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的英雄事迹 英雄方志敏笔下的英雄

2017-07-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方志敏在生命最后时刻写下的<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一批文稿,被誉为用生命谱写的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如虹浩歌.在这些文稿中,他很多次缅怀牺牲的战友,写得很动情,很感人.方志敏崇尚英雄.赞美英雄.讴歌英雄,洋溢着浓浓的英雄主义情怀.在狱中文稿中,方志敏提到的第一位英雄就是赵醒侬.1922年,方志敏在江西九江南伟烈学校(美国教会主办)读书.不久,他因不满校方禁锢思想,加之家境窘迫而退学.这时,在沪的友人恰巧寄

方志敏在生命最后时刻写下的《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一批文稿,被誉为用生命谱写的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如虹浩歌。在这些文稿中,他很多次缅怀牺牲的战友,写得很动情,很感人。方志敏崇尚英雄、赞美英雄、讴歌英雄,洋溢着浓浓的英雄主义情怀。

在狱中文稿中,方志敏提到的第一位英雄就是赵醒侬。

1922年,方志敏在江西九江南伟烈学校(美国教会主办)读书。不久,他因不满校方禁锢思想,加之家境窘迫而退学。这时,在沪的友人恰巧寄来《先驱》半月刊。他仔细阅读这份团中央机关刊物,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决心要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于是7月初便前往上海。

方志敏初到上海,“原是梦想着找个半工半读的事情做做,哪知上海是人浮于事,找事难于登天,跑了几处,都毫无头绪”。由于人生地不熟,只好先落脚于同乡团体驻所。就在这最窘困的时刻,他结识了赵醒侬,找到了献身革命的归宿。

赵醒侬,江西南丰人,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党员,江西党团组织的创建者和组织者。

是年8月,经赵醒侬介绍,方志敏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秋,团组织决定赵醒侬、方志敏离沪返回南昌,负责“文化书社”的筹备工作,为传播马列主义和建立江西地方团组织建立一个活动据点。1923年1月20日,赵醒侬、方志敏等在南昌创建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江西地方团。翌年3月,经赵醒侬介绍,方志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时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方志敏在积极参与创建江西地方党团组织的同时,亦投身于国民革命运动。

同样投身国民革命运动的赵醒侬曾三次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百般折磨,他宁死不屈。1926年9月16日,被北洋军阀以“宣传赤化,图谋不轨”的罪名,杀害于南昌德胜门外,时年27岁。赵醒侬壮烈牺牲后的第三天,中共中央《向导》周报刊登《悼赵醒侬同志》的文章,称誉赵醒侬是“江西民族革命运动的先锋”。

获悉自己革命的领路人英勇就义的消息,方志敏万分悲痛。在狱中文稿中,他几次提及赵醒侬。

在《狱中纪实》一文中,方志敏写道:在北洋军阀统治江西时,这里原就是军法处,一切危害军阀统治的分子,统抓在这里,以“军法从事”杀掉的。赵醒侬同志就在这里被杀。

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一文中,他写道:这里要讲到赵醒侬同志的事迹:他是江西南丰县人,他是一个破产的商人。他在上海工作时,生活非常艰苦。他到各处活动全靠两脚走路,连坐电车的钱都是没有的。他是共产党员,他是接受党的命令,来积极的参加国民革命的工作。他在北伐军到南昌前的三个月被军阀捕住,关押于军法处两个月就枪决了。后来很少人知道他,但在江西,他却是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争取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运动的第一个牺牲者!

