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仲云薛雯 投笔从戎:清华高材生的东北革命之路 ——追忆东北抗日联军将领冯仲云
《父辈的抗联》系列访谈之:访抗联将士后代冯忆罗、冯松光
投笔从戎:清华高材生的东北革命之路
——追忆东北抗日联军将领冯仲云
新华网消息(记者韩松豫)1930年,春夏之交的北平已有一丝暑气。一名年轻的数学系高才生正准备着他的毕业论文,佩戴学士帽的毕业照甚至都已拍好,大好的前程正等着他。而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共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一场学生运动之后,他被警察局侦缉队逮捕投入牢房。他失去了中国最高等学府的文凭,但他的人生之旅却沿着革命的道路正式启程。他,就是冯仲云。
清华“理科男”:数学天才投笔从戎
熊庆来教授是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曾先后培养了华罗庚、严济慈、钱三强、赵九章等众多名镇海内外的优秀学生。但很少有人知道,熊庆来1926年从法归国任教后,在清华收的第一个弟子,就是冯仲云。在老师眼中,冯仲云对数学敏感,堪称天才。
冯仲云1908年生于江苏武进,1923年进入杭州蕙兰中学,1926年秋考入清华学校大学部(今清华大学),成为清华数学系第一届的学生。在清华求学期间,冯仲云阅读了许多进步书籍,逐渐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1927年,冯仲云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开始担任中共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
然而,在即将毕业的时候,这位清华“理科男”却主动放弃学业,这一度让他的恩师熊庆来教授非常遗憾。冯仲云并非不爱科学,但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毅然用书写公式的手拿起了枪。从此,中国少了一位未来的数学家,但多了一位伟大的革命者。
1930年10月,冯仲云出狱后正式投笔从戎,奉命赴哈尔滨进行地下工作,从此开始了在东北的革命生涯。
东北干革命:从地下党到抗联将领
冯仲云到哈尔滨后在商船学校任教,同时还在附近中学兼职教数学。他与妻子薛雯拿出大部分收入交党费,同时还利用各种关系,积极为党组织筹措资金。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沈阳的中共满洲省委机关遭到严重破坏。剩下的许多同志辗转来到哈尔滨,冯仲云的家就成了当时满洲省委的“总指挥部”和“文件库”。
冯仲云在哈尔滨的家位于市区南岗,是一栋僻静的俄式别墅。罗登贤、李实等满洲省委领导人,都曾借住在他们家,杨靖宇、赵尚志等将领也常来汇报工作。后来罗登贤不幸遇害,冯仲云夫妇闻讯悲痛万分,遂将女儿囡囡取名冯忆罗,以纪念战友。
1934年春天,由于叛徒出卖,冯仲云夫妇被伪满洲国通缉。中共满洲省委决定让薛雯带着两个孩子回到南方老家,而冯仲云则离开哈尔滨到绥芬河,继续进行抗日斗争。
1935年1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成立,赵尚志为军长,冯仲云任政治部主任。1936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主力转移后,冯仲云率第三军余部和青年义勇军,在珠河、苇河地区坚持斗争。
为切断抗联与群众的联系,日伪军强迫老百姓并屯居住,压缩抗联活动范围。然后再重兵进山围剿。抗联队伍缺衣少食,弹药不足,往往伤亡惨重。加上东北一入冬到处天寒地冻,大家只能以树叶作铺,兽皮裹身,靠挖草根树皮、猎杀野兽充饥。部队化整为零,只能在漫漫原始森林里辗转,小心的保存自己。冯仲云与战友偶尔相遇,第一句话往往是“你还活着呢!”
冯仲云是高度近视,眼镜就成为他最宝贵的“装备”。但在林海雪原的战斗中难免会有磕碰,同志们就帮他把摔破的镜片拼好,再用线绑起来。有时眼镜腿摔断了,就找小树枝绑上代替。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冯仲云始终坚持率部抵抗日伪军围剿,并于1939年被选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政委。
冯仲云常说,抗联14年离不开人民的支持,他这条命,也是老百姓救回来的。一次为了躲避敌人的追击,他跑到一户老夫妇家里,没有更好的地方藏身,老两口就将冯仲云藏在了煮猪食的大锅里,为了不让敌人在搜查的时候用刺刀刺,老两口将锅下的柴火点着,缕缕青烟从锅里冒了出来,好像正在煮着东西一样,这才瞒过了狡猾的敌人。逃过一劫的冯仲云心有余悸,倘若敌人逗留的久了,那自己岂不是……他已经不敢再往下想,咕咚一声跪在老两口面前,“人民的恩情我永远也不会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