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陆定一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讲话
今天是陆定一同志诞辰100周年,我们举行纪念座谈会,深切缅怀陆定一同志的生平业绩和历史贡献。
陆定一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宣传思想战线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七、八、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陆定一同志1906年6月9日出生于江苏无锡。192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转为中国共产党员。1927年5月当选为团中央候补委员,不久接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
8月,参加八七会议。1928年7月,当选为团中央委员,担任宣传部部长。1928年底,赴莫斯科,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驻少共国际代表、少共国际执行委员、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
1930年回国后,继续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1931年春前往中央苏区,共青团苏区中央局成立后任宣传部部长。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后,担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主编《红星报》。到达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陆定一同志历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八路军前方总部野战政治部副主任,领导《新华日报》华北版的工作。1940年底回到延安。1942年4月,负责编辑《解放日报》的《学习》副刊,8月,担任《解放日报》总编辑。1944年,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1946年,陆定一同志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赴重庆出席政治协商会议。同年5月任中共中央南京局宣传部负责人。1947年3月中共中央撤离延安,陆定一同志兼任中央直属队政委,随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同志转战陕北。1949年9月,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陆定一同志长期在宣传思想战线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任中央宣传部部长(1952年9月至1954年7月任副部长)。其间,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1954年9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56年9月在党的八大和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58年6月,任中央文教小组组长,全面负责文教工作。1959年4月任国务院副总理。
1962年9月,在八届十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65年1月再次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并兼任文化部部长。在这期间,陆定一同志曾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随毛泽东同志赴莫斯科参加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及64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随刘少奇、邓小平同志参加81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
在文化大革命中,陆定一同志受到林彪、四人帮的严重迫害,被关押和失去自由近13年。1979年6月,陆定一同志获得平反。同年7月在五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上被增选为副主席,9月在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上被增补为中央委员。1980年3月任中央宣传部顾问。1983年6月在六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副主席。1982年9月至1992年10月,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96年5月9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0岁。
陆定一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在长达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陆定一同志忠诚勤勉,呕心沥血,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陆定一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始终不渝地为中国革命英勇奋斗。他努力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深入思考和研究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方式、前途等问题,探索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勇于反对错误倾向。在大革命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他在任弼时同志领导下,勇敢批评和抵制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后来,又对王明的左倾错误进行了抵制和斗争,甚至一度被撤销职务。他在共青团工作岗位上,热情引导广大青年树立革命信念,参加革命斗争。他在红军和八路军中从事政治工作,致力于加强军队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他曾前往国民党统治区争取国内和平,后又跟随党中央转战沙场,为夺取革命胜利,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了大量工作。
陆定一同志在宣传思想战线的领导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党的理论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17年间,他主管或参与宣传、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及体育、卫生等各项工作,几乎涉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各个部门。
他主张中宣部减少一些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多研究一些大的思想、政治方针性的问题。他主张系统全面地学习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早在1961年初就专门向中央报告,坚决抵制把毛泽东思想庸俗化的做法。
他主张新闻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讲究科学性。他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思想工作,亲自撰写了很多重要文章。在错综复杂的历史环境下,他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倾注了全部精力。
陆定一同志积极推动新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他坚决贯彻毛泽东同志关于教育要坚持党的领导、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推行教育改革的试验,探索符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他主张根据我国自己的特点制定教育的方针、政策、制度和方法;他提出创办农业中学,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初级农业技术人才;他要求改革教学,改革学制,支持创办了全国著名的教育改革试验学校北京景山学校。
20世纪60年代初,在邓小平同志的主持下,他负责高教六十条等文件的修订工作,推动了教育领域的调整。他在分管宗教工作期间,认真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受到宗教界人士的敬重。他还支持中西医结合,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陆定一同志积极推动形成了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他在工作实践中深感对学术问题不能简单地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1956年4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陆定一同志作长篇发言,提出学术性质、艺术性质、技术性质的问题要让专家自由讨论,党的领导机关不应支持一个学派,反对另一个学派。
毛泽东同志在作总结发言时明确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随后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正式宣布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党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
之后,陆定一同志代表党中央在怀仁堂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对双百方针作了系统、深刻的阐述,受到知识界的欢迎和好评。经毛泽东同志审定,报告在《人民日报》发表,产生了很大影响。他还亲自布置召开遗传学座谈会,推动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
陆定一同志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改革开放,关心党的建设。他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经常就一些重要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供中央决策时参考。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的发展存在一些阻力和困难,他经过调查后,给中央领导同志写信,明确表示应该允许和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
他坚决拥护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曾以《茗边老话》为总题目撰写了一系列文章,充分肯定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党内生活的进步。
陆定一同志晚年仍关心党和国家大事,表现出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耿耿忠心。他结合自己长期的革命实践,认真总结党在革命历程中的经验教训。1991年他85岁高龄时,主持编辑了他从1926年到1990年的文稿,并撰写文集自序,回顾20世纪的中国历史,深刻论述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对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
陆定一同志坚定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道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我们纪念陆定一同志,要学习他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比热爱的理想信念。陆定一同志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为了革命,他的前妻唐义贞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他与一双儿女失散四五十年,但他始终无怨无悔。他一生跌宕起伏,但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他的理想信念从来没有丝毫动摇。
他说:长征时经过雪山草地,文化大革命时坐牢十三年,那时我是怎样想的?我(还有许许多多同志)想,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任何其他政治势力能够这样做。个人的生死荣辱是次要的,主要是共产党这个集体,才是最重要的。哪怕天崩地裂,只要共产党在,就有希望。他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始终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旺盛的革命斗志。
我们纪念陆定一同志,要学习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革命精神。陆定一同志学识广博、思维敏捷,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内的大秀才。他一生自觉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他认为:没有调查研究,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因此,懂不懂、会不会、坚持不坚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在革命时期是党成熟不成熟的界线,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是党成熟不成熟的界线。他强调党的宣传工作要符合中国的国情,决不能照抄照搬别人的办法,不能搞形式主义。
他提出要在新闻界里创造出一种新的作风,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作风,力求真实的作风。他的文章、谈话和书信,思想敏锐,观点鲜明,有许多真知灼见,闪烁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
我们纪念陆定一同志,要学习他顾全大局、严于律己的高尚品格。陆定一同志认真执行党章,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政治生活准则,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他一生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作风民主、平易近人,廉洁奉公、艰苦朴素,爱护干部、维护团结,勇于开展自我批评,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
他尊重知识,爱惜人才,对知识分子热情关怀,对党外民主人士坦诚相待,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他对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表现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
同志们,朋友们,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我们纪念陆定一同志,一定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团结奋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