中学。除了爱吃,开面包店的另一个原因,陈泽祯曾在香港《新闻天地》杂志刊登的他写给其社长的一封信中做了解释:“为陈氏三代下来,虽自豪‘侠义’,但事实上却始终‘近贫’的陈家子孙,留下一个足以糊口,换言之即是足以养廉、养骨气的倚仗。”

说到做面包的技术,陈泽祯很得意,说自己“师从名师”。1995年,陈泽祯来到在日本烘焙业颇有名气的神奈川县青木先生店里,先后学习了两年半。1997年9月,一家名为“Alpha bakery”的面包店在美国田纳西州开张了。“Alpha 的意思是,‘啊,发啦’!”陈泽祯半开玩笑地说。

但其实,这家面包店并没有让陈泽祯“发了”,由于坚持面包的品质,直到2001年这家店才结束亏本的状况,勉强打平。收益虽然一般,名气却很大,当地报纸称它是“一个让你想尝遍每一样东西的地方”,还被顾客称为美国东南七州最好的面包店。

面包店开始盈利后,陈泽祯却放弃了在美国开连锁店的想法,决定把店开到中国来。陈泽祯还记得,1995年大陆第一次邀请他回来的时候,提出的条件令他很惊讶。“一是费用完全由大陆方面负责;二是我可以约见任何人,包括国家领导人;三是不做任何政治宣传;四是我回到美国以后,如果有不满意可以批评大陆,不会给任何人带来麻烦。

这种气度,确实了不起。”陈泽祯说,“尤其是我回到湖州老家,看到祖父的墓被重修了,家乡人听说我是陈家的子孙,那些老人家都过来看我,真是让我太感动了。决心一定要为家乡做些贡献。”

陈家人口众多:但多数都在美国生活。陈泽祯有两个女儿,长女陈绍仙定居美国,次女陈绍惠被他带到大陆来,在清华大学建筑系读硕士。

在台湾,蒋介石曾特批半个山给陈家做家墓,陈泽祯的祖母、伯父、父亲都葬在那里。2000年,陈泽祯把他们的骨灰带回老家湖州安葬。“中国有句老话‘世家不过三代’,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将来谁来照看我祖父和父亲的墓。”陈泽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