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万标桐城 【桐城中学】桐城中学

2017-08-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桐城中学历史悠久,学校由桐城派后期大师.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先生于1902年创办.自创建以来,学校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晚清时期,被称作

桐城中学历史悠久,学校由桐城派后期大师、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先生于1902年创办。自创建以来,学校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晚清时期,被称作“安徽革命教育的策源地”;民国时期,又被誉为“安徽省最优秀的中学”。新中国成立后,于1958年被确定为安徽省首批七所重点中学之一,1999年被命名为安徽省示范高中。

“勉成国器”,是安徽省桐城中学的校训,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吴汝纶先生为桐城中学题写的。勉成国器的意义是:勤勉努力就能成为国家的人才。它包含了吴汝纶先生对桐中学子的殷切期望。

学校创办人:桐城派后期大师、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先生。

半山阁 半山阁,坐落于桐城中学校园内,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为当时桐城中学堂藏书楼,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在学堂任教的日本教师早川东明参与设计, 他也是最早来桐城任教的外籍友好人士。 半山阁为两层砖木结构,由楼、阁两部分组成,暗依“楼”西山墙而建阁,故名。

阁坐东向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两层,仿歇山式顶,南北各开一门。上层为木结构抬梁式,北、西、南三面临空,设栏杆扶手,可凭远眺。阁东为楼,南北朝向,面阔五间,进深通为一间。

高两层,两坡顶,小瓦铺盖。东西墀头山墙到顶,前后上下设廊,南北两面四柱到顶。楼下廊壁,各开八面双开长窗,宽敞明亮。阁楼中悬挂有吴汝纶先生创办桐城中学堂时题写的“勉成国器”楷书匾额,及“后十百年人才奋兴,胚胎于此;合东西国学问精粹,陶冶而成”的行楷楹联,表达了吴先生的办学宗旨和教学目的。

半山阁 半山阁的建筑形式打破了中国古建筑中讲究对称的格局,融楼、阁于一体,样式新颖,布局典雅,令人赏心悦目。著名古建筑专家单士元、罗哲文、郑孝燮曾莅临考察,对半山阁的设计形式和建筑艺术倍加赞赏,誉为“凝固的音乐”。 半山阁 惜抱轩银杏树

“惜抱轩”银杏树,在桐城中学校园内东北隅,系姚鼐书屋“惜抱轩”旁之宅树。

姚鼐(1732~l8l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人翰林,官至刑部郎中,充四库全书编修官。中年弃官,先后在江宁、扬州、徽州、安庆主持钟山、梅花、紫阳、敬敷书院达四十余年,士争受业。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刘开、姚莹为其著名弟子。

姚鼐出身于翰墨世家,颇负盛名,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为桐城派文学理论集大成者。继承方苞的“义法,,和刘大槐的“神气”学术思想,发展成为桐城文派理论的完整体系。他提出为文“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备”,“神、理、气、味为文之精,格、律、声、色为文之粗”二者合一的创作主张以及“阳刚阴柔”等艺术风格论,把桐城派文学理论推向一个高峰。

共散文以“醇正严谨”著称,清通自然,简洁明快。著有《惜抱轩文集》、《惜抱轩诗集》、《惜抱轩尺牍》、《九经说》、《三传注》、《五七言近体诗钞》;选编;《古文辞类纂》,影响深远。

姚氏十世迁入县城,先后居“天尺楼”、“雁轩”、“树德堂”、“初复堂”。鼐八岁(1738)由“树德堂”徙居“初复堂”,后建“惜抱轩”书屋,植此树。银杏树至今已有二百余年,树围2.8米,高21米,树冠面积39.16平方米,挺拔参天,枝繁叶茂,终年苍翠。

1986年,桐城县人民政府,拨款于树周围建钢筋水泥质地六方形栏杆,每方长3.2米。勒石立碑,碑高0.5米,宽1米,厚0.15米。碑文正楷阴刻:“本校东隅,原为桐城派文学大师姚惜抱先生故居。姚先生自公元1738年来居于此,至1955年划归本校改建教学楼,姚先生及其后裔计居217年,此银杏树乃姚氏园中故物。建栏保护,以供观赏,如睹前贤之风范,因刻石纪念。一九八六年秋,桐城中学志。”

渡江战役二野司令部旧址

系一幢高台基的近代建筑,坐西朝东,占地231平方米,抬梁式砖木结构。梁架结构外露,5根硕大七架梁,四角用扒梁与之连结。下为砖石台基,面阔一间,进深三间,四周设回廊,廊立16根木柱,砖砌墙壁,东设大门,南北墙各设5个券窗,两边设门,西墙亦设两个券窗,四坡屋顶,小瓦铺盖,整个建筑保存完好。

据《二野大事记》、二野《阵中日记》载:1949年4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在此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邓小平传达中央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刘伯承号召部队“用最大力量,进行渡江作战准备”。4月17日,刘、邓向西线部队下达了21日开始渡江作战的命令,作出三、四、五兵团渡江的部署。

4月19日,“二野首长均到桐城指挥”。4月21日,“二野所属部队遵命于17时30分开始炮击,17时55分开始登船渡江”。渡江战役取得全线胜利后,司令部于4月23日离开桐城,经合肥,全椒,29日到达南京。

桐城中学学子优秀,人才辈出。我国前驻法大使、文化部部长黄镇,农工民主党首任主席、前交通部部长章伯钧,北平市首任市长何其巩,美学大师朱光潜,两院院士孙德和、慈云桂,陆大道,著名核物理学家疏松桂、方正知,哲学家方东美,古文论家马茂元,著名作家方令孺、叶丁易、舒芜,中共十六届中央委员、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空军少将曹新国等,都曾就读于此 石刻柱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这十六个字是桐城中学创办人之一方守敦先生在石刻柱上所书的六朝佳句,笔力遒劲,盘郁苍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