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玲的图片 【青岛台】空巢老人的“天使”——杨晓玲

2017-06-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青岛,只要提起"天使温情空巢乐园",老人们定会竖起大拇指.六年的时间里,他们很多都在乐园参加过生日派对,也经常收到来自乐园的问候和关怀.这

在青岛,只要提起“天使温情空巢乐园”,老人们定会竖起大拇指。六年的时间里,他们很多都在乐园参加过生日派对,也经常收到来自乐园的问候和关怀。这是一家来自民间的公益敬老组织,2006年成立,迄今已提供了600多万小时的志愿服务,组织了几十万人次的老人活动,在册志愿者由最初的二十几人发展为五百多。

乐园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无数爱心人士的支持,而发起人杨晓玲,一名公司会计,一名你我一样的普通市民,更是亲眼见证、亲手推动了乐园的每一步成长。

今天的节目,让我们跟随青岛台记者陈娜一起走近这位空巢老人的“天使”——杨晓玲。 “下面有请天使温情艺术团为大家演唱。这首歌是我们的志愿者李金胜老师作词、作曲。我们是幸福的老顽童,心里感觉很年轻……” 在青岛市邹县路居委会,气氛格外热闹。

一大清早,活动室就坐满了人:男士大多西装革履,正襟危坐;女士们则有的谈天说地,有的比划着舞蹈动作,有的则拿着唇膏再补一次妆。很难相信,这群宾客很多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正在为生日派对做最后的彩排。

在老人的话语之间,“杨团”这个名字被提及的最多。 杨团,其实是老人们对杨晓玲的爱称。杨晓玲1965年出生,是一家公司的会计,同时也是青岛众多空巢老人的精神家园——天使温情空巢乐园的创始人。

记者见到杨晓玲的时候,她刚陪患癌症的伊青大姐做完化疗。束着马尾,刘海被风吹得很翘,“风尘仆仆”这个词一下子就溜到了嘴边,很难把眼前的她和老人们推崇备至的“杨团”联系起来。

仔细了解才知道,“杨团”的名字源自她天使温情空巢乐园发起人的身份: “当时起步就是我们天津商业大学青岛校友会,毕业以后来到青岛,大部分都是外地的。这些人情同手足,亲如一家。

经常在一起聚会的时候,大家就觉得,咱们再做点什么吧。自己的父母不在身边,就想有没有这种(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我们去看看。相对来说也可能是把我们这种孝心有一个寄托,或者说把我们这个爱有一个出口和寄托。

” 从2006年初具雏形到现在惠及岛城近百万老年人,只有短短6年的时间,但现在的天使温情空巢乐园已经有了500多人的志愿队伍。杨晓玲说,从最初的无心插柳到现在的四处开花,乐园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了设想。

其中最让她感动的,则是平时抑郁寡欢的老人们竟出奇的容易满足,一个电话、一声问候,就能让他们精神起来、高兴半天: “亲戚呢、朋友啊、同事啊,有一些就出国了,上外地工作了,那么这些老人我就陆陆续续认识了,然后形成了这种长期的陪伴吧。

走时间长了以后就像亲如一家的一样。我时间长了不给她打个电话,不去看看,她就觉得,这两天怎么没接到我的电话?她就能打过来。有时候我觉得爱心就是一个电话这么简单。尤其是那种独居的空巢老人,这一个电话打过去之后他就能高兴半天。

我觉得这种快乐太简单了,所以我愿意让这种简单的快乐让更多的人分享,把它复制下去。” 现在空巢热线已经成了乐园的常规关爱项目,每周一到周五都有志愿者接听空巢老人的电话,而每一位骨干志愿者也都掌握了十几位空巢老人的联系方式,会不定期打电话问候。

志愿者们就是用这一条条电话线路,在岛城织起了一张牵挂的大网,把数以百万计的老人联系了起来: “当时就觉得很多老人可能衣食无忧,可能就是缺少说说话的那么一个人。

空巢热线的开通就是希望青岛这种空巢老人能找到这么一个说说话的地方,这也是我们一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最简单的想法。这个空巢热线,老人可以打进来,不忙的时候我们就打出去,每天都有人在坚持着做这件事,利用率是非常高的。

打电话初步统计是五万多次了,然后打出的就无数次了,也没法统计。” 但是,杨晓玲并不满足于用电话和不定时的走访来帮助老人。亲眼目睹、亲耳倾听了无数空巢老人的寂寞之后,她的心被深深刺痛了。

一个大胆的念头开始在脑中盘旋,在2009年,她和几位骨干志愿者共同出资,租下了京都花园的一套房子,从此老人们有了自己的固定活动空间。发起人之一张新平回忆说,大家常常为了凑房租焦头烂额,但这从来没有剥夺走他们的快乐: “我们的房租吧,当时是两万五,我们每个人凑五千。

