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长楼继伟失言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发言(全文)

2017-05-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谢谢韩主任的介绍,第一次演讲确实有点诚惶诚恐.在中投公司做董事长期间,我的讲话比较直率,现在官方身份,我试图能不能做一点调整.今天的题目有点难调整,题目是"包容性增长中的财税改革".这个题目本身就是很不容易做出解释,"包容性增长"--inclusive growth,大家的理解不一样,中国政府已经表达的增长方式,要求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等方面统筹发展,包容性增长说起来似乎内容太多了.我觉得可以把这个概念说得稍微小一点.所谓包容性增长就是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所

谢谢韩主任的介绍,第一次演讲确实有点诚惶诚恐。在中投公司做董事长期间,我的讲话比较直率,现在官方身份,我试图能不能做一点调整。今天的题目有点难调整,题目是“包容性增长中的财税改革”。这个题目本身就是很不容易做出解释,“包容性增长”——inclusive growth,大家的理解不一样,中国政府已经表达的增长方式,要求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等方面统筹发展,包容性增长说起来似乎内容太多了。

我觉得可以把这个概念说得稍微小一点。

所谓包容性增长就是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所有的地区,惠及所有的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我并非就这样定义,而是今天把范围收得稍微小一点,不至于说得太发散。

大家对两个惠及,各个人群,各个地区,以及可持续增长上没有什么异议,最重要的,每个人心目中不同的,是如何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途径,大家有不同的理解。关键是市场和政府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政府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财政税收,政府需要资源,这种资源来自于纳税人的贡献,来自于政府预算的安排。

因此实现途径的方式如果不解决的话,就很难谈到如何进行财税方面的改革。对于实现途径大家的理解多种多样,我想了想,可能有三种理解比较有代表性。

第一种理解,特别关注发展成果的再分配,特别是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国家就要提取更大比例的财政收入,通过大规模的再分配来关注结果的公平。这种途径压缩了市场的作用,可能就业不足,人民的幸福感并不见得高,如果靠国家的福利太多,而不是靠自己的奋斗,幸福感并不见得很高。而且经济增长率可能比较低,这种模式不大可持续。

第二种理解,关注发展机会的创造,而不仅仅关注于结果。争取使每个人都能根据自身的条件获得发展的机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发展,享受发展的成果,国家适当的提取财政收入,实施适当的再分配政策,主要是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这种办法,这种途径就业充分,人民的幸福感强,经济增长率高,是可持续的。

第三种理解,但是这种途径是不平衡的途径或者方式,国家大力扩大开支,进行比较大规模的再分配,但提取的财政收入比较少,财政长期赤字,个人付出较少的努力,享受更多的福利,从而国际收支赤字也会越来越大。但是天上没有掉馅饼,也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样一种方式最后要靠通货膨胀来平衡,结果低收入人群和地区会更为困难,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拉美国家在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例子,也就是所谓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我们也可以看到,其中有的拉美国家经过近十年的政策调整,已经走出了这个陷阱,但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我们也可以看到个别南欧的边缘国家,其实本来属于中等收入国家,也走的是第三种模式,第三种途径。但是由于在欧元区,有强有力的货币,单一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有欧元保护伞,所以并不见得马上表现为危机。现在保护伞已经撑不住了,我们会发现,这些国家原来没有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可能还要倒退回去。

因此,第二种理解是实现包容式增长的正确道路,尊重和保护市场机制,政府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是可持续的。遗憾的是第一种和第三种理解总是很有市场,原因多种多样。部分政府部门过分相信自身干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对微观经济活动的不平衡反应极为迅速,不太相信市场自身的修复能力,马上出干预措施,我们看到往往适得其反,制造波动。

同时在社会方面,我们也不能指望大多数人民都可以从可持续性的长远观点来思考问题,以多贡献、少获取的理念来指导行动,大多数人是愿意在机会公平、公正的环境之下,通过自身的努力赢得更好的生活。

但是,在政策环境不友好,特别是机会很不均等的时候,想少付出,多享受福利人的比重就会越来越多,而且舆论环境也会恶化。

第一和第三是不归之路,我们并不是没有滑向这些歧途的可能性。第二条是艰巨的改革之路,也是走向包容式增长之路,中国正在力争摆脱滑向第一、第三的可能,力争走第二条路。

我们看到习主席在讲到中国梦的时候,他讲要“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让人民共同享有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全国人大刚刚通过的《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这样的要求,“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完善和加强宏观管理,真正做到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不去干预,真正让市场起作用”。

这些方案还提出一些具体的任务,比如说大幅度减少合并,中央对地方的一般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取消不合理不合法的行政事业收费,公平对待社会力量提供医疗、卫生、教育等等公共服务,同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

这些其实背后都是财政问题。去年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还指出,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原则做好民生工作,这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守住底线、突出重点”,政府不能只要碰到民生问题都要去做。

什么是基本的需要?底线是什么?财政能不能可持续,承诺过多而收入不够,我们会走向第三种模式,那是不归之路。“完善制度、引导舆论”也很重要,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民生政策,制度是不完善的,往往是没有约束的。

我们应该帮助穷人,而不应该帮助懒人,我们制度中有很多这样的问题。当然还要“引导舆论”,舆论上常常是提到民生就好像站在道德高地上一样,实际上我们看到这是一个综合的问题,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

人大通过的改革方案还提出一些方向性的要求,其中财政税收的改革是专门强调的重点改革,包容性发展要求把创造机会均等,平等发展,维护社会正义放在最为突出的位置,在这些方面涉及非常广泛。而且往往又同财政制度相联系,所以财政既要加快自身的改革,完善财税制度,也要积极支持配合相关的改革,着重于建立机制,促进包容。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中共三中全会都对改革做出了部署,我想十八届三中全会如果是惯例的话,也应该大致是这个内容。

财税改革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需要加强调查研究,理清改革思路,提出发展建议。改革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过去30多年来,中国坚持市场取向,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改革,在此过程中,财税体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军,进行了多次重大的变革,与各方面的改革相配合,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根本性变革,国家的财政实力也不断的壮大,财政的状况总体健康。

尽管改革和政策调整任务非常艰巨,我仍旧相信,我们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之上。方向是明确的,也有一定的经验和理论的准备,新一轮的财税改革会取得更为长足的进展。谢谢!

(本文根据发言录音整理,未经演讲者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