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法委书记刘光磊:须解决社会管理薄弱环节

2017-12-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把社会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把社会管理放在社会建设突出重要的位置,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新升华,是深入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所得出的重要结论,是人民群众在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对党和政府的新期待,是确保社会正常运转应对社会矛盾凸显期挑战,完成日益繁重的社会管理任务的迫切需要."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光磊日前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重庆

“把社会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把社会管理放在社会建设突出重要的位置,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新升华,是深入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所得出的重要结论,是人民群众在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对党和政府的新期待,是确保社会正常运转应对社会矛盾凸显期挑战,完成日益繁重的社会管理任务的迫切需要。”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光磊日前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重庆将继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突破制约社会管理的瓶颈性问题,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确保治安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重庆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是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区,具有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的特殊市情,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贫富、城乡、区域“三个差距”明显。

“直辖以来,在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重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但特殊的市情使我们在社会管理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刘光磊代表举例说,比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还不够健全,部分城市社区和农村地区防范相对薄弱;大量务工人员涌进城市,“居无定所”加大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难度。

“当前面临的艰巨的社会管理任务以及人民群众对幸福平安的追求,要求我们必须解决社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必须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刘光磊说,应对社会形势的新变化,最好的方法是以变制变;解决社会出现的新问题,最佳路径是建立社会管理新体系。

要构建“一体化大综治”格局,破解基层综治工作“综而不合、合而不力”的难题,真正把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实施交巡警改革,建成300个交巡警平台,投入上万警力日夜巡逻,实现了“打击犯罪更彻底、服务百姓更直接”的目标;进行司法拍卖改革,引进“阳光交易平台”,打破了暗箱操作、串标围标的潜规则,堵住了权力寻租的漏洞……

“过去的一年中,重庆积极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坚持系统、整体推进,逐步建立符合大城市、大农村市情的社会管理创新体系,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刘光磊代表说。

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入手,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3年投入3000亿元,办好10件民生大事,在全国率先实施户籍制度改革,拟建设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扶持发展6万户微型企业,切实解决群众困难。开展干部大下访、大走访活动,20万名干部走访群众200万人次,市和区县财政共投入99.7亿元,解决信访案件21.9万件,直接受益群众达600万人,不断夯实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开展了新一轮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严格依法办案,多部门协同作战,深入发动和依靠群众,同步推进打黑与反腐败斗争,建立了防治涉黑犯罪长效机制。

强力推进了中小学、幼儿园新型校园警务体制建设,全市投入20个亿,42个区县成立了校园安保支(大)队,5588名校警、4.8万名安保力量进驻,全市没有发生一起重大校园安全事故。

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建立了415个教育基地、公益劳动基地和就业基地,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重新劳教率连续12年低于管控目标。

2010年,平安重庆建设实实在在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群众安全感指数达到95.89%,比2009年上升1.59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群众对政法队伍满意度达到88.56%,比2009年上升2.66个百分点。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刘光磊代表说,每上升一个百分点都非常不容易,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重庆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8个方面社会管理工作重点突破,实行项目化管理,规划变计划,计划变项目,早立项、早建设、早见效。

刘光磊代表透露,下一步重庆将从诉调对接、执行联动威慑机制平台建设、民事公益诉讼、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等10个重点项目开始试点,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创新水平,让平安永驻山城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