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凤英简介、个人详细资料

2017-12-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严凤英,中国黄梅戏演员,工小旦.花旦.闺门旦,兼演老旦.安徽桐城人.原名鸿六,又名黛峰.她幼时因喜唱山歌和黄梅调,触犯族规,被迫离家.13岁开始学戏,先后拜师严云高.丁永泉,在桐城.安庆一带演出.1947年曾学唱京剧.1949年后又拜北方昆曲正旦白云生(后因陪韩世昌改小生)为师学昆曲.她不断地吸取兄弟剧种艺术之长,以丰富自己的表演技艺.1953年参加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她的表演质朴细腻,塑造出许多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如<天仙配>中的七仙女,<女驸马>中的冯素贞,<牛郎织女&

严凤英,中国黄梅戏演员,工小旦、花旦、闺门旦,兼演老旦。安徽桐城人。原名鸿六,又名黛峰。她幼时因喜唱山歌和黄梅调,触犯族规,被迫离家。13岁开始学戏,先后拜师严云高、丁永泉,在桐城、安庆一带演出。1947年曾学唱京剧。

1949年后又拜北方昆曲正旦白云生(后因陪韩世昌改小生)为师学昆曲。她不断地吸取兄弟剧种艺术之长,以丰富自己的表演技艺。1953年参加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她的表演质朴细腻,塑造出许多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如《天仙配》中的七仙女,《女驸马》中的冯素贞,《牛郎织女》中的织女等。上述3剧均摄制成影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严凤英被迫害而死。

严凤英(1930--1968),原名鸿六,安徽桐城人,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本名黛峰,艺名凤英,祖籍安徽桐城罗家岭。1930年生于安庆,3岁时回到原籍桐城罗家岭,幼时因喜唱山歌和黄梅调,触犯族规,被迫离家。

她12岁拜严云高学唱黄梅戏,为族人、家庭所不容,后离家出走正式搭班,改艺名为凤英。 1946年在群乐剧场演出,以《小辞店》、《游春》轰动安庆,因此盛名招致灾祸。严凤英离安庆去南京,脱离黄梅戏。之后,又得著名老艺人丁永泉指点,辗转演出于贵池、青阳农村和安庆、皖南等地区。

1947年曾随胡金涛、刘凤云学唱京戏。         1949年后又拜北昆名演员白云生为师,不断汲取兄弟剧种之长,以丰富自己的表演技艺。

1953年参加安徽省黄梅戏剧团。         1951年重返安庆。1953年调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历任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演员、副团长,中国剧协第二届理事,中国文联第三届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196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1960年,严凤英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曾任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副团长,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她于1954年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会演获演员一等奖。

       代表剧目《打猪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均已拍成戏曲片。         文革中,她被指为文艺黑线人物、宣传封资修的美女蛇,并被诬蔑为国民党潜伏特务,屡遭批斗,1968年4月7日夜自杀身亡。

1978年5月23日,安徽省委为严凤英平反昭雪,8月21日省文化局举行了严凤英骨灰安放仪式。

在23年的艺术实践中,严凤英在唱腔和表演方面都有新的创造,为黄梅戏艺术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她嗓音清脆甜美,唱腔朴实圆润,演唱明快真挚,吐字清晰,韵味醇厚,并注重从人物感情出发,力求达到声情并茂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表演质朴细腻、塑造过许多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如《打猪草》中的陶金花、《天仙配》中的七仙女、《女驸马》中的冯素贞、《牛郎织女》中的织女,以及现代戏《丰收之后》中的赵五婶等。其中《》、《女驸马》、《牛郎织女》均摄制成影片。

       她的唱腔圆润明快,表演质朴细腻,吸收京剧、越剧、评剧、评弹、民歌等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世称严派。

严凤英的艺术道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945年春天以前,是第一个阶段。由于父亲严司明和母亲离异,她在四五岁时,就回到祖父母居住的罗家岭。田园风光陶冶着她幼小的心灵,与姑、姐们挖野菜、放牛的同时,她学唱了流传于当地的不少民歌,艺术的种子在心灵中悄然播下。

不久,因为抗战爆发,她的父亲严司明也回到家乡,闲居无聊时,教她唱京剧,这使她与戏剧艺术有了接触。在她十来岁时,同族中曾参加戏班的严云高将黄梅戏带回了罗家岭,他一面开铺谋生,一面收徒授艺,严凤英由此与黄梅戏结下缘分。

她始而偷偷学戏,继而拜严云高为师傅,正式成为他的女弟子,并学会了《送香茶》、《春香闹学》等传统戏中的单折。从学唱民歌小调,到学唱学演黄梅戏,从四五岁到十五岁,严凤英度过了踏上黄梅戏表演艺术道路的准备时期。

       1945年春至1951年初,是第二个阶段。1945年春天,严凤英在桐城练潭张家祠堂第一次登台演出,参演的剧目是《二龙山》。

虽然她在剧中扮演的是一个不重要的角色-女寨主佘素贞的丫环,但却是她黄梅戏舞台表演的起点。为此,她触犯了族规,差点被捆起来淹死,可她却没有放弃这条已然迈出第一步的道路,继续参加黄梅戏班的演出活动,终至离开家庭,从桐城唱到怀宁、枞阳等外县,唱到当时的省会安庆。

       随着舞台实践的不断丰富,严凤英的表演艺术水平迅速得以提高。

她本来就有较好的演唱天赋,又虚心向前辈艺术家学习,她回忆道:我到安庆想把戏演好,就努力学习。那时学表演,主要靠观摩,看老前辈在台上一举一动怎么做,我就一点一滴记在心里,然后照葫芦画瓢搬上舞台。

