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式辉东北 蒋介石半生甚失策 熊式辉一意收东北
蒋介石在东北接收问题上究竟持怎样的态度,抑或说他的态度是如何转变的,此前本报记者曾请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蒋介石日记研究专家杨天石。正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研读蒋介石日记的杨天石在电子邮件中表示“无可奉告”。
原因之一是蒋介石日记只开放到1945年,关于内战史中的蒋介石还有诸多未解之谜。
本报记者在史学家张一波、向天雄的帮助下,终于获得“国民政府”首任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上将之子、旅美华人熊园杰的同意,独家发表熊式辉日记中关于接收东北的历史记录。
“外界很多人都在呼吁张学良重新执掌东北!”
1945年8月,当举国都沉浸在抗战胜利的喜悦之中时,蒋介石正在为如何接收东北而谋算。在他的众多顾问中,《大公报》经理、资深记者胡霖向他如此建议。
但蒋只是“嗯”了一声。最终蒋接受了资深幕僚熊式辉以九省二市加外交策略进行接收的建议,但他真实的用意却是用杜聿明之手发动对东北的战争。
政治接收 划东北为九省二市
1945年9月27日的重庆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这一天,持续数日的谈判终于打破僵局,国共代表重新回到谈判桌前。国民党迫于压力,表示同意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方针,承认各党派的平等地位和人民的某些权利,谈判取得重要进展。
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会谈纪要》。第二天,毛泽东在张治中陪同下从重庆乘飞机返回延安,周恩来、王若飞留在重庆,就尚未取得一致的问题继续商谈。
国共《会谈纪要》墨迹未干,蒋介石便于10月13日向国民党发出密令,要求各战区努力“进剿”。次日国民党军即向华北解放区推进。
此时的重庆和延安都绷紧了弦。毛泽东于10月17日在延安干部会上作《关于重庆谈判》的讲演,针对国民党军的动向和部署,下决心发起平绥、平汉和津浦路战役,坚决打击进犯之敌。
国民党在军事上进攻华北的计划严重受阻,在这种情况下,熊式辉、杜聿明来到了东北。
熊式辉字天翼,江西安义人,从土地革命战争开始他就是蒋介石身边的高级幕僚,曾在江西任省主席达十年之久,蒋介石还派蒋经国前往“学习”,足见其政治能力。在抗战胜利前夜,蒋介石集团开始思考如何接收东北这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工业相对发达、沦陷长达14年的重要战略区域。
国共双方为什么都这么重视东北呢?辽沈战役纪念馆遗址处处长刘晓光认为:“在军事上,东北是个极其重要的地方。东北拥有中国最大的林区———大兴安岭,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兵工厂、粮食极其丰富等等。最重要的是,东北三面环靠,它的西面是蒙古,北面是前苏联,东面是朝鲜,就像一个人坐在椅子里,面前一片广阔的天地就是中原战区。在这种情况下,不论谁占领东北,东北都会是巩固的战略后方。”
9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任命熊式辉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东北行营主任,划东北三省为九省,分别为:辽宁省、安东省、辽北省、吉林省、松江省、合江省、黑龙江省、嫩江省、兴安省,另设哈尔滨、大连两市。
进军东北 蒋介石重大失策
其实原本蒋介石只想屯兵锦州,在辽沈战役后期,他曾对杜聿明说是马歇尔误国,一定要让他接管东北全境。由此可见,在内战的背后,有着相当复杂的国际背景,是两大国际阵营间的一次较量。
然而,进军东北又无疑是蒋介石一生中的重大失策,他将自己的大量主力部队派往这里,其中包括号称五大主力之二的新一军、新六军,这两个军都成立于印缅远征军时期,全部美械装备,战斗力很强,但最终仍逃不脱在辽西被全歼的命运。
“大量兵员的输出,导致到内战后期,蒋介石慨叹已无兵守南京、上海,国民党军由此更加捉襟见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编委冯荆育如此评价蒋介石的这一决策。