京都花园它还有管理费,水电物业、电梯费,每个月都要五六百,非常艰难的撑下这一年。

尽管这样吧,老人们当时在那玩得非常开心。周六、周日是大学生们和老人们在一起聚的机会。大学生门教老人们手语,教唱歌,过生日派对,让他体会了儿时的快乐。与大学生们在一起,爷爷奶奶的叫着,就感觉到了儿孙绕膝的那种感觉。

” 乐园的名头越来越大,老人们越来越多,而杨晓玲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每个月只有四千左右的收入,纷至沓来的庞大开销让她和几位捐助人都有些吃不消。眼看房租到期却无以为继,天使温情空巢乐园的发展遇到了第一个瓶颈: “快要到房租到期的时候,我们就面临着下一步往哪走的问题。

工薪阶层,大家付出这些已经够不容易的了,不知道下一步往哪去,如果这个团队消失以后呢,老人也都消失了,志愿者也都没了,因为这个平台的搭建也非常的不容易,经过一年的运作了。

” 费尽心血打造的平台岌岌可危,这让杨晓玲备受煎熬。幸而,从香港中路街道办和云南路街道办传来的消息让她如释重负,天使温情终于在绝处逢生: “在我们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香港中路街道办和云南路街道办分别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六七十平米的活动场地。

” 现在,云霄路和云南路的两个活动室已经成了老人们的固定活动场所,也成了他们最期待的去处。老人们在这里跳秧歌、学电脑、练唱歌,时不时地还举行生日派对,一起到福利院慰问演出、去中山公园观菊展,乐园的管理也逐步走上了正规化。

而在此时,很多被关爱者开始华丽转身,加入到了志愿者的队伍中,一些老人主动承担起了乐园的日常管理和互助活动,爱心的溪流汇聚成广阔的湖海,波及面越来越广,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杨晓玲说,老人们的感恩让她最为感动,正是由于爱的合力,队伍才越走来越大,在他们面前,癌症也低下了高傲的头: “崂山的空巢老人伊青,零九年发现的肺癌,一查出来就是肺癌晚期。

无论她上医院还是在家,志愿者都是紧紧地跟着她,陪着她,这种支持也让她一直坚持到现在。因为09年发现的时候医生给她的判断就是三到六个月,这个生命的期限。现在她已经完全的坚持了三年了。

在这里头有这些社会上的关爱,对增强她的抗病信心是非常有帮助的。她拿药的时候,我们有的帮助她交钱,有的帮助她划价。她只有一个儿子在北京,这个时候社会上的关注对她来说是最温暖的。

” 做完化疗后,伊青专门到了活动室,向志愿者们表示感谢。但在杨晓玲看来,志愿活动并不是单纯的付出,而是一种耕耘、对人生的历练与陈酿。它像一束玫瑰,给予者和接受者都从中得到了芬芳。 “每个老人在这里都能找到他想要的快乐,他的兴趣爱好都能得到发挥。

他们也出去给别的老人演出,那么他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快乐了自己,也温暖了别人。这些老人,我觉得他也找到他的社会责任、人生价值,可能这也是一个活着的意义。” 六年里,杨晓玲在工作、家庭和空巢乐园之间来回奔波。

常人眼中的她风风火火,忙碌不堪,甚至是难以理解,可她从中品味到的却是快乐。她说,敬老活动不是负担,而是业余爱好。她把这种理念贯穿在每次问候中,让快乐像阳光一样洒进每个人的心中: “别人爱好可能是看电影、打麻将,那么我的爱好呢,就是和老人交流。

我觉得每一个老人都是一个世界,每一个老人都是一个财富。你从他们身上得到的很多很多。这是一种快乐,我愿意做这件事。

你自己快乐了,你才能把这种快乐感染别人。每个老人都觉得我最漂亮,我最快乐,老人脸上发自内心的笑脸,发自内心的愉悦,他才能感动别人。这也是我们一直坚持的一个理念,培养大家的这种精神。” 乐园成了杨晓玲凝聚爱心,撒播关爱的平台,她精心打造这个平台,让爱的潮流更大,温暖更多的空巢老人。

现在,乐园的活动室里每天都欢歌笑语,其乐融融。身为团长,杨晓玲由衷地感到自豪,但场地又一次成了摆在她面前的难题: “这个队伍现在越来越壮大,这个场地现在越来越不够用。

没有办法,都是这一拨上午,这一拨下午,这样的话都排不开。我觉得这是最困惑的一件事。” 与香港中路办事处的接洽又让她看到了再次发展的希望,一座新的活动场所正在规划,由志愿者和老人们共同发起的天使温情幸福基金也正在加紧筹备。杨晓凌充满信心地说,慈善其实很简单,希望能借助草根基金的形式,将草根慈善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