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张秉贵简介

2017-05-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他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多次

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他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当选为党的十一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委会委员。

张秉贵1918年出生于北京,只在一所贫民学校上过半年学,11岁时便到纺织厂当了童工,17岁到北京德昌厚食品杂货店当学徒。1955年秋,新建的北京百货大楼开张并招聘25岁以下营业员,36岁的张秉贵因有多年的经商经验被破格录取。

他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当选为党的十一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委会委员。

张秉贵刚上班的时候,还受过去一些旧商人陋习的影响。一位顾客要买两块桃酥,张秉贵嫌没有理睬,而去接待购货多的顾客。那位顾客向公司提了意见,同事们批评他。他说:"我多售货,是想为国家多创造些财富,有什么不对?"经过支部书记的思想工作,张秉贵认识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要为国家服务怎能不先为人民服务呢?他说:"我们售货员要胸中有一团火,温暖顾客的心,树立‘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

北京百货大楼当时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客流量大,加之物资相对匮乏,顾客通常要排长队。一次,有两个女顾客说他"服务态度还行,就是动作太慢"。张秉贵便下决心苦练售货技术和心算法,终于练就了"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

后来他又发明了"接一问二联系三"的工作方法,即在接待每一个顾客时,便问第二个顾客买什么,同时和第三个顾客打好招呼,做好准备。他在问、拿、称、包、算、收六个环节上不断摸索,接待一个顾客的时间从三四分钟减为一分钟。他还注意研究顾客的不同爱好和购买动机,揣摩他们的心理。为使说话亲切动人、言简意明,他又自学了语言学。

张秉贵的一生,是从黑暗的旧中国里一个没有文化的童工、学徒成长为新中国劳动模范的典型。他由一个被压迫者,变为社会的主人翁,思想上、感情上的变化成为做好工作的动力。在旧社会,他曾挨过一脚一拳,留下了终生的痛苦记忆。

一次,他给掌柜的捶腿时,以为掌柜睡着了,劳累一天的他想停下来歇一会儿,被老板一脚踢在胸口上。另一次,是一个国民党兵痞来买冰淇淋,等的时间长了点,就一拳打在他心口上。而在新社会,他接待过一名有病的顾客,帮她选择了几种适合的点心,这位顾客还专门带着礼品到柜台来看望他。强烈的对比,更坚定了他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从这一信念出发,张秉贵从1955年11月到百货大楼站柜台,三十多年的时间接待顾客近四百万人,除了刚工作的那一次外,没有跟顾客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他把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与本职工作密切联系起来,他认为,"站柜台不单是经济工作,也是政治工作;不单是买与卖的关系,还是相互服务的关系。

""一个营业员服务态度不好,外地人会说你那个城市服务态度不好,港澳同胞会感到祖国不温暖,外国人会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文明。我们真是工作平凡,岗位光荣,责任重大!"

从为国家争光、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信念出发,他练就了"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通过眼神、语言、动作、表情、步伐、姿态等调动各个器官的功能,成了那个时代商业领域的服务规范———商业服务业的简单操作,被他升华为艺术境界。

他的售货艺术被喻为"燕京第九景"

他不仅技术过硬,而且注重仪表,坚持每周理发,每天刮胡子、换衬衣、擦皮鞋

为了看他的售货表演,顾客曾将百货大楼的玻璃柜台挤碎

在北京,传统的"燕京八景"名扬天下,而张秉贵的售货艺术被人们誉为"燕京第九景"。张秉贵不仅技术过硬,而且注重仪表,天天服装整洁,容光焕发。他认为,"站柜台就得有个干净利落的精神劲儿,顾客见了才会高兴地买我们的东西。特别是我们卖食品的,如果不干不净,顾客就先倒了胃口,谁还会再买我们的东西啊!"他坚持每周理发,每天刮胡子、换衬衣、擦皮鞋。

1957年,张秉贵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

1958年9月加入共产党。

1959年参加了全国群英会。

1978年,他被北京市授予特级售货员称号。

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成为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当选为党的十一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委。

北京有燕京八景,张秉贵售货被称为燕京第九景。

    张秉贵老先生的墓址由八宝山革命公墓迁至八达岭陵园,与妻子崔秀平女士进行合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