10月18日,“国民政府”终于任命杜聿明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4天后,蒋介石就指示他到长春去与苏军接洽。
在长春,马林诺夫斯基元帅对杜聿明用了“计”。“一方面,马林诺夫斯基元帅盛赞两国友谊,表示愿意配合“国民政府”接收,并同意国民党军在营口登陆,还给杜聿明画了一份苏军位置图。”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副会长王建学介绍说,“当杜聿明告别时,马林诺夫斯基还说了很多温暖的话,一改美军对杜所说的苏军骄横跋扈的形象。”
马林诺夫斯基的这次表态不仅麻痹了杜聿明,也麻痹了蒋介石。杜聿明率所部乘美国舰艇抵达营口港外围,他们还不知道东北人民解放军(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部队在东北解放战争中使用名称多次改变,在此统一使用东北人民解放军)早已于两个多月前挺进山海关,对东北的主要城市进行了接收。
此时的杜聿明尚以接收大员的姿态志得意满,待联络人员登岸后才发现苏军早已全部撤退,岸上驻扎了东北人民自治军。杜聿明这才恍然大悟,立即回重庆向蒋介石报告。
“至此,国民党军幻想从苏军手中接受东北已成泡影。”杜聿明在回忆录中写道。但蒋介石并未死心,准确地说站在蒋身后的美国政府并不甘心失败。
熊园杰回忆说:“当时父亲已开始准备将北平附近之第九十四军第五师及手边的‘伪满’军队许庚扬所部空运长春,长春作为‘伪首都’地处的东北中心,战略地位十分突出重要,因此父亲准备以此为核心,展开对东北的全面接收。”内战的乌云已密布东北上空。
“这时,杜聿明已做好打内战的准备,他希望通过美军的海上支持,先调集十个军进攻东北,然后回师关内。此后,他前往重庆向蒋动员,但蒋说十个军调不出来,只能先派两个军从山海关打出来。”冯荆育说。
“在这不到60天里,‘国民政府’先是在锦州成立辽宁省政府,杜聿明的司令部也宣布在此成立,而后‘国民政府’又任命董文琦为沈阳市市长。在政府内,有很多重要职务都由‘伪满’投降人员担任。”收藏家詹洪阁近年来收藏了大量此方面的史料。
但好景不长,苏军撤退后,解放军即将国民党军长春守备部队歼灭,刚刚上任的市长赵君迈也被俘。
苏军自沈撤退 未通知国民党
杜聿明此时的算盘是准备率军进入沈阳,他下令部队进行整补,并在辽西走廊抓壮丁达1万人。
1946年1月26日,苏军从彰武、新民撤退,杜聿明立即派军进入,同时经苏方同意,派一个师进入沈阳市铁西区。
2月,苏军开始全面撤出东北,杜聿明更加放开胆子,命令所部向北宁路两侧进攻,结果在法库秀水河子战役中,十三军一部被歼,成为东北解放战争中首支被中共歼灭的部队。
蒋介石集团对东北的疯狂进攻,得到了马歇尔的大力支持,他派出运输舰,从上海、广州等地将新六军、新一军、七十一军、六十军、九十三军先后运抵秦皇岛,就这样蒋介石麾下最能战的几支部队大多来到了东北战场。在随后的战争中,这些部队有的被歼灭,有的在战场上起义,有的仓皇溃逃……
没有军权的熊式辉希望在行政上实现自己的计划,于是他花了不少心血,在东北开始施行行政建设和经济重建等措施,包括实行东北少数民族政策、成立干部讲习会、设计国民党党建政策(国民党党校),尤其是提出了一系列稳定经济、平均财富分配、实施“耕者有其田”的计划,但因触及很多大员的利益,多以失败告终。这些措施的失败,只能使国民党更为彻底地失去民众的支持,因此战争的结果已不需要预言。
1946年3月13日,苏军全面撤出沈阳,但并未通知国民党军。国民党军以便衣身份秘密侦察,跟进接收,南占浑河铁桥、北占北陵机场,并向东北人民解放军阵地进犯,而后全面进入沈阳。
东北解放战争开始全面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向天雄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报记者 何骞 张毅
报道顾问
吕正操:开国上将、全国政协原副主席
李运昌:率部挺进东北第一人、原中顾委委员
焦若愚:抗战胜利后沈阳市首任副市长、原中顾委委员、北京市原市长
张一波:老八路、四野老战士、辽宁省委党校教授
王建学: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副会长、辽宁省委党校教授
冯荆育:解放军沈阳军区前进报社原社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编委
康静波:辽沈战役纪念馆馆长
熊园杰(美国):“国民政府”首任东北行辕长官、陆军二级上将熊式辉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