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斗最大的罪人 [交大记忆]张光斗学长:我学的是水利 要为人民服务[图]
[编者按]交通大学建校至今,始终以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在跨越三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谱就了薪火传承、思源致远的历史篇章,也汇成学校文化和精神的宝贵财富。今日的交大源于那些被铭记至今和默默奉献的昨天,而无论震撼或平凡,都值得记取和思索。走进交大记忆的长廊,回瞰那些通往此刻的真实和感慨,注目历史,为了更好地迈向未来。
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1934届校友、我国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和工程教育家、两院院士张光斗学长于6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2009年,张光斗学长曾与钱学森学长、吴文俊学长、徐光宪学长一起获得上海交通大学首届“杰出校友终身成就奖”,并在113周年庆祝大会上受到隆重表彰。
位于徐汇校区的钱学森图书馆承扬钱学森精神,已广为人知,钱学长的品格和贡献深入人心。而人们或许不太熟悉,在闵行校园,也有光斗路、文俊路、光宪路,与学森路一起见证着学校的新发展。“交大记忆”在此连续推出三期,缅怀张光斗学长,致敬吴文俊学长、徐光宪学长。
张光斗学长1912年5月生于江苏常熟,1924年以优异成绩考上交通大学附小,后相继直升附中、预科、大学部,1934年毕业于土木工程学院。在校十年深受工业救国思想影响,刻苦用功,成绩名列前茅,连年获得学校免费奖励。
1934年秋,考取清华大学水利专业留美公费生后赴美留学,先后获得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和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37年抗战爆发后,毅然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回国工作。张光斗学长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科研和工程教育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系统的、创造性的贡献,90岁高龄还亲赴现场检查水利工程质量。
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光华科技成就奖、水利事业功勋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哈兹国际奖”等多项国际国内荣誉和奖励。
1996年,上海交通大学百年校庆时,张光斗学长专程出席并在校庆大会上讲话,对母校的年轻学子提出殷切希望。
张光斗学长生前谈起在交大的学习生活颇有感慨,在大学每半年搬一次住所,学校中院后的房子、中院楼上、上院楼上、南院(近容闳堂)、工程馆前宿舍、执信西斋,他都曾住过,校园各处都是求学时期的记忆,尤其交大严格的校风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说,学校有很多很严格的老师:物理教师裘维裕、贾存鉴,每周小考一次,不及格的比比皆是;化学教师徐名材,一个月小考一次,每次答题要花二三个小时,而且他批卷只批负分,以至有的同学最后得分为负数;数学教师胡敦复,要求也严格。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要求用英文书写,写得整齐,结果正确,如果做得不好须退回重做。张光斗学长说,正是这种科学精神、工作作风锻炼了他。当时还流传这样一句话:念上海交大,一、二年级通过了,就可算大学毕业了。
张光斗学长回忆说,早在预科时,裘维裕问他进大学学什么,也曾劝他上理学院。他说理学院毕业后搞科学,而他要当工程师。进大学后正逢九一八事件,张光斗更下定决心要走工业救国道路,“学好水利,将来为人民服务”。
张光斗学长说,解放前,水利工程小,机械设备差,生活条件艰苦,他们搞水利建设时是租当地农民房子住。如在四川万县,开展2000千瓦水利工程,没有器材,要用钢管但没有钢板。得知长江上有一艘沉船,大家合力捞起来,把船上钢板铆钉拆下来,做成钢管。那些工程虽小,但锻炼人,培养了两三千人,后来都是国家的骨干、总工程师。
2003年,张光斗学长在接受专访时特别谈到,现今的毕业生到合资企业多、出国多,而各种先进的核心技术离我们越来越远,比如汽车的复杂性远比不上“两弹一星”,但我们的汽车却没有技术创新。没有创新,小康社会无法实现,再靠引进也不行。
他希望青年学子要懂得怎样做人,要改造主观世界,必须为老百姓做事。不同于发达国家,中国企业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弱,大学的发展要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不能单纯地照搬发达国家大学的办学模式,一定要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