方志敏如此深情地缅怀赵醒侬,令人动容。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江西省委派方志敏到吉安开展农民运动。

方志敏到达吉安后,在当地党组织配合下,深入开展“二五减租”运动。他召开各种会议,“把地主剥削农民的实际情形,用通俗易懂的话,具体地说与他们听”。方志敏讲得通俗易懂,农民群众一听就懂。明白了贫穷的原因,成千成万的穷苦农民,举起旗子,带着武器,喊着洪亮的口号,参加示威游行!他们不但要求减租,而且要求土地,要求从根本上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声势浩大的“二五减租”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令北洋军阀与土豪劣绅十分震惊,他们进行疯狂地报复。莲花县的一个支部书记朱绳武就被反动派残杀了。方志敏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中写道:

在此,我要纪念莲花县的一个同志,他姓朱,因年久忘记了他的名字。他当时是莲花县的支部书记(党在莲花,当时仅成立了一个支部),很积极在该县工作。在我离开莲花县的第二天,湖南方面的罗某匪军,进攻县城,他从城里逃出来,走到离城十里的一个亭子边,遇着了一个劣绅,嗾使几个痞棍,将他就绑在亭子的柱头上剖肚挖肠的杀死了!他若不死,无疑的会成为我们党的一个得力干部。

大革命失败后,方志敏返回家乡广泛发动、组织、武装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创建革命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

1931年3月,方志敏暂代红十军政治委员,不久,与周建屏指挥红十军在贵溪周坊、余江横山一带作战,三天三战,三战三捷。此时,闽北苏区告急!红十军遂前往支援,开进闽北,在赤石街、崇安城与敌发生激战。红军战士前仆后继,奋勇杀敌,终于攻克两城镇,缴获并筹集10万银元,黄金3000两和大批军用物资。

回忆崇安之战,方志敏写道:一直到现在,我脑中还清晰地存留着一个英雄的肖影,这就是我们的卫兵连长;他的姓名我忘记了,好吧,他就做个无名英雄吧!他在击退崇城援敌的火线中,缴敌步枪三支,但身负三伤。我们叫担架将他抬着走,令他好好的休息。我对他说:“火线事你不要管,你静心养好你的创口吧!”他点点头。忽然另有一部敌军打来了,枪声颇激烈。他从担架上跳了下来,从跟随他的卫兵手里,拿下他用的驳壳枪,上好子弹,一步一颠向敌方走去;他喊叫着指挥队伍冲上去,很快就将敌消灭;他又缴到枪五支,但这次他却在阵上牺牲了。

在方志敏的心目中,所有为国捐躯的先烈,无论是有名还是无名都是英雄,都必须永远地铭记。

在接下来的坑口战斗中,团政委胡烈壮烈牺牲。

胡烈,原名李新汉,江西鄱阳人。1925 年 6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 年 12 月领导鄱阳县珠湖农民起义,任赣北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参谋长。起义失败后,转移到赣东北工作, 任中共余干县委书记,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创建赣东北苏区的斗争。后任红十军第七团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第八十二团政治委员。1931 年5月12日在战斗中牺牲,年仅28岁。

关于胡烈的牺牲,方志敏写道:傍晚时,又受了一个意外的敌人的冲击,将我第三团团政委胡烈同志打死,以致影响攻城决心,遂撤回坑口。

在坑口,红十军召开追悼大会。方志敏写道:我们在胡烈同志的棺前,开会追悼他及阵亡将士。当我们刚开口唱国际歌时,一阵悲哀情绪涌上来,喉咙哽咽着不能出声,一眶热的眼泪不觉就滚出来了。我们的老将军周建屏同志和到场的战士都流下泪来,我们是痛悼着我们失去了的英勇战士。

方志敏写得很感人,悲痛之情溢于言表。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向西突围,开始长征。随着中央红军的离去,中央苏区附近只有两支大的红军,一支是寻淮洲率领的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的红七军团,另一部分就是方志敏的红十军。中央红军长征一个月后,中革军委发来命令,红七军团与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方志敏任军政委员会主席,刘畴西任军团长,全军团共一万余人,下辖三个师,寻淮洲任十九师师长。

