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兰玉置浩二】日本音乐人——从李香兰到玉置浩二
中学时候在KTV第一次听到张学友的《李香兰》,立刻爱上了这首歌。粤语歌词颇具古风,厚重的情感化入其中,通过歌神的声线谱出了一段伤心往事,此后我便一直对李香兰这个名字念念不忘。
香兰是一个极有韵味的名,据《说文解字》言:香者,芳也。旧时形容女子相关的事物便常用香字,如香闺、香艳、怜香惜玉。另外,兰字常指代君子美好品行。通过姓名表达的字面意思,我时常把李香兰联想成秦淮八艳中李香君似的人物。我总是诧异张学友为何会唱出关于“李香兰”的歌曲,最近终于上网查了查李香兰的资料,竟偶然发现了几位很让我佩服的日本音乐人。包括李香兰,还有服部良一和玉置浩二。
李香兰原名山口淑子,父亲山口博是汉学的忠实崇拜者,早年便迁居抚顺,因此李香兰是在抚顺出生的。其后她被父亲的义兄李际春收为义女,改名李香兰。我第一次接触李香兰的歌喉,是在Youtube上找到的一部名为《苏州夜曲》的MV视频。
《苏州夜曲》是日本近代诗人西条八十作词,虽然歌词内容我听不懂,但是李香兰轻柔细腻的唱法已经足够让我惊艳。她的腔调让我隐约感觉到昔年还没有被北方“官话”改变的传统唐音宋韵,这是一种影响了整个东亚的发音体系。
音韵配合着婉转的歌喉、柔和的旋律,几近完美得重现了江南女子小鸟依人的柔情和莺言燕语的蜜意。此后李香兰又凭借一首《夜来香》成为了与周璇、白光、吴莺音、张露(杜德伟母亲)齐名的上海滩五大歌后。
这首《苏州夜曲》如果单依靠李香兰的柔美唱腔还称不上经典,更令人称道的是其旋律绝美的江南小调风格。这种音乐很明显与岭南戏曲同源,又抛弃了一些戏曲的夸张和浮华,多了一份田园中的恬然。余音徐徐,缓缓如山间溪水潺潺不绝,真挚又不失格调。
音调中婉转回环,包含了东方特有的含蓄美。我想象中能写出这种曲调的人,应该是如姜夔这样仕途不顺沉溺词曲的中国文人。然而让我惊叹的是它的作曲者居然是一个日本人,他的名字叫做服部良一。
我知道日本虽然学到了不少唐宋文化,可是在传统艺术上依然保持了强烈的本土风格,例如和歌、俳句等。而服部良一仅仅是在杭州小住过一段时间,就能把江南小调运用得如此细腻到位,实在是让人叹服。虽然音乐无国界,但是必须承认服部良一是拥有很高的天赋才能很快写出从音乐曲调深处去表达情感的小调,而非仅仅是表面的形而上学。
随后我又找到了更多关于服部良一的资料,他有个中文笔名叫夏瑞龄,并用这个笔名写过《寒雨曲》《蝴蝶夫人》等歌曲。他还有个很优秀的学生叫姚敏,姚敏作的歌又捧红了周璇、李香兰、葛兰、邓丽君、费玉清等人。
在寻找李香兰的相关资料时,我发现90年代时中日曾合拍了一部关于李香兰的电视连续剧,名为《别了,李香兰!》。电视剧的主题曲是《行かないで》,中文译为《不要走》。这首歌后来重新作词成了张学友《梦中的你》专辑中的《李香兰》,国语版本另作词名为《秋意浓》。
这首《行かないで》的作曲和演唱都是一个名为玉置浩二的音乐人,我特意找到日本原版听了听和张学友的《李香兰》做比较。早先我本以为张学友这首《李香兰》的情感演绎方式和音乐的完整结合是无人能超越的水准,不过在听过玉置浩二原版《行かないで》后,我改变了最初的想法。
玉置浩二的嗓音虽比不过张学友浑厚,但是由于他是作曲者,对曲调情感的把握更准确。他的演唱更注重的是近似平铺直叙的白描,歌喉的平静到位得勾勒出了曲调中蕴含的心动,意境也更为深远。
为了证实我如上猜想,我又找到日本著名的和歌诗集《万叶集》收录的几首日文和歌,用来与《行かないで》的歌词做了简单比较。果真《行かないで》的歌词之美,境界非粤语版的《李香兰》能比。歌词以直叙为主,把深切的情感淡淡得藏在一句“不要走”中,略带含蓄得表达了一片爱慕之情,余味之广引人入胜。这也正是玉置浩二的作曲和演唱所相应和的。
我进一步查找到更多玉置浩二的资料后,更被他的音乐才能所折服。原来早在八九十年代,玉置浩二的作品就被港台歌星翻唱了不少。除了张学友翻唱的《李香兰》,还有谭咏麟《酒红色的心》、蔡枫华《月蚀》、黎明《一夜倾情》、李克勤《绝对自我》、张国荣《拒绝再玩》、陈奕迅《愈想愈无谓》、刘德华《痛》、顺子《friend》等总计约五十首,其中不少歌曲还入选了当年的金曲榜。
甚至在2000年后,2002年辛晓琪还翻唱过他的《虹色だった》为《曾经》,2005年刘若英翻唱《グライダー》为《光》。
世博会上,日本国宝级的大师谷村新司以一首《星》赢得了不少中国观众的喝彩。身为老一辈在作曲和演唱上同样有惊人才能的音乐人,谷村新司也翻唱了玉置浩二的《悲しみにさょなち》和《friend》等歌曲,我认为这就是前辈对玉置浩二价值的肯定吧。
写到这里,想起早前一篇写关于林志颖奋斗史的帖子,其中有一句话说:“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借用一下这句话的后半句,李香兰、服部良一、玉置浩二,他们在音乐上的成就也不需要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