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功家庭背景 想上清华北大 家庭背景有多重要?
家庭背景不同的学生,可能站在相距很远的起跑线上,奔向高考的终点。
近年来,关于高考改革的呼声从没停止过。但是,“高考至少是一个相对公平的筛选手段” 始终为社会普遍认同。值得思考的是,高考之前的教育公平吗?
我们知道,进入一个省或市的重点中学,会大大提高获取理想高考分数和加分优惠的几率。而有一个重要因素决定了学生能否进入重点中学——家庭背景。也就是说,家庭背景不同的学生,可能站在相距很远的起跑线上,奔向高考的终点。
高等教育一直被视为社会分层的重要机制。然而,教育的社会分层机制,可能早在高考前已经启动。香港科技大学的研究者对于家庭背景在这一分层过程中的影响展开了详细的分析。
分析数据来自 “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受访者是在北京读大学的 06、08 级共 4771 位本科生。他们的学校被划分为精英大学(北大、清华和人大)、211 大学(除上述三所)和非 211 大学三类。为期五年的调查(2009-2013)包含了详细的学生家庭情况与入学前后经历。
从数据本身,已经能够看到家庭背景的重要影响。比如说,精英大学的学生中,30%自评来由中上或上等经济地位的家庭,而该比例在 211 大学和非 211 大学分别只有 18.6%和 14.6%。精英大学里来自农村或乡镇的学生比例为 19.2%,而在另外两种类型的大学里该比例则分别为 31%和 32.8%。
高中类型上的分野更明显,精英大学里近 80%的学生来自省级或全国重点中学,16%来自市县级重点中学。而在非 211 大学里,来自上述两种重点中学的比例分别只有 39.4%和 38.5%。
数据分析进一步显示,来自省级或全国重点中学的学生比非重点中学的学生进入精英大学的几率高 10.1 倍、进入 211 大学的几率高 5.7 倍。县市级重点中学学生进入两类大学的几率则比非重点中学学生分别高 2.4 倍和 2.1 倍。加分优惠政策的影响也十分明显。享受了优惠政策的学生进入精英大学和 211 大学的几率比没有优惠的学生分别高 7 倍和 1.5 倍。
那么家庭背景对于高考分数和优惠政策的获得有没有影响呢?研究者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来自收入中上及上等家庭的学生高考成绩明显高于收入中等及以下家庭的学生(注 1)。前者获得优惠政策的几率也比后者高 47.2%。另外,家庭居住地在县级市、地级市、省会城市和北京的学生,获得优惠政策的几率相比农村或小城镇的学生分别要高出 35.8%、123.4%和 151.6%。
研究者并没有分析家庭背景如何对学生进入重点中学施加影响,以上的分析也不能完全被确定为因果关系。毕竟,除了家庭的经济实力,学生的个人能力也会有重要的影响。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已经看到家庭背景对于高考分数和是否获得优惠政策有着显著的影响,这又进一步影响学生进入不同类型高校的几率。
即便是在相对公平的高考制度下,正如布由厄的经典分析所言,家庭背景仍然发挥着阶级再生产的作用。这意味着,如果社会分层是发生在高考之前,纯粹的高考制度改革恐怕并不足够。
注 1:来自收入中上及上等家庭的学生高考成绩比收入中等及以下家庭的学生标准化高考分数[(考生考分-本省一本线)/(本省一本线-本省二本线)]高 0.28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