因为我是女性,演旦角戏的动作要细腻些,像是那么回事,观众看得很有味,反映说严凤英的小做很好。正是凭着这种学习精神,严凤英在表演艺术上崭露头角。据老艺人回忆,《二龙山》一剧的主角是女寨主佘素贞,严凤英扮丫环表演竟使剧名更换为《丫环挂帅》。

然而,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黑暗社会,艺术上崭露头角的严凤英非但没有得到扶助,反而遭到摧残,她被迫一次次地离开她钟爱的舞台,其间,她又学唱过京剧。

她流落各地,无家可归,直到新中国成立。1951年初,她终于重返黄梅戏舞台,是她生活上备受磨难、艺术上得以丰富提高的时期,也为她艺术创造的辉煌作了铺垫。        从1951年初开始,严凤英进入了艺术道路的第三个阶段。

回到安庆后,她在“群乐”剧场演出,这时,党派干部和新文艺工作者帮助改戏改人改制,使她“接触新文艺思想”。

除演出传统剧目外,还配合土改、反霸、抗美援朝、宣传婚姻法等,演出过《江汉渔歌》、《两朵大红花》、《木兰从军》、《柳金妹翻身》等。1952年夏,她参加了安徽省暑期艺人训练班,认真学习了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思想变化更大,“旧社会把我当成草,新社会把我当作宝”。

解放前苦难的经历使她对共产党、对新中国充满了感情,从而也激发了她积蓄已久的艺术创造热情。从1953年到1965年,她先后主演了《天仙配》、《女驸马》、《打猪草》、《闹花灯》、《牛郎织女》、《红色宣传员》、《江姐》等近50个大小剧目,她的表演艺术水平也不断腾跃,既形成了独自的风格特色,又代表着当时黄梅戏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平,并对剧种风格的形成发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中国戏曲从形成之初始,其艺术表演手段中就有了不可缺少的一项--歌唱,这是它有别于西方话剧艺术的明显特征。观众步入剧场的心态既是“看”戏,更是“听”戏,在相同腔调和其他演员演唱的比照之下,他们审听着眼前演员的演唱是否动人,技巧是否高超,希冀自己被征服。

因此,一个戏曲演员,其成就的高低首先就表现在歌唱水平上。严凤英也不例外,她的唱腔,极富艺术魅力,令每个听众都过耳难忘。严凤英的先天嗓音好,沙甜的音色尤其适合演唱黄梅戏。

但是,她的唱腔之所以能够倾倒观众听众,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她善于创造。  戏曲演唱的美学标准,古代曲论家们作过较多的探索。生活于元杂剧兴盛时期的胡祗遹《序》中就提出过“九美”说:女乐之百伎,惟唱详焉。

一、姿质浓粹,光彩动人;二、举止闲雅,无尘俗态;三、心思聪慧,洞达事物之情状;四、语言辨别,字真句明;五、歌喉清和圆转,累累然如贯珠;六、分付顾盼,使人解悟;七、一唱一语,轻重疾徐,中节合度,虽记诵娴熟,非如老僧之育经;八、发古人喜怒哀乐,忧悲愉快、言行功业,使观听者如在目前,谛听忘倦,惟恐不得闻;九、温故知新,关键词藻时出新奇,使人不能测度,为之限量。

九美既具,当独步同流。

在九条标准中,一、二、六项指演员的先天条件与外在神态,其余均是歌唱的具体要求。严凤英的唱腔艺术正是符合了这些美学标准,才倾倒了观众听众。 严凤英的唱腔,首先贯穿着一个“情”字,在深入把握人物性格、测度具体戏剧情境后,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即所谓“洞达事物之情状”,“发古人之喜怒哀乐,忧悲愉快”,也是李渔所指出的“唱曲宜有曲情”,有了“情”才能“变死音为活曲,化歌者为文人”。

《天仙配》是她演唱十分成功的一部作品,她曾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之邀,谈过自己的演唱体会,充分表明了她对七仙女在特定情境中情感的把握,并介绍了自己在演唱中的处理方法。

例如:“我本住在蓬莱村”一句,她的理解是:“当董永问但不知大姐家住哪里,要往哪道而去?这个意外的问题假如答不出来,或者答迟了,都要露出马脚。

”所以马上接唱。“前半句七女的心情有点发慌,后半句则是撒谎,谎撒得比较圆满,还带着有几分自我欣赏的情绪。”撒谎--心慌--自我欣赏,她正是在把握了特定情境和七仙女欲爱还羞的情感基础上,完满地处理了这一句以及这一段唱腔。

再如“分别”一场中,“董郎昏迷在荒郊,哭得七女泪如涛”两句,严凤英理解是“好像是压在肚子里的一肚子苦水,蓬地一下突破了一个缺口,迸发出来,所以感情是非常激动的”;而于“你我夫妻多和好,我怎忍心将你抛”两句,“虽然也是悲恸的,但要平稳些、缠绵些,这样才好表示她和董永夫妇恩爱的感情”。

理解得如此深入,唱出后才十分打动人心,唱腔才有了灵魂,有了魁力。

也因为如此,她在不同的剧中扮演不同的人物,乃至同一剧中同一个人物,声音色彩都有差异。《打猪草》中透出的是娇稚明亮的奶腔,《夫妻观灯》中给人以爽朗与宽厚的感受,《天仙配》“路遇”中的唱腔流露出的是娇羞与自信,《牛郎织女》中她的音色中就可以直接传达出的是沉郁和压抑。

不必观看舞台演出,从她的唱腔中就可以直接领悟到人物身份、性格和情感,她的唱腔足以“使观听者如在目前,谛听忘倦”,仅仅靠声音,她就把人们带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