寻淮洲是湖南浏阳的青年学生,参加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与陈伯钧、王良同为红四军三十一团有名的知识分子连长。寻淮洲没有进过军校,但功勋卓著:19岁当师长,20岁当军长,不满22周岁就任军团长,是红军最年轻的将领。1933年2月在第四次反“围剿”的黄陂战斗中,他率红二十一军直插敌后,截断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师归路,为全歼该敌创造了条件,获二等红星奖章,受到中革军委的特别嘉奖。粟裕回忆说:寻淮洲是在革命战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一位优秀青年军事指挥员;他艰苦朴素,联系群众,作战勇敢,机智灵活。

两军会合后,在皖南打的第一仗,就是谭家桥之战。这是关键的一仗,关系军团能否在皖南立足。然而,没有打好。方志敏写道:“人员伤亡三百余人,尤其是干部伤亡过多。十九师师长寻淮洲同志,因伤重牺牲了!”一位将星陨落。

对于寻淮洲的牺牲,方志敏异常悲痛,写道:他是红军中一个很好的指挥员,他指挥七军团,在两年之间,打了许多有名的胜仗,缴获敌枪六千余支,轻重机枪三百余架,并缴到大炮几十门。他还只有二十四岁,很细心学习军事学,曾负伤五次,这次打伤了小肚,又因担架颠簸牺牲了!当然是红军中一个重大的损失!

方志敏的文章凝结着一种英雄主义的情怀。在他的笔下,每一个为国捐躯的先烈都被铭记,每一种精忠报国的精神都被仰望。

在狱中文稿中,方志敏还浓墨重彩地记载了身边的英雄。

1935年1月底,陷于绝境、饥寒交迫的方志敏不幸被俘。2月初,方志敏等被国民党军警从上饶押往南昌,囚禁于“委员长行营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与刘畴西、王如痴、曹仰山三人同囚一室。

在《死!》一文中,方志敏用“田寿”与“病知”的名字,记述了刘、王在狱中的不屈斗争。方志敏写道:

死神在祥松(即方志敏———笔者注)与他同时入狱的三个同伴面前狞笑,象一只猛鸷的鹰一样,正在张开它的巨爪,准备一下子就把他们四个人的生命攫了去!“死是不可避免的,什么时候死,我们不知道,———生命是捏在最凶恶的敌人的掌心里!”这是他们入狱后常常说起的话。

敌人们明明告诉了他们,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投降,而得暂时的苟生,一条就是死!他们不约而同地选定了后一条路。

于是大家都在那幽暗熏臭的囚室里,东倒一个,西倒一个地卧在竹床上,心平气静地等候着那一刻儿的到来,等候着那一颗子弹,或是一刀!

“脖子伸硬些,挨它一刀!临难无苟免!”那个在征剿革命的叛逆的东征战役中,被打残了一只左手的只手将军田寿说。他说时,用劲地伸出他的脖子,做个真象有一个刽子手持刀向他脖子上砍下去的样儿。  

“对!必须如此!”那个经过百战以上身子瘦瘦的病知说。

“我们必须准备口号,临刑时,要高声的呼,用劲的呼,以表示我们的不屈!”在这次失败中负主要责任的囚人祥松说。

方志敏还记载了这样一个情节:田寿请看守兵帮他洗了脸,又帮他洗头发。擦上那“金鸡牌”的香皂,一头满是白皂沫。

“只手将军!你把头发洗得那样干干净净做什么?”祥松带着一点与他开玩笑的神气说。

“我把头发洗干净,是准备去见上帝啦!”田寿带笑地答。

“见上帝?看不出你会说出这样有趣的话来!是的,你死了,将会升入天堂,坐在上帝的右边。”

“我偏要坐在左边!”

“好吧,你就在左边好了。哈哈,有趣!”哈哈,哈哈,哈哈哈……三人都同笑起来了。

面对死亡,还能如此的乐观,这般的大笑,这是何等坚定的革命信念!何等高尚的精神情操!

1935年8月6日凌晨,刘畴西、王如痴与方志敏一起慷慨就义。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方志敏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他笔下的为国捐躯的先烈同样是顶